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 柯世民

     

    重庆市綦江实验中学校  柯世民        
    摘  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是在我市2010年高中课程进入新课改,刚开设这门课程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刚开设这门课程时,不仅学科新、内容新,而且教学环节也新,这是直接横亘在通用技术上课教师面前的一道屏障,也是通用技术教学者必须解决的一道命题。
    关键词: 资源开发、引导学习、培养创新
     
     一、问题提出
    随着时代发展,新兴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对新兴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中通用技术”作为新课程改革中设立的一门新课程,是国家规定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我市进入新课改,通用技术课程的开设,面临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观念旧、思想陈
    通用技术作为一门高中课改的新学科,由于我市目前没有纳入高考,部分教育者或教育管理者思想观念陈旧,把高考作为唯一的指挥棒,接功近利,认为通用技术学科可有可无,任意改变课程设置,随意安排上课老师,更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这门课程形同虚设。
    (二) 学科新、资源乏
    “通用技术课程”是2010年课程改革的创新标志。对刚开设这门课程的地区学校,通用技术课程不仅有着学科新、内容新的挑战,而且上课教师没有可供参与的教学资源,这是直接横亘在通用技术上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鸿沟,也是通用技术教学者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
    (三) 被动灌、创新弱
    多年来,我国基础教育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对人才以“流水线”、“工厂化”模式的培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几乎都是按部就班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教师的上课成了纸上谈兵,通用技术课程开设丧失了本来意义,学生也根本没有时间主动探究实践自己喜欢的内容。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形形色色的知识海量剧增,学会选择、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将是这个多元时代的要求。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教会学生的学习方法,我们提出了“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
    二、研究创新点
    (一)“供、取”学习模式创新
    由原来的“统一配送制”变成“自主点菜式”。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引领者,是资源的准备或提供者,更多考虑的是提供课程资源案例内容的实效、价值、创新。而学生选择哪些内容,解决的方法途径都由自己决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内容自学,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一直接受死记硬背、统一配送教学内容的烦恼。学生从心灵深处找到了自己的所爱,它的源动力就取之不尽。
    (二)“知、技、能”配合的创新
    所学知识,用于实践,得到检验,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技术、能力,而且增强对知识理解,为知识的应用打开闸门。
    (三)“新、适、博”课程资源的创新
    课程资源内容不仅有创新性,与时代同步,而且要选用学生身边的实例,适合学生解决的作品。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注意广度,而且还要注意案例的深度。可根据学生所需,由教师组建资源,形成特色作品案例、教材或视频,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主动选择。
    三、形成课程开发的目标、理念
    (一)课程资源开发的目标
    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2.适应时代要求,打造新型教师。3.丰富学校资源,形成特色学校。
    (二)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
    1.理论实践观。2.技术素养观。3.创新人才观。4.多元发展观。5.兴趣适用观。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绘图、物化、创新能力和技术素养,因此课程都要以“作品” 为载体,以“技术”为核心,以“兴趣”为导向,以“能力”为目标进行开发设计。在课程建设中,注重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的“自学”,以新颖的形式和内涵吸引学生乐学、善学,学有所成。
    (一)以作品为载体开发
    以“作品为载体”的形式开发是指以单个或同类作品制作为载体,组建相应的资源和内容,从而形成教学案例,视频讲解、培训教程等,但内容应符合通用技术课程标准、技术规范,其成品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二)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开发
    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开发是指以系列作品制作为载体,来构建相应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内容不仅要具有层次性和系统性,还要有基础知识的讲解,基本知识的应用拓展,以及作品的设计、开发等内容。其成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主要是教材或讲座。
    开发时,不仅注重该门学科的理论知识,而且强调理论用于实践,这里的实践可以是一门独立的实践学科,也可是基础学科与技术的整合运用。学生在实践中总结体验,通过“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过程,让学生螺旋上升获取知识。
    (三)课程资源开发资源模块
    经过开发,形成三大类课程,分别为整合类、特色类和案例应用类
    1.整合类课程主要以“作品为载体”的形式开发,它注重学生基础学科的知识,把学科理论整合到作品制作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知识的作用,从而产生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该门学科的热情。比如:物理相关《磁悬浮》,生物相关《树木创可贴》,化学相关《茶叶工艺》等。
    2.特色类课程主要以“理论加实践”的形式开发,它尤其注重学生的兴趣,特色培养它与学校的特色相结合,比如《电子创客》、《机器人》、《看图学电工》等。
    3.案例应用类课程仍然以“作品为载体”的形式开发,但它主要来源于生活,由老师观察提炼学生身边的现象,选择具有创新性的、适用的案例进行开发,通过作品的制作,让学生理解相应知识,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比如,《木质桥梁制作》、《相框制作》等。
    (四)课程实施
    1.整合类课程实施:采用校本选修的形式实施,由学校统一规定时间、地点,相应学科的教师进行讲解培训,一般每周开设1课时。
    2.特色类课程实施:采用学校社团的模式进行实施,根据学生的兴趣组建各种课外活动小组,各种社团,每周统一举办一次活动,其余时间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充当学生助手和为学生提供资源。
    3.案例应用类课程的实施:利用通用技术课程行课时实施。
    (五)课程效果评价
    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两种,其中定量评价主要是对学生设计的作品进行评价,而定性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能力变化评价。通过这两方面的评价,比较学生实验前后的变化,调整完善作品开发的内容,最后形成有效课程。
    1.制作作品的评价
    主要包括作品的适用性、价值性、创新性、是否获奖、是否申请专利五个维度进行考察打分,每个维度占20个百分点,根据得出的分值进行评价。
    2.能力变化评价
    评价角度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的能力、克服矛盾冲突解决问题能力、物化能力、创新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五个方面。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Z]•2010(7)
    [2] 顾建军、段青 《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 2010.9
    [3]  廖元和现代技术开发与创新》[J],2014.4
    [4] 杨晓哲•《五维突破 互联网+教育》[J],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