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中国历史教学中
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中国历史教学中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蔺志远

     

    潍坊渤海实验学校   蔺志远
    摘要: 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情感,也是一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教学中,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需要,是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初中;中国历史;爱国主义;融入;教学
    爱国主义是一种民族情感,也是一种民族精神,具体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注乃至付诸行动。靠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风雨几千年,繁衍不息,始终巍然挺立在世界的东方;同样靠着这种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将阔步迈向新世纪,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民族的伟大振兴。
    一、 必须大力加强中华文明历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近代以来,中国在物质文明方面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久而久之,在一些中国人当中就程度不同地产生了“鄙于洋人”的潜意识,少数人逐渐地不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和光荣,相反感到“耻辱”和“丢人”,甚至对祖国妄自菲薄。这些问题的出现,虽然与我国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还不富裕有关,但是,民穷国弱绝不是也不应当是嫌弃国家的理由,“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祖国将来羸弱或者强大同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何况我们并非处处不如人,而且在历史强大的时候远多于羸弱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加大对中华文明历史的教学力度和宣传力度,努力使广大学生乃至每一位中国人都能够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的辉煌。自远古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曾长期领先与世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为世人所瞩目,不仅在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曾得益于中国而发展。即使在当代世界上,中国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一些领域包括不少尖端的科学技术方面,中国也处于领先水平。对此,连国外许多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有识之士都予以肯定。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将震撼世界。”因此,在历史教学中,灿烂的文化,光辉的成就,潜移默化地启发和教育学生,使他们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了不起的。过去,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业绩,今后,将创造出更多的人间奇迹。这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会建立起来。
    二、 进行近代的国耻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欲
    民族自尊心是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独立的基本条件。有了民族自尊心,才有可能实现民族自强;有了民族自尊心,就能够正确认识和对待当今发达国家与我们的差距,从而奋发图强,励精图治,产生强烈的民族自强欲望,自觉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中。联系中国历史,我们感到,进行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欺凌历史的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强欲。联系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联系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联系新中国的成立,联系今天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时代,同学们就可以进一步领会到:胜利来之不易;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壮我国威的伟大意义。
    三、 进行民族英雄的典型教育,广大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在爱国主义中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类社会沧桑数千年,但它却始终保持了某些内在的本质的联系,这正好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继承性,也就是前人对后人的影响。前人对后人的必然影响,使世界各民族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传统和历史。凡在历史上留下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人,必定是民族的典型、时代的典型。时势造英雄,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自己的典型和代表。民族典型就是民族的光辉旗帜、光辉形象,他们为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指明了方向,甚至直接组织和引导全民族的前进。
    进行中国历史教学,一定要把每个时代的民族典型树立起来,包括开展必要的专题讲座、专题讨论等,以深入全面地学习和研究这些民族典型的优秀品质和伟大贡献。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许许多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领域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进步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加强这方面的教学就可以在每个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他们所敬、所爱戴的优秀的学习榜样,而民族典型的优秀品质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调整和规范每个人的言行,促使广大学生树立雄心大志,为民族为国家建功立业。
    二、痛斥卖国求荣的民族败类,教育学生始终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
    我们在进行优秀的民族典型教育,努力为学生树立榜样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对认贼作父、为虎作伥的民族败类的揭露和批判。虽然历史上出现败类并不是光彩的事,但是为了教育后人,养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历史教学不应回避和拒绝那些反面材料和反面人物。实际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在任何时代,总会有极少数贪生怕死、卖国求荣之徒,在历史的紧要关头丧失民族气节,堕落为民族罪人。历史教学有必要对这些民族败类的生活经历、个人思想和最后下场进行透彻的分析,以达到正面教育的效果。通过民族优秀典型和民族败类正反两方面的反复教育,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人生价值的理解和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仰民族英雄,鄙视民族败类,爱憎分明的感情;有利于培养学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保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和民族气节。
    结束语: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到中国历史的教学中,是培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需要,是历史教学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吕友仁,等.礼记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2]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