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元素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刘常娥

    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样教育也是如此。教育是生活经验的精华 ,生活是课堂教育的延伸。艺术的教育不是把生硬的知识简单的灌输与印刻,而是将多彩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学中乐、乐中学。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个抽象、数字化的教学中,如何才能将生活元素融入那?下面我结合我的具体教学案例,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带来一些的启示。
    一、体验生活,培养学习乐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乐趣则是乐不知疲的最高境界。也是寓教于乐的思想精髓所在。在教学中,只有让孩子真正产生兴趣,才能主动接受,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在教学“比的应用”这节课时,根据课程内容,我紧紧抓住每一个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眼球的环节,我给同学按职业分配角色,有印染师、麻醉师、工程师、药剂师,自由组合分成学习小组,并赋予每个小组具体的研究内容。
    印染师:用1份染色剂和9份水来兑染料,染缸的容积是200升,需要染色剂和水各多少升?
    麻醉师:按1:4的比配制一瓶200毫升的麻醉剂,其中药水和盐水的体积分别是多少?
    工程组: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是2:3:5,要搅拌2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水泥,沙子和石子各多少吨?
    药剂组:甲元素,乙元素,丙元素的比是1:3:4,要配制16克这样的药物,需要甲,乙,丙三种元素各多少克?
    整个一节课学生都围绕自己的角色来探究知识,体验不同的生活乐趣,完全沉浸在自己的角色之中,在潜移默化中牢固的掌握的学习内容。同时利用他们的成果,进行个深层次的激励。告诉他们,如果以后想把自己的角色发挥好,从事今天这些行业,就要熟练地掌握各种化学成分的配比,这样你们就会创造出更绚烂的色彩、更有效的药物、更坚固的建筑、更无痛的手术……。既学到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又激发了创作热情。
    二、贴近生活,提高教育实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让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以大数学的教育观为指导,打破“纯数学课”界限,联系生活实际。使数学教育与生活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空间与图形”是小学一到六年级贯穿整个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也是教育教学的难点,纸上谈兵不利于学生理解与应用。必须结合实际,让学生真正的融入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认识图形,理解面积、表面积、体积的深刻含义。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认识的时候,我领着学生来到附近的礼品店、学校的锅炉房,让学生对这些形状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带来了很多废旧的纸盒,通过动手打开拼装,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为了加深了解,我又找了许多包装纸,告诉同学们:“咱们要开个礼品店,怎样给礼品打上漂亮的包装,又美观又节约呢?”于是,同学们大显神通。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学会了各种立体图形的结构。
    “圆的面积和周长”是最不容易理解的。教学圆的周长推导,我把数学课上成了体育课程,就组织同学们绕学校花坛跑赛,估计一下大概有多长,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然后,具体测量学校院内大树周长,运动器械钢管的直径等,并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这样,圆周率的知识就自然地植根于心中了。
    三、融入生活,学会做人道理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这说明,教育的核心不仅是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作为一名教师,时刻都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培养,要让人格培养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始终,“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人格;播种人格,收获命运。”每名教师都要从细微处入手,在点滴中升华,“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应该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到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做人,从而尝试并感受成功,实现自我。
    在讲授数量关系时,将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到天平的两端,让大小个不同的学生坐在跷跷板上,通过这样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理解了教学内容,同时积极引申,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公平做事。
    在讲授直线、曲线时,在理解曲线直线定义基础上,让学生沿着操场进行曲线和直线度赛跑,理解两点直接曲线和直线的距离关系。引申教育学生要正直做人,人生才能少走弯路。
    在讲授式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时,假设每个同学是超市的理货员,要认真对同类货品进行分析,准确做出评价。体现的是真实,公平,正直,体现价值的是你的能力。
    在讲授图形认识时,让同学深入大自然,去找与图形相同的花草,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理性的美丽,同样也绽放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改善生活,创造生活,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谱写出优美的旋律,能描绘出美丽的画卷,更能计算出优质的人生。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细心发现生活中的学习元素,合理地添加到所授的学科中,让我们的孩子不光成为达高分的机器,还要有高远的理想、高新的素质、高尚的情操。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家庭的梦想,乃至国家的梦想。
    (作者单位i:辽宁省昌图县育才实验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