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切入点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马杨

     
       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现代课堂教学。同时,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怎样高效的利用40分钟,最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 记住知识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教好一堂课的首要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切入点
        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内容的庞杂性和繁复性。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了很多内容,涵盖了很多的信息,所以语文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立和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当堂教学的任务目标、教学文本自身特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一种或几种教学切入点将文本、教师、学生有机的整合起来,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
        什么是教学的切入点?教学的切入点即阅读教学中的突破口。它是解决文章内容和教学重点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通过挖掘教材的深刻内涵,发挥教育潜在因素,找准教材与教学实践的结合点,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感悟能力、整合和探究的能力。它也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个体现。它的存在可以让语文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条主线贯穿始终,不但教学思路明晰,而且学生也可在老师恰如其分的引领下,发挥主体作用,有所感悟、有所体味,促使阅读达到预期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与切入点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对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也是探究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重要手段。
       新课切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具有多方面的作用。现代教育学证明:成功的切入是一种艺术,被喻为教师谱写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语文教学总是与这切入有着重要关系。下面把我在日常语文教学中获得的相关体会做一个交流。
        一、 由中心句切入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也是该文的“纲”。 它有时需要学生自己概括,有时存在于文章中,是文章议论性的语句,或在文章开端开门见山,或者在文章结尾卒章显志等等。中心句作为文章切入点的选择,可以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主题有机结合。这样不但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而且还可以帮助进行思维的整合,形成知识的系统性,顺利完成教学重点。例如:《珍珠鸟》一课中的最后一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从“信赖”和“美好的境界”两方面理解、感悟,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升华主题。再如《陋室铭》,在教学时,可以不从文章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个类比句上学起。可以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直接切入主题。1、读过课文后,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何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3、这几字中那两字最关键?(德馨)这样,从一开头学生就把握住文章的主题。接着通过合作、探究。师生共同进行深化,引申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学习。
        二、从标题切入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抓住文章的题目,打开心灵之窗是迅速切入文章内容的有效途径。很多高明的作家总是在题目上下功夫。有体现文章中心的标题,如《杨修之死》、《范进中举》;有体现作者写作思路的标题如《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我教学文本时,先对学生提出问题:你从标题中获得有关课文的那些信息?
        学生回答;罗布泊以前像仙境一样,后来消失了。
        课文写了罗布泊由仙湖到逐渐消失的过程。
        教师展示罗布泊不同时期的图片,让学生首先获得感性认识后,再提出问题:看看课文怎样描写罗布泊现在和过去?为什么罗布泊会消失?引导学生读课文,找重点,从而领会作者写本文的思路和意图。
        有体现文章线索的题目如:《社戏》、《羚羊木雕》;有明确全文中心人物的,如:《藤野先生》《孔已己》。再阅读教学时,可直接从分析人物形象入手。
        另外还有《变色龙》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抓住“变”来解读文本。奥楚蔑洛夫警官几次“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进一步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其性格形成的根本原因,达到理 解文章主旨的目的。
        我的体会是:这样的切入点激发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并且在对文本深入探究过程中,通过与自己描写场面的对比,很好的掌握了场面描写要抓特点,可采用正侧结合的方法。学生课下的小练笔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实现了“有的放矢”的教学目标。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够调动学生积极的参与,对学生形成正确的语文思维大有裨益。
        三、从激发学生丰富想象力切入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学生在阅读诗歌、散文的时候,很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象。切入点的选择,起着开拓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作用。《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格律诗。领悟作者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为此,我在教文本时是这样切入的:
        问:你在逛街时哪些景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答:林立的高楼、橱窗里漂亮的服饰、造型新颖明亮的街灯、衣着时髦的人群、飘香的小吃……
        问:那么现实中的街市与郭沫若笔下天上的街市有哪些不同?
        答:天上的街市比现实的街市要美。
        问:你能想象它是何等美丽吗?
        答:天上的街市有瑶池仙境。
            天上的街市是粉妆玉砌。
            天上的街市是水晶宫殿。
        ……
        问:天上的街市和现实中街市还有哪些不同?
        答:街市上陈列的物品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问:你能想象都有哪些珍奇吗?
        学生各抒己见。
        在老师进一步追问下,学生答道:牛郎织女在天街闲游。
        问:这里与我们了解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后老师再问:郭沫若这样写牛郎织女的故事有何用意?
        学生回答后老师进一步补充郭沫若的生平及写作背景,加深了学生对诗作者情感的理解,这样切入重点突出,有课堂实效。
        四、以写作特点切入
        教学这类文章,如果文章是重在刻画人物,就寻找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由此切入,达到以点代面的效果。如《俗世奇人》这篇文章刻画了两位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文章主要是运用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教学文本,不妨从侧面描写这个写作方法入手,分析人物性格、理解文章主旨。如果是写景文章,也可以从写景的方法切入,如《小石潭记》、《三峡》、《与朱元思书》这三篇文章属于写景文章,写景的方法很相似,基本以多角度观察景,运用多种感官观察景。并且运用正侧结合、动静结合、修辞方法等等。教学文本时,除了疏通文意以外,就可以以写景的方法直接切入分析课文。初三复习时,可以把这三篇文章归到一起,进行比较阅读。寻出异同点,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及写法的理解。
        五、从文体特点入手
        《土地》、《最后一课》、《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都以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但表达方式不同。教学时,可以把它们放到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比较同一主题用散文、小说、诗歌来表达,会获得相同的效果。也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文体的写作练习。
        《黄鹤楼》着重介绍其特点,教学本文时我是这样切入的: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黄鹤楼特点的“巍峨”一词,然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体现“巍峨”的关键词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归纳写作技巧。通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抓特点介绍建筑物的方法。为了突出特点可采用夸张、比喻、对偶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种写作技巧,课堂实效性很突出。
        总之,不管如何“切入”,目的都是为了引导学生去感知课文内容,为后面的教学开好头,打下基础。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并不能千篇一律地将文章归入某一类来寻找切入点,要细细品味文章,看看文章中最能让学生有所收获的地方在哪?最能让学生的思维有所发挥的地方在哪?寻找文章的切入点,其目的不只是为了读懂课文,而是最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陶冶学生的情操。研读文本,寻找突破口的方法很多,在这里我只是把自己在教学中想到的和学到的几种方法,做一些粗浅的介绍,以便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李秀玲:给学生一个支点——撬动文本的浩瀚世界【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26
        [2]应纪果:牵一发而动全身——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J】教改创新,2012,115-116
        [3]惠红博:找准切入点,打通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关节【J】新视角2014,158
        [4]燕桂荣:选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论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的选择【J】语言文学研究2010,67-68
    (作者单位: 银川开元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