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提高教学实效性策略的研究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宋园园

     

     “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改革春风早已拂过,怎样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完善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减负并不意味着减质,我们更应拓宽素质教育的道路,让学生将知识在课内学得更多更扎实更快乐,实实在在端正学风、教风,让减负落到实处。

    一、读懂教材是高效课堂的第一步。

    1、读懂教材问题串

    我们现行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教材围绕主情境,提出一系列围绕目标、按照一定的结构精心设计,通过一个个问题指向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引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材中的问题串除了可以按其间的关系分为并列、递进等,更明确地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数学概念,教会了学生如何学习数学、如何发现和提出问题、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教材中的“认一认”即是明确数学概念,如:五年级上册《倍数与因数》“认一认”认的是倍数与因数的概念;《2、5的倍数的特征》认的是奇数与偶数;《找质数》认的是质数与合数;《认识底和高》认的是图形底与高的概念;《分饼》认的是真分数假分数,以及《找最大公因数》等等。这些“认一认”后,除了单纯的认外,常常伴有“填一填”“说一说”来巩固拓展概念。此处需要学生在足够的例子之后,再进行概念的明确认知。

    “想一想”是每课中思维含量较高的部分,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所在。如《打扫卫生》一课重点是能正确进行除数是整数、需要补0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教材提示学生想一想怎样继续算下去;《找因数》一课中的“想一想”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也是本课的重点所在;《比较图形面积》教学重点在于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两处“想一想”分别是为了教学拼接及割补法,等等课程中均为如此。数学是个有思维含量、有个人独特思维的学科,所以当教材中出现想一想的时候,一定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并可以根据“想一想”前后的提示,学会学习数学的思考方向。

    2、读懂教材对计算教学的总方向

    从教材的改革来看,教参中对于计算教学的教学目标首先强调明确算理,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其次才是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运算。新版教材注重利用画图及动手操作等直观模式,让学生在能清楚表述之前先从感观上理解算理。例如,五年级下册教学《分数乘法》共分为三课,因为分数乘法的概念具有多重性和抽象性,学生只有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才能运用它去解决问题。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教材从不同内容的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先直观再抽象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如在《分数乘法(一)》中重点在于探究整数乘分数的意义。围绕理解算理方面,主情境设计了三个问题:其一是单位量是分数单位,单位数是整数,即表示某个分数单位的几倍;其二,是某个分数的整数倍。在探究第一个问题时,借助实物图——画有一个松树图案的五连方长方形纸,一个占整体的五分之一,三个就是三个五分之一相加,也可以用三乘五分之一来进行简便运算,从直观上建立三个五分之一就是三乘五分之一,即五分之三。第二个问题求2个七分之三的和是多少,同样借助画图的方式,一个七分之三是七份中的三份,两个便涂其中的六份,即七分之六。总之,在教学时要从直观到抽象、由理解到掌握,逐步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这样算。

    二、要重视口算教学

    刚刚参加工作时从事低年级教学,常常不明白为什么要限定孩子在几分钟内完成几十道口算题目。随着年级的升高、工作经验的积累,才发现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中发现口算的正确率与笔算呈极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是计算的内在规律决定的必然结果。例如:在学习计算两三位数、甚至多位数的加减法时,其基本运算部分都可以分解为相应的几道加减法口算题;学习两三位数至多位数乘除法时,其实也是对乘法口决的综合应用;高年级学习找质数、合数、倍数与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通分、约分等,也都是以口算为基础,倘若其中任何步简单的口算出现错误,整道笔算也就错了。而如果学生对于口算非常熟练,那在这些活动中也一定“快人一筹”。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笔算过程就是多步口算或是变相口算的过程。学生的口算能力越高,其其它的计算能力也会相应越高。

    三、适当训练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

     学习数学,要使学生思维敏捷,运算快而准确,在明白题意后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除了具有分析能力外,还要在提高学生机械记忆能力上下工夫。记忆是智力的“仓库”, “仓库”里有货,才能使用;货多,利用起来才便利。记忆有“记”有“忆”,先“记”后“忆”。它是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贮存、提取的过程。常常发现高年级学生在计算很常见的数值时较为困难,如分数化小数中,四分之一等于0.25,四分之三化小数则要想很长时间,经过提示:3个25是多少?学生依旧反应迟缓。究其原因,并不在于学生不理解三个四分之一是四分之三,而在于25×3时出现了问题。本是常见数,却需要长时间冥想的例子在高年级学生中并不罕见,原本口算也关的孩子,为何慢了呢?不熟练,没记住。所以将常用数值熟记于心是必要的。如常用的分数、小数互化数值:二分之一=0.5,四分之一=0.25,四分之三=0.75,六分之一=0.166…;常用的乘法简算特殊积:25×4=100,125×8=1000,125×4=500;2—9各个自然数与3.14的积:2π=6.28,3π=9.42等。通过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及其它复杂问题的解决极有帮助。   

    四、培养学生计算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实践中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其它问题的解决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这部分学生在计算中常会出现这样一些错误:看错、抄错题目;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计算时不打草稿;加、减、乘、除运算符号抄;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做完题不回头检查等。这些大多是由粗心造成的,那如何让学生细心呢?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针对部分因书写不认真而计算失分同学进行分析,发现他们经常他们往往是在书本上、桌垫上、手上、……随便找个地方演算一下,结果书写结果时,经常把6写得像0或把0写得像6,抄到本子上就出现了错误。因此,我首先要求自己无论板书,还是批改作业时的字迹、符号,都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从经验中总结归纳方法。对于较为普遍或易混淆的计算问题,要利用零散时间,分散难点,通过典型错题的对比分析,使个别同学的错误引起全班同学的共识,从而明晰学生的计算思维。对于学生容易出现计算错误的题,我自己建立了错集,并将其制成错题卡片,反复巩固练习,切实克服常犯的计算毛病,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总而言之,纵观目前的计算教学,我们在充分把新握教材的基础上,既要继承传统计算教学的扎实有效,更要发扬课改以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冷静思考计算教学对学生后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与课改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改善教学方法,使计算教学在算理、算法、技能这三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切实提高计算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真正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

    (作者单位: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西城小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