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国教师 中学诗词用典教学策略研究
中学诗词用典教学策略研究

来源:中国教师 作者:​李超美  

    李超美  

    (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 自贡 643000

    摘要: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瑰宝,用典诗词更是中学生认识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典故年代久远,用在诗词中又非常简洁,中学生在学习用典诗词时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积累典故、学习诗词。本文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中用典诗词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常见典故、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能力三个教学策略。希望能为提升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教师诗词用典教学效率略尽绵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诗词用典;教学策略

    引言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诗词用典教学是指,在教师一定方法的引导下学生能够理解教材中古诗词的典故出处、含义及作者用典意图阅读、积累中华传统典故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与诗歌鉴赏能力形成一定世界观与价值观的教学活动。[1]诗词用典教学不只能让学生读懂典故,也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典故进一步把握诗词更深层次的内涵,为诗歌鉴赏起到辅助性作用。诗词中的用典十分重要,但也是中学教师和学生在诗词教学、学习中存在以下问题一、学生对诗词典故的共情性不高,对用典关注度不够。二、中学生处于知识储备阶段传统文化知识积累的还不够在学习用典手法时往往无从下手。三、现在课堂中容易出现教学方式单一的一言堂现象教师对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关注不够。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对含典诗词的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累典故、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含典诗词。

    一、诗词用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诗词用典关注度不高

    首先诗词本就具有含蓄性、简洁性、跳跃性,往往几行字就表达很多意境有时不太能引起学生的关注[2]阅读一些含典诗词更需要读者有一定文化素养要了解典故含义和产生背景、知晓典故委婉含蓄却意境深远的特性。而中学生的语文素还不太高历史文化积淀不够深厚会觉得典故晦涩难懂这是学生对用典不关注的原因之一。其次,典故距今年代久远学生并不能在现代社会里体会到典故里的情景。比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了刘裕北伐的典故学生并未经历过战争,就无法真切地体会到刘裕当年的气势如虎。这就需要教师把典故活起来让学生身在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典故积累不够

    要读懂含典诗词,首先要明白典故的典源才能进一步领悟诗人借用此典故的目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社会的快速到来电子产品占去了学生大半的课外时间挤占了课外的读书的时间学生接触经典诗词的时间更是微乎其微。学生对于古典文化积累的缺失便难以形成感受诗词艺术性和思想性的能力使得学生在品味含有典故的古诗词时难以下手无从领略诗词中朦胧深邃的意境。[3]比如《将进酒》中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一句中若学生不知道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便无法体会李白此处表达的忧愤不平之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系统地积累典故以更好地学习含典诗词。

    ()学生独立鉴赏能力培养不够

    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新手教师代替学生思考的情况老师想给学生一个问题但又怕学生思考不到位就手把手教学或示范性演练这样留给学生自我的发展空间就非常有限。再者学生没有教师阅历丰富有时教师自顾自地讲述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需要教师注重师生之间的对话进行合理的引导。例如一位五十岁的教师讲授《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4]诗人运用烂柯人一典来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已非的悲凉心境。老师阅历丰富能体会诗人的愁苦但十几岁的高中生正值青春年少并不能直接体会到世事沧桑和作者的悲凉心境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诗词用典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场景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把握典故的含义。例如在讲授杜甫的《望岳》时,教师可以唤起学生登山的体验体会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雄伟壮阔。让学生回想自己登山时的场景看到的景物是怎样的会产生怎样的感受接着去读杜甫在诗中看到了什么场景、体会杜甫的情感和自己登山时是否一样又是为何进而更好地体会诗人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其次,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方式给学生直观的情境体验。比如在讲授《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时教师可以播放的卢马的典故典源片段由图像刺激学生敏感的神经让学生了解的卢马是一种烈性的快马更好地想象将军率领铁骑奔赴前线的画面如此壮阔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仿佛已经看到了辉煌的胜利。学生深刻体会了梦境的壮阔、辉煌,才更能理解辛弃疾下文报国无门的无奈和当时宋王朝偏安一隅的软弱,让学生产生感慨与深思。

