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试论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的重要性
试论初中数学教师数学观的重要性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许德芬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  许德芬

    【摘 要】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一代新人。而数学教师是数学学科新课程最直接最关键的实施者、开发者、使用者之一,其自身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与人文素养以及人格魅力会对数学学科新课程教学效益产生正相关的效果。因此数学教师除了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之外,还应树立科学的数学观,理清数学与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数学观 数学教学 新课程理念  

    数学观是人们对数学的性质与任务的认识。数学是什么?根据《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定义,从数学的实用功能来说,数学是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从数学的研究对象来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从数学的抽象过程和抽象水平的角度来说,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初中数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一、数学教师的观念转换

    无论在课程设置、教材处理还是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都要对数学有一个横向的透视,而且要有纵向的穿透。要前瞻后顾,寻求数学的源与流。在教学中力求呈现数学动态统一的、有机关联的、鲜活生动的、具有探索性的和全息性特征的科学与文化形象,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僵化教条的、片段局部的、彼此分割的知识条块和记忆库。课程体系和教学活动要不断从封闭性走向开放性。要求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应该是知识的创造者。教师不应仅仅是优秀的讲授者,还要成为数学教育的研究者。中国的数学教育呼唤更多的研究型教师。对数学教学能力将不仅是知识表述和讲授的能力,而且是一种数学思想与语言交流的能力,是一种适应变化、敢于创新的能力,是一种锐意改革、不断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师与学生应成为数学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从传统的教师主导性、学生主体性向双主体、多主体、师生互动以及主体间性质的转变。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思维活动的决定者、控制者向引导者、参与者的转变,从数学教学管理方式上的管理者、灌输者、命令者向合作者、质询者、对话者的转变。从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向展示知识的形成建构过程的转换;从绝对数学真理的代言人向动态的、相对的数学真理探索者的转换;用人格力量和科学精神鼓励学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感情,逐步消解“权利=真理”这一默认的教育公式或推理。

    二、数学教师应认清数学的教育形态,树立新课程理念下开放的数学教材观

    像水有液态、气态和固态三种形态一样,数学有原始形态、学术形态和教育形态三种基本形式。原始形态是指数学家发现数学真理、证明数学命题时所进行的繁复曲折的数学思考。它具有后人仿效的历史价值。数学的学术形态(科学数学)是一个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理性思辨系统,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运用符号和逻辑系统对抽象模式和结构进行严密的演绎和推理,各部分知识紧密联系,形成严格的科学体系。数学的学术形态的基本特征是高度的抽象性、严谨性、统一性、系统性、形式化和模型化。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等原因,不能用数学的学术形态和学生直接交流。数学的教育形态(学科数学)是教育专家或教师依据教育学、心理学原理,依据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生活背景等,把数学的学术形态适当返璞归真,回到现实生活中去,回到数学家当初创新发明的状态,把数学的学术形态知识的线性排列“打乱”,融合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融合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融入教师的理解,对教材所呈现的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裁剪、充实、活化教学内容,赋予数学知识新的意义、价值。这样就把数学的学术形态激活,使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有趣、形象、直观和容易理解的数学的教育形态。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就要让数学更加贴近生活,并且用生活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要把数学融入到本土社会、自然、历史、政治和生活中去,从而使数学具有现实生活的原汁原味,从而形成具有民族色彩、乡土气息浓厚的数学。

    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让数学回归数学的教育形态,关注师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一桶水和一碗水的关系,而是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寻找水源的问题。数学的本源从逻辑上说是数学的逻辑起点,即数学产生、发展的源泉。学习数学就是要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的教育形态。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汇点、网络点、关节点、联结点。从而探寻数学的本源,理解数学的本质。数学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源于社会。人是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中的,认识、理解和体验数学就是要探寻数学的生活、自然和社会本源。

    总之,观念决定行动,视野决定未来,依据数学观的解读,初中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数学的知识性,又要重视数学的人文性,同时通过一定的教学情景再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深入挖掘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过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数学素养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只有具备有科学的数学观,才能高效助推数学教学更上层楼

    参考文献

    [1]戈小永.数学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育观[J].学苑教育,2012,(12).

    [2]艾玉霞.数学教学观念要更新[J].新课程(教研),2010,(03).

    [3]罗新花,王柳吉.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更新[J].新课程(教研),2011,(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