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林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三全育人”视域下农林高校师德建设研究——以浙江农林大学为例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毛慧芳

     

    浙江农林大学    毛慧芳
    摘要:教师是高校立德树人的主要力量。新格局下,加强师德建设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高校师德建设面临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难题,本文从“三全育人”的视域入手,通过对高校师德建设现状的分析,探讨“三全育人”与大学生德育、师德建设的逻辑关系,并进一步分析高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突出矛盾,探讨如何加强师德建设,提升师德建设水平,探寻有效的育人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农林高校;师德建设;路径
    在新时代新环境下,学校教育和师德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师德建设开展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修养,立德为本”。
    一、“三全育人”概念及师德建设的现状
    “三全育人”是党在十六大会议精神中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实践,“三全育人”教育理论已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生根发芽。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1]”这个理念从教学、管理、服务等多角度来强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整体思想素质,促进高校健康、和谐发展。[2]
    师德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师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高校师德存在一定的问题,不仅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更重要的是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不利于人才品质、人格、德行的培养,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二、高校师德问题的原因探析
    当前,高校师德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方面的原因,如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多元化和利益多样化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冲击,又有现阶段教师行为规范约束机制不健全,甚至是缺少约束,使得一些道德缺乏者游走于法治边缘;也有高校自身的问题;还有教师自身方面的原因,教师比较看重科研成果等而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还有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等。[3]本文试图对几个影响较大的原因进行如下分析:
    (一)待遇较低使教师有开拓第二职业的需求
    据调查,我国重点高校教师的人均年收入一般在5~7万元之间,依高校层次、学校实力、学科类别、人员结构、所在地域等而有所差异。非重点高校教师的人均年收入要低于上述水平。从行业收入对比来看,高等教育行业的工资收入只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而从目前的生活支出来看,高涨的房价以及昂贵的育儿费用占家庭开支的80%左右,当前教师的工资水平难以支付得起上述两项费用,这在成果少、负担重的年轻教师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种现状下,一些教师就另辟蹊径,热衷于校外兼职或者开辟第二职业,以寻求更多的收入来源。这势必影响本该全身心投入的教学工作,对教学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责任感淡漠,致使教学质量难以保证[4]。
    (二)缺乏必要的师德考评机制
    从人力资源考核指标体系来看,主要应该包括“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显然,“德”被放在了首要的考核地位。但从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来看,考评教师指标的则重点放在了其科研成果上。如:承担项目的等级和数量、发表论文的档次和数量、出版专著的多少、获得奖励的层次和数量等方面。这种政策的导向,使科研无形中被放在了首要地位。当然,评价教学质量的好坏,也有一套相应的指标体系。但在高校中,专门针对师德方面的考评则并不常见,甚至罕见。师德考评机制的缺失,使高校的教师忽视了自身师德修养的提升[5],进而在教书育人中也会忽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三、高校教德建设的新路径
    (一)增强思想意识,提升教育高度
    教师要不断强化责任感、增强使命感、提升荣誉感、找到成就感,坚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信念,并作为毕生的事业和追求]。应结合社会的发展,正确对待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问题,增强教师的忧患意识,强化教师改革与创新的使命感。教育教师践行党的教育方针,敬业爱生,为人师表,恪守学术道德,尊重他人智力成果,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教育和感染学生。
    (二)规范创业行为,提高教师收入
    在对高校教师进行管理、监督的同时,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尊重教师、尊重他们的劳动。合理引导教师创业,规范教师创业行为。追求美好生活是人性使然,在现今鼓励大众创业的情况下,发挥专业特长,实现个人价值也是高校教师的合理追求,但作为教师应该以高校教学工作为主,创业不得占用教学工作的合理时间,不得降低教学质量,各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合理政策正确引导,在确保教育质量的情况下,合理规范教师创业行为。将教师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联系起来,实现利益双赢。
    (三)完善法律法规,细化奖惩制度
    纵观现有的法律法规,有关高校师德建设方面的规章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而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细则缺失,尤其是一些具体的奖惩制度在法律法规中还未体现。高校应依据《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细化师德方面的规范,尤其是在“法律责任”部分,做到“有法可依”。
    (五)构建考评机制,强化师德品质
    建立合理的师德考评机制,并与评先评优、职位晋升、职称评定直接挂钩。针对各高校的实际,建立一套以学生、同行、领导评价相结合,以问卷调查、网络测评、个别访谈相配套的测评机制,充分反映各个方面的意见。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考评指标,每年对教师进行师德考评。考评合格,才有资格参与各种优秀的评比和职称的评定,否则就不允许,也就是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六)建立激励机制,优化教育环境
    师德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师德建设的基本动力。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有助于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使命感,增强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性发展氛围。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要“管”“教”并举,既当传授知识的“精神之师”,又做善于育人的“为人之师”,既注重言传,又注重身教,既体现真理的育人功能,又突出人格的育人作用。另外,高校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师生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同时加强人文关怀,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育人环境、网络环境等,为教师搭建广阔的舞台,使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中更好地发现并实现自身的价值,充分体会和感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从而把加强师德修养变为自觉自愿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聂靖.“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履职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职业化、专业化研究,2018(1):18-21.
    [2]杜丹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全育人”机制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5):171.
    [3]杨万义.当前高校师德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解决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2(8):75-77.
    [4][5]葛文光,薛宝颖.关于加强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的思考[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5):142-14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