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小学古诗词破解“死记硬背”的课堂实践策略
小学古诗词破解“死记硬背”的课堂实践策略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崔光萍

    青岛燕儿岛路第一小学  崔光萍

     要:古诗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思想和内在情感,死记硬背并不能帮助学生学好古诗词。那么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摆脱掉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则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课题。鉴于此,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探讨了古诗词教学“死记硬背”的困局,同时提出了小学古诗词破解“死记硬背”的课堂实践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死记硬背;课堂实践;教学方法

    小学诗词教学,既是文言启蒙,又是文化启蒙,没有诗词,就找不到文化觉醒的路。也因此,统编教材无论在诗词的数量还是体裁类型,亦或诗词类型选择的跨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1]。这是文化自觉的积极表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需竭尽全力,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诟病,唯有如此才能尽教师应尽之责。现作如下分析。

    1.古诗词教学“死记硬背”的困局

    1.1答非所问而“无知”

    小学生背诵古诗词,往往不是兴趣所致,而是教师的作业形式导致学生不背不行。可是当学生背完古诗词之后,却发现并不能回答上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这种答非所问的现象,就是古诗词“无知”的表现。背诵后,对古诗词现代文的含义一窍不通,显然是死记硬背造成的恶果。

    1.2形同陌路而“无德”

    古诗词除了文字优美之外,里面还蕴含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背诵古诗词只是理解它的表面意思,但是真正学习古诗词,是为了继承下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如果不能将其牢记在心,背诵将毫无意义。所以,死记硬背之后还要思考,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古诗词的内涵,是否能够用古诗词中的思想去建立高尚的道德品行。

    1.3词不达意而“无学”

    死记硬背最大的问题还是古诗词的运用层面,在写作和表达方面的运用词不达意才是学不好古诗词的根本问题。背诵下来的古诗词是否能在以后的写作中用到,或者说能否用这些古诗词去形容某一处景色,表达出自己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2]。如果不能,词不达意的问题也就集中显现,那么之前所背诵的诗词也就毫无用处,若如此学与不学、背与不背的结果是一样的。

    2小学古诗词破解“死记硬背”的课堂实践策略

    2.1引导学生掌握古诗创作背景

    让小学生在背古诗之前,先去了解诗词创作背景,对理解古诗词含义具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诸如,《过故人庄》勾勒的是村庄景色,寄托着作者与友人真挚情谊。了解到诗词情感层面上的指向性,再去思考每一句话和每一个词背后的引申含义,也就更容易形成记忆印象。此时,再去背诵古诗词,在学生印象中会出现提示音,提醒学生所背诗词的点睛之笔、情感意蕴、文化指向。故而记忆不再是对表象的重复,而是深入诗词内在情感,进而达到更为理想的诗词背诵效果。

    2.2将古诗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古诗词本身就创作于遥远的历史长河之中,小学生看到古诗词很难与自己的现实生活产生联想,这是学习古诗词最大的文化障碍。那么在背诵古诗词的过程中,就有必要将古诗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到一起。这样可以加强学生的画面感,通过画面感又可以形成深层记忆,所以背诵难度也会大幅下降。比如,端午节时可以引出“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用古诗词去创设一个生活化场景,小学生便可以掌握其用法,让诗词成为伴随学生左右的生活片段,背诵诗词也就更为容易。

    2.3维护学生对古诗词的个人喜好

    每个人对古诗词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样,对于古诗词的喜好也因人而异,这是个体审美情趣在对文字产生情感时的一个必然结果。如果教师强加干涉,告诉学生每一首诗词都是优美的,都是值得被喜爱的。那么这样的无差别引导反而会刺激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才会导致死记硬背的问题出现。所以,维护学生对古诗词的个人喜好,才是破解死记硬背问题的关键所在。简言之个人爱好是学习古诗词的本质驱动力,当小学生对某一首古诗词产生深刻的喜爱之情时,学生才会想要去把握词义、去熟读成诵、去诵读诗词。因此,在学生背诵古诗词时,不能以作业形式对学生加压,最好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启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喜好之情。比如,给学生讲一些与这首古诗相关的小故事,用绘本、童瑶等方式阐明诗词中的深刻哲理。让小学生喜爱上诗词,才能脱离死记硬背的困局。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教学“死记硬背”的困局主要体现在答非所问而“无知”,形同陌路而“无德”,词不达意而“无学”。那么破解“死记硬背”的诟病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且必要。建议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古诗词时,首先引导学生掌握古诗创作背景,以此来降低背诵记忆难度。而后将古诗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产生对古诗词画面感来增强记忆印象。最后还要维护学生对古诗词的个人喜好,从而真正用内心情感记住诗词的原貌。

    参考文献:

    [1]吴亮奎.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解读的指向分析——以《好的故事》的教学设计为例[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22(01):24-27.

    [2]周仕德,蔡锦怡. 小学语文教材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样态及反思[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43(01):91-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