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关于小组合作式在中学音乐课堂上的初步尝试
关于小组合作式在中学音乐课堂上的初步尝试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陈峥 王静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枝城镇西湖初级中学   陈峥
                         上海市新农学校                         王静  
     
    导言(摘要):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的学习来感受和体验音乐、探讨和表现音乐,利用小组群体的力量来完成音乐创造学习,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等非智力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关键词:合作学习  音乐教学 内容的选择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在音乐教学中,学生通过共同讨论、互相交流的学习来感受和体验音乐、探讨和表现音乐,利用小组群体的力量来完成音乐创造学习,扩大音乐文化视野,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互助协作的精神、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良好习惯等非智力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对这一课堂的存在做深入的研究与思考,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达到最好的效果。小结如下:
    一、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角色
    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是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也可以说是参与课堂活动的“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在时刻变换着自己的身份,时而作为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又是一个帮助者。如在学习“世代相传的歌”这一单元的过程中,当我让学生合作探讨各地民歌曲目及特点时,我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当我在教学生如何把握家乡湖北民歌《数蛤蟆》的演唱风格时,充当指导者,并在拓展环节让学生搜集湖北、上海、江苏等其它省市民歌,并进行演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惑袖手旁观,通过一定时间的磨合,要达到很理想效果需要不断的改进。这也是带给我们广大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更多的让学生参与体检,学生是主角。
    二、教师应对合作学习的内容地选择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能积极探索,对事物的观察也比较敏锐,想象更丰富。因此,合作学习的内容可以是分组表演、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学生感兴趣的形式。
    1、案例《歌曲演唱的五种形式——歌唱祖国》时,其中有一环节是看图谱学指挥,老师示范交右手二拍子的指挥,在加上左右手的指挥随音乐《多情的土地》律动,感受指挥家的毅力,分任务进行小组体验并讨论,看图三拍子和四拍子的图拍学指挥,各小组同学相互探索,老师点评,找同学示范,最后每组分别推举一位同学当我是小指挥,全体参与随音乐做指挥。通过这种集体参与体验的形式既加深了学生对指挥的学习,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乐在其中。
    2、案例《兄弟民族的音乐——嘎达梅林》时,整堂课在问题闯关的形式中进行,把全班分为六个大组,最后得分最低的小组,会享受一次快乐的舞蹈体检,骑马舞《江南style》。
    在设计这堂课的初衷时,教师是对蒙古族风土人情进行填鸭式的讲解,到后来改为让学生去说,蒙古族的衣、食、住、行、历史人物、及歌曲,每组回答一个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学生们对生活的常识的理解,让学生脑海知晓的知识说出来。这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
    3、案例《奥尔夫节奏训练》,世界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的奥尔夫音乐在初中课堂上的初步运用,农村学校的初中生,对乐理知识中节奏的学生,没有任何的学习。节奏学习是乐理知识里面最难的部分,奥尔夫节奏训练的科学方法,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知识目标“四分音符、两个八音符、四个十六音符、八分休止符”,但是要想到达整堂课的目标,在每个环节里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节奏学习就分成了五个环节:四拍子的游戏(初步体检和参与)、十六宫格的游戏、语言节奏(歌词)、乐器节奏。到后来学生能自由创编简单的器乐合奏,轻轻松松学节奏。但是初中课本上的很多的节奏非常难,奥尔夫节奏的训练只能满足书本上的少数课程。
    4、案例奥尔夫与2012新版教材的结合作品《一二三四歌》,歌曲难点合唱及拍手十小节作品的环节的解决,学生们在掌握一定节奏的基础上,学生找出本节课的难点音符(一拍内的附点音符),然后在分小组练习(两人一组),最后达到二声部的表演,培养学生们的口眼手的协调能力。前几个环节,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奥尔夫声势训练(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步,为儿歌《两只老虎》伴奏,引出奥尔夫声势的学习,到与课本知识几个小节的灵活运用。
    5、例如沪少版六年级一学期第六课《银屏飞出的旋律》,怎样体会作曲家的创作元素旋律线的优美,在作品《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雪儿达娃》《我怎样长大》中,摆脱单调的复模唱,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这一难点,有的小组设计了用“旋律线条”来解决,这样不仅形象生动地解决了学生对这三首作品的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发挥了小组合作的精神,到最后环节作曲,运用到所学的节奏,填上喜欢的音符,老师弹奏出学生的作品,大家相互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这些内容的合作学习,我们需要花很多时间的练习,学生才能正真的掌握。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总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修改中,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周密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再结合教师有效地评价,音乐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就一定会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要到达高效率和高质量效果,真的还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和修改的过程,要有一种在失败中前进的精神。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音乐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无穷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超英;; 谈中小学音乐小组合作学习——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3期
    2、郑东霞;;合作学习模式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探究[J];北方音乐;2014年04期
    3、刘瑞芳;;初中音乐的开放性教学策略实施[J];北方音乐;2014年13期
    4、曹静;;初中音乐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探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4年12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