    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表演的方式把典故的场景搬到课堂上来。例如在讲授《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时,学生可以借助道具把诗句表演出来,注意把诗人雄无用武之地无奈之情表现出来。吴钩本是战场杀敌的利器如今却在身旁闲置烘托出作者有心杀敌,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再现诗人用典时的情景能更好地理解"吴钩"这个典故,以更好地理解词人徒有雄心壮志却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抑郁苦闷。

    ()引导学生积累常见典故

    1.积累典故的内容

    首先要加强对典故中常见意象的积累。用典的修辞手法本身就是语言的浓缩需要学生探究并归纳用典中的常见意象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师在讲此篇是可注种讲明婵娟这一意象通常寄托作者的思念之情,下次再遇到此类意象便可更好地理解典故、领悟诗词情感。

    其次要加强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和神话传说的积累。学生在理解典故诗词时觉得难度颇大有部分原因是基本文史知识的欠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刘禹锡的诗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烂柯人这一典来表达世事沧桑、物是人非的悲苦心境。若学生不知道两个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读起诗来就会云里雾里更不必说理解作者的用典目的和内心情感了。

    2.积累典故的方法

    首先学生要勤于记忆和背诵。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杜鹃啼血的典故最先在必修三李白的《蜀道难》中出现后面在杜甫的《琵琶行并序》李商隐的《锦瑟》中次出现。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把握整本教材在讲授《蜀道难》时让学生注意记忆"杜鹃啼血"的典故以及作者借此要表达的情感学生后面学习《琵琶行并序》和《锦瑟》时便可触类旁通。

    其次,学生要勤于查阅善于总结。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学生应对陌生的典故要及时借助工具书或是互联网资源进行查阅。之后要对所掌握的诗词典故进行整理和分类一般将典故分为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前人诗句等类型。例如到乡翻似烂柯人”“沧海月明珠有泪属于神话故事一类。"马作的卢""季鹰归未""廉颇老矣"等可归为历史故事一类等等。

    ()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能力

    首先,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完成独立鉴赏诗词用典的任务。学生在作为学习者的同时也是独立的人,他们同教师一样具有独立的思维教师不能代替学生思考,让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机器。著名特级教师赵谦翔在《绿色语文的源与流》中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使自然人变成文明人。[5]学校教育的本质是使学生变成文明青少年实现学生人格的升华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是教学的主体赵谦翔老师的诗歌鉴赏课尤其注重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赵老师在一次课堂中把苏东坡的一首诗、五首词和周国平、余秋雨研究苏东坡的文章整合在一起,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接着以评讲的方式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并给予适时引导。

    其次教师要通过设计交流讨论等教学活动,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不断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歌用典的能力。[5]比如在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下片时可以采用师生对话法、学生讨论交流法、教师引导研讨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诗词典故、体会辛弃疾的情感。先让学生自读下阕找出词中用典的地方并思考其作用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提示学生结合辛弃疾的词风寻找典故、结合时代背景思考用典的目的。接着教师再补充刘义隆、佛狸祠、廉颇典故中学生没有分析到的内容。通过学生独立地思考和鉴赏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更深切地体会词人看到佛狸祠热闹的景象时的心情,体会词人对南宋朝廷的愤懑以及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之情。

    三、结语

    叶圣陶先生有言为实质的吸收着想,可以干脆说一句现代学生不必读从前的书。只要历史教本跟其他学生用书编撰得好教师帮助学生的一些人本又指导得法学生就可以一辈子不读《论语》《庄子》却能知道孔子、庄子的学说一辈子不读《史记》《汉书》确能明晓古代的史迹。[7]诗词中的典故大多是出自经典古籍,中国经典浩如烟海,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阅读大量的古籍是不现实的。要让学生学习更多典故知识传统文化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诗词。在诗词教学过程中教什么、怎么教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条道路仍需教师们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R].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2017

    [2]钱旭.中国古诗文中典故教学实践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3]黄静.中学古诗词中的典故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

    [4]温儒敏.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科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5]赵谦翔.绿色诗歌鉴赏.[J]人民教育.2004,(1:36.

    [6]陈梓婷.高中古诗词中的典故教学研究——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20.

    [7]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