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能力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吴桂贤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我教学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创新思维  注重实践  鼓励质疑
     所谓的创新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创造性思维,一般是指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思维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所应当具备的创新思维,并不是科学史上惊天动地的创造和发明,而是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点滴表现所积累起来的思维方式。针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去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就可以视为创新;针对同一个问题,能够从以往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找到另一种解题的方法,也可以视为创新。作为教师,需要发现小学生身上存在的闪光点,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在新课改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利用课堂和课外的时间,通过有效的途径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很多数学任课教师在教学中都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学校里数学成绩好的小学生往往都对数学存在着很大的兴趣。兴趣是他们的第一导师,激励他们在数学领域不断尝试与创新,鼓励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积极地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上。每一个小的成功和成就都会使他们感到非常开心,推动着他们不断前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听老师讲课,并且调动大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有新的发现和成果。所以我们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位置上,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创新。教师改变教学观念,使学生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
      二、构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践证明,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求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意识。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思维。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热爱、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和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把学生看成与老师平等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让学生心里都有老师这个“大朋友”的位置。这样就便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有一种轻松感,能够自主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时时处处能感受到赞赏和鼓励。二是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和快乐。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要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给每一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能拥有成功的体验,在成功的愉悦中增强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三是要建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教师要把自己对学生的关怀和分享学生成功的欢乐都传递给学生,用爱的情感去感染、影响每一个学生,鼓舞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思想和体验、发表各自见解的机会,以期共同发展。
      三、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点燃学生的创新火花
      我们都知道,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人的思维方式有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形成多维型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发展和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角度、多起点、多方向地要求学生展开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具体办法:首先根据“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各个条件,再根据“条件”推出可能产生的各种结果,最后通过分析复杂的数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思路。
      人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疑”是人经过深入思考、主动探究而产生的。学生质疑问难,是创新思维的种子。学生能提出有价值的“疑问”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对待学生的发言,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或疑问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点燃创新的火花。教师要想方设法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从内心主动质疑。教师只有点燃起学生主动设疑的欲望,学生才会有新的思维。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经验,去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使“已有经验”和“新知”相互作用,这样才会对“新知”产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情感体验,并使学习动机得到内化。
    这样,学生在质疑基础上,通过动手、动脑、动口,采取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假设演绎等手段,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出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融会贯通,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四、教给发现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
    在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关于如何产生问题意识的思维方法,形成提问技能,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中分别提出要求,使学生产生不同水平、不同种类的问题意识,然后加以引导训练,从而为学生创设一个积极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善于发现,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说过:“学习,就是学习问问题,学习怎样问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精心指导。在教学中,可要求学生从仔细观察入手,引导他们观察事物可以有步骤、多侧面、分层次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对观察对象进行联想、思考,并反复质疑,从而发现存在的问题。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我们需要持之以恒的做好每节课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关怀爱护学生发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在轻松地氛围下积极自主的发挥自身想象力,不断创新,取得更高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书科.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内江师范学院校报.
      [2] 郭建生.加强对中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北京教育,1999年第5期.
      [3] 贾太珍,江启秀.关于创新教学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1年第1期.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奥林小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