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浅谈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
浅谈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王建华

    江西警察学院   王建华
    摘 要: 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公安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在通识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公安院校还存在着对大学语文重要性认识有失偏颇,教材选用杂乱,文选编纂无序,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以培养高素质警务人才为目标,将公安专业教育与大学语文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是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大学语文 教学水平
    大学语文是基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更高层次的语文素养教育,是对母语教育的继续和延伸,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健全学生人格。因此大学语文课程具有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分析表达、阅读鉴赏能力的直接功能,并承担着陶冶情操、提升道德、拓宽视野的重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把高校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语文教学的重视。
    一、大学语文在公安教育中的地位和现状
    在公安院校教学教育中,一方面,由于过分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专业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从而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视野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功利思想的导向。强调对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缺少了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这导致了学生“法治观念强、人文素质低”的矛盾出现,致使学生不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国外的一些学者称其为“单薄的纸片人”,指的就是欠缺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单单只有功利性专业技术知识的人。
    警察职业是以打击罪犯、预防犯罪,维护社会秩序为目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和发展,弘扬社会正义,保障社会和谐发展。从目前警务人才的需求看,各级公安机关除了要求人才具有相当的专业能力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良好的合作精神和相当的公关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大学语文作为公安院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同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文化的传承、大學生职业品格的培育密切有关,其语言工具基础教育用以培养受教育者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字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人文审美教育则用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来熏陶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无论是否从事公安工作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能力,而不仅仅是片面的,狭窄的,只知道工作而不知其他的机器人。
    二、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策略
    (一)提高重视程度,寻求合理定位
    传统文化是民族意识之根基,是维系民族精神之命脉。大学语文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收丰富营养形成的选文,全面反映了历史与现实中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包含了深刻的思想理念和智慧,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陶冶他们的情操,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启发与深化受教育者对历史及现实的关注,养成关心时事、关注民生、关爱民众的政治情怀。同样,大学语文对于全面提高公安院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语文本身的教育功能,能够培养学生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清思考问题的思路,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形成不同于中小学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助从警后面对不同对象善于使用不同的语言。坚持大学语文课程作为公安院校的核心课程的地位不动摇,在实际教育教学中还要恰当处理好其与专业课的关系,进一步突出大学语文的基础性,让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其他课程的思维课、表达课,为其他課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教材编写,选文突出职业性
    语文既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传统文化和当今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适用于公安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材应有的放矢地选取具有公安特色的小说、诗歌、散文和戏曲,这样既能避免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教材相同的尴尬,也可以避免教材的“面面俱到”、选文重复出现等现象;同时,让学生在校园里接触具有公安特色的文学,可以培养他们作为警察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使其“与有荣焉”,树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信念。本着人文素质教育与公安特色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选取有关人生、哲学、自然、法律的经典文章,把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法理文化、世界警察文化和公安文学融会贯通,这样既顾及到公安院校学生的职业性养成,又熏陶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在能力培养上,要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摆在首位,深化学生汉语规范习得,深化阅读理解能力;再次,要使学生通过学习经典作品,真切感受人类的美好情感,认识世间的真善美,学会明辨是非,激发内在丰富感情,从而成为人格健全、情感丰富和道德高尚的人。
    (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专业化队伍
    只有不断提高大学语文教师的理论研究水平与社会实践水平,才能更好地把握大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从而提高大学语文教学效果,培养出合格的人民警察。大学语文并不是恒古不变的课程,并不是只需要教师“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它需要把人文教育同公安特色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语文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定期到基层调研,如到派出所、刑警大队、治安大队、禁毒大队等,亲身了解一线基层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情况,到实践中锻炼和学习公安业务知识,丰富自己的公安阅历,增强自己的社会认知,使自己的教学更加贴近公安实战,避免授课时高谈阔论,单薄无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还需要打造一支学者型专业化师资队伍,以避免大学语文课程与其他通识教育课程同质化,也只有打造学者型专业化师资队伍,学科的独立性才会显现出来。
    新时期公安机关的“四项建设”对警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有了新的更高要求,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策略,以大学语文的人文内涵来教育学生、培养学生、引导学生,使其成为既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又有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高素质公安预备人才,是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小宁.公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现状与对策分析.现代教育科学.2009(6).
    [2]潘玉环.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析.教育与职业.2012(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