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探析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马翠芳

       

    摘要:朗读是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同时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初中语文教学应遵循语言发展规律,提高朗读教学占整个语文课堂的比重。基于此,本文重点探讨了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具体策略,望能够促进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朗读;情境;指导;感悟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长期存在着“重整体轻阶段”“重技巧轻实践”“重朗读轻引导”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始终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鉴于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及时挣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并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和寻求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使传统朗读教学低效的现状得以及时扭转,从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能够得以有效培养与提升。

    一、恰当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学习一门学问的重要性,朗读亦是如此。因此,要想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首当其冲地就是要将学生的朗读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此时,教师不妨充分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来将阅读文本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实现朗读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我先是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段反映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的小视频,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将学生迅速代入到文本中用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具体场景之中。之后,我再次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由著名播音员录制的《春》的配乐朗诵音频,以使学生在体会文章美感的同时,使其内心能够与文本产生强烈共鸣。接下来,我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进行自由朗读,并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春天的景象。这样,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幕幕多彩的情景便激荡在了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之中。如此,通过贴合文本内容恰当创设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实现了朗读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二、重视方法指导,加强基础训练

    中文发音讲究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只有这样,才能真切地体会到中华文化的深层含义和独特美感。基于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应特别加强朗读基础训练,并通过深情范读、逐句领读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重点把握文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字音、节奏以及语气和情感表达,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耳听能力、口读能力和心领神会能力,使其能够高水平地完成朗读任务。

    例如,在教授《黄河颂》时,学生很难读出“啊!黄河!”这一句应有的气势,这时我便采取了深情范读的方式,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形象地向学生展现了声调的变化、重音的停顿等。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并非每一篇文章都要做到全篇朗读才能准确把握其情感,有时透过文中一句饱含深情的文字便已足够。例如,在《昆明的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文章开头和结尾处重复的“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通过不同的重读与停读技巧,引导学生读懂作者的喜爱、赞美与闲适之情。在品读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能力。

    三、明确朗读目标

    俗话说“有目标才会有进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朗读教学。

    首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来设定不同的朗读目标,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可以有目的、有感情的进行,让学生明白为什么朗读,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对其进行适时的引导,注意把握朗读的层次性,引导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进行朗读。先抓学生的字音、重音等,再抓学生的朗读节奏、情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文知识,提高初中语文的朗读效果。例如,在学习《长城谣》一文时,教师可先带头范读,并让学生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能正确、通顺的朗读课文,并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重复、不添字、不结巴,正确掌握课文的情感基调,对通篇课文有个大致的认识。

    再次,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美读,要求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文情节的发展,注意把握朗读的语速、语调,带着感情去朗读课文。如,在朗读文中“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而一提起你便有烈火焚起/火中有你万里的躯体/有你千年的面容”一段时,教师应引领学生采用凝重、缓慢、深沉的语调,以展现长城的沧桑,感悟诗人浓浓的乡土情结。

    最后,教师可组织与课文相关的朗读比赛,让学生读出情感美、意境美及语言美,使其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探究朗读方法,开展朗读活动

    传统朗读的方式是齐读、个别读,形式单一,枯燥乏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文体及教学目的,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如范讀、领读、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小组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来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与热情。或铿锵有力,或浅吟低唱,或婉转悠扬,或声情并茂。只有不拘一格,灵活多样的朗读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朗读质量。

    组织丰富多样的朗读实践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增加学生的成就感与荣誉感。如课前三分钟朗读训练,可以让学生朗读小短文、讲述小故事等,形式灵活而又随意;如开展配乐诗文朗诵比赛,文学作品有的深沉、有的激昂、有的轻缓,根据文章性质的不同来选择适当的配乐,音乐有着优美的旋律,能调动气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通过选择适当的配乐创设朗读的意境,情“境”交融,让学生在朗读中充分领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此外,还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读书交流活动等。以上这些朗读实践活动,对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朗读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朗读是提升学生语言能力、认识世界的有效途径,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语文朗读的重视,根据语文朗读教学的特点与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谌红梅.解析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7(21):30-31.

    [2]劉影.论新课标下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6(23):103.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淄角镇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