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 王黎

     

    甘肃会宁县老君坡镇阳赵小学   王黎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代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利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学校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小学生道德素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的历史积淀,它包容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华,在校园文化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勤劳善良勇敢等优秀民族精神,有利于学生丰富阅历,以史为鉴、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一、加强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提升学生良好的道德素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爱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主题。中国古人提出的“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等等都是在倡导一种为国家、为集体献身的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中华民族曾经历过无数次的外敌入侵事件,这种抵御外侮的行为无意识地将集体主义思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更加坚定地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这充分地显示了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历史上,有关体现爱国主义的名言比比皆是:清代的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主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等,这些都显示了强烈的为民族和国家社会而献身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中小学生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地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爱国主义情操。集体主义观念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基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能有效促使中小学生将爱国情感转化成切实的爱国之举,通过努力学习、勤奋工作,将有限的生命奉献于无限的爱国主义实践行动中。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中小学生进行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培养,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为国奉献的精神。一个具有爱国热情的中小学生同样也具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些都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民族精神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产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感情,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塑造民族的品格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作为民族精神的主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越悠久,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则越深邃,民族精神就越高昂,所产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越强烈。这就决定了要培养中小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关键,培养他们刚毅奋进、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理想精神,各族一家、协和万邦的宽容精神,忧国忧民、献身祖国的爱国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等等,使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激情飞扬。
    二、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中小学生的德育发展。
    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和事业的接班人。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伟大情怀。同时,也是培养他们发扬勤劳俭朴、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取向。在教育的过程中,有机地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结合起来,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小学生的民族主体意识和民族文化修养。
    1、加强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社会大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重要作用就是使优秀的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培养一代又一代具有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人才,为振兴民族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发挥自身的优势。学校是教育的母体,教育是学校的灵魂,可以想象,教育对于学校来说其地位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对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学生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培养中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在21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被科学技术带来的利益所迷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却少之又少,从而形成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年青一代最为明显。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学校应大力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向学生讲解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讲清学生自身肩上所负有的责任,树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让学生知道没有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就没有中国的独立品格。如果离开了传统,割断传统文化的血脉和根,就会迷失自我、丧失根本。
    3、培养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之一是整体主义精神:“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维护国家社会整体;孝敬父母、悌爱兄弟是维护家庭整体;“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人类大同世界的最朴素想象。这无不体现出以集体主义为主的爱国思想,告诫了每一个中小学生应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整体精神,在处理一些事物上应始终将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主义情怀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中小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能有效地促进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同样具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也能有效地深化其爱国主义情怀。因此,光有爱国情怀而没有去实践的奋斗精神是万万不行的,理论加实践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这就说明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其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通过发扬刻苦学习、奋力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将爱国主义情怀推向至高点。因此学校决定对中华优秀国传统文化通过校本资源开发,进课堂、进教室,深入每一个学生心中,把它变成我们的行动指南,从而提升我们的思想道德素养!
    (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7]GHB01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