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施与路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施与路径研究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乔友松 姜开成

     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普村小学     乔友松 姜开成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推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调动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如火如荼的展开。本文拟从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施与路径研究出发,从而展开在教学实践环节中的具体应用,进而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品德与社会》;应用

    传统的《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仅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不利于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一、小组合作学习法概念

    小组合作学习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根据互补性的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合适的分组,并且针对学生的个性特色安排其在小组内的职务角色。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的分配的小组结果先对问题进行自主独立地思考和分析,其次以分配好的小组为学习单元进行组内的讨论和交流,从而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和修正。最后,小组派出小组代表针对组内讨论的结果面向全班师生进行发言讲解,在解说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入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一)让学生感受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以品德与社会课程中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小伙伴一起玩”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色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比如针对肢体语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和逻辑思维强的学生进行合作搭配完成你来比我来猜的游戏活动,其次组内的两个同学再进行角色互换从而在发扬自身长处和优势的同时也能够锻炼自己不足的地方。同时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多彩的泡泡泥进行小组合作的玩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同时也可以体验分工合作的乐趣。最后,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可以让他们参加植树节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体会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教会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开展活动

    教师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仅仅只能起到引导和点拨的作用,深刻体悟小组学习的重要意义还得要依靠小组成员自身的努力和成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因此,为有效缓解教师的授课压力,教会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合作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就在学生之间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同时也能够使得合作学习的开展更加的顺利。

    (三)培养小组的调查采访能力

    通常,品德与社会课程中需要亲身参与各种调查活动和采访活动,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不断培养小组的调查采访能力,并能够通过各种科学合理的评价准则对各个小组打分,找出采访经验较足且调查较全面的小组进行心得分享。比如在提前寻找、收集采访资料方面、对搜集信息进行合理地取舍、对调查策划案的设计合理性方面等等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从而促进小组成员的调查采访能力的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其次,小组成员还可以根据调查采访过程中的角色不同进行定期的职务轮换,从而可以全面地培养全方位的采访调查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的应用

    (一)合理分组

    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认知层次等的不同将学生从互补性地原则进行适当地分组,小组人数大概控制在4~6人之内,考虑人数太少难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而人数太多又会难于管理和组织,因此人数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因素;其次,学生之间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的深度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科学合理地进行分组,从而使得尖子生对后进生进行学术上的帮助,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的呈现。

    (二)创设有效的情境

    合适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和理解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大大提升。例如在《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的“温暖的家”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理解教学重点。师:“同学们,请问你们对自己的家庭环境有什么认识吗?我相信大家都会说,温暖的、和谐的、有爱的等等,那么谁能够用例子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呢?”生:“老师,我和姐姐非常尊敬爸爸妈妈,而我的爸爸妈妈也都很爱我们,我们是温暖的一家。”

    (三)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完全依赖团队的力量解决问题,教师还必须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合作的方式只是帮助学生更加完善自身能力。例如在五年级下册学习“法律保护你我他”的课程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自我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对法律这个抽象名词结合我们的实际生活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在加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理解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

    结语

    针对学生之间认知规律的个性化差异,教师应该以互补性的原则进行合理分组,从而通过重视情境教学、把握讨论学习的时机、重视对学生的适时评价等方面不断促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从而助推小学素质教育课程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卫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小组合作教育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9):104.

    [2]张萍.“合作学习”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解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175+1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