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有节有度,整合道德与法治教学
有节有度,整合道德与法治教学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龚菲菲

     

    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龚菲菲
     
    当孩童学会“一”的时候,总是认为“一”是最浅的了,到了花甲之年反而觉得“一”是最深的,童贞与城府的浅与深互相成了鲜明对比。
    这种鲜明的对比同样也出现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信手拈来一句学生都能读懂,这样总让人形成一种错觉,这么简单的内容它教的意义在何处呢?却不知在一句简单的“诚信的核心是善”的背后又多少需要细细品读、深刻体会、深入探讨的东西。所以只有理清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这种深与浅的差异,并自然地融入到教学中去,才能激活教学中最兴奋的因子。道德与法治整合教学模式的开展恰为深与浅找到了各自的路径,融于教学中,一深一浅交相呼应,让教学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
    何为浅?何为深?------基于课标的整合
    词典中对“深”与“浅”的定义为从事物表面到底的距离远近。远即深、近即浅。从教学看来,“浅”即掌握知识的表面层次,无需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深”即不仅把握表面还需挖掘内里,甚至不仅停留在思维的认识层面,还有行为的指向及行动的要求。主观性强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一种重要特征,这一特征让教学中深与浅的泾渭变得并不分明,或者会让不同的执教者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也是在整合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存在整合差异之所在。把握整合教学整合标准的首要步骤即要明确这“深”与“浅”的划分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做了相应的规定,这样的规定与标准实现了普遍情况下主观意见的统一。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深”与“浅”,整合教学模式提供了基于课标要求进行划分标准。
    课标内容往往具有高度概括的特点,为使其更明确地指向教学的深与浅,还需要进一步的分解与融合。掌握必要的课标分解技术是明确深、浅指向的根本。具体操作策略分为寻找关键词、扩展或剖析关键词、形成剖析图进而叙写教学目标。通过分解目标,往往“知道”、“了解”、“认识”、“说出”类目标指向“浅”;而“体验”、“理解”、“感受”类目标指向深。故可简而言之深与浅的划定是基于教学目标分析的,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对目标不同要求的简单概述。
    ○浅之路径------小组自主学习在整合中的使用
    既然为“浅”,那么浅尝辄止即可,没有必要深挖深究,大多不需要太多的思维过程,只需停留在指认、复述的层面。这样的内容往往没有太大的难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即可解决。因此整合教学寻找到“浅”之路径为小组自主学生方式。这种方式的使用一方面能够符合浅之要求,同时又能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此过程中得以提升。其实这一过程不仅解决了浅的知识,也走进了更深的一层,即能力更深提高。表面为浅,实则悄悄地实现了浅与深的一起融合。
    从具体操作来看,在学习展开之初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每个单元的学习展开之前设计相应的作业单。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首先独立完成作业单中的对应题目,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统一的答案,在小组间交流后对所有需要了解的知识掌握后再进行小组间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这一条浅之路径走完,也就实现了整合教学的第一步即知识层面的解读。
    ○深之路径------整合中的趣味话题
    与“浅”相不同,深的要求更加全面,包括了知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突破与生成。这也是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真正魅力之所在,有着思辨之火花、多角度观察之独特;有着对社会生活的剖析,也有着对自我的内在审视。其深之所在,无需多言。所以达到如此深度就需要更加综合的、具有更高要求的教学活动加以承载。趣味话题探讨便是整合教学中最具亮点的活动之一,也是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活灵活现的不竭源泉。
    趣味话题的选择源于真实生活或社会事件,并且以其冲突性特征便于激发思考,通过教师引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合理审视社会生活的视角。冲突的存在总能激发出人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趣味话题的使用能够调动学生思维,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取代长期使用传统情景体验、情境探讨的乏味。在学生讨论交锋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充分的训练,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学生学科能力的培养。最重要的是,趣味话题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去认识分析身边或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的过程,无论是学习兴趣的激发还是各种能力的形成,都为学生主动推开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生活之门奠定了重要基础,让学生真正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并且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来学会生活,从而走向“深”、突破“深”。
    趣味话题的选材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其综合性特点体现出涉及到的内容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往往存在很强的认知冲突,让学生难以准确把握话题所要传递的信息。同时,趣味话题使用的更高层次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恰当地世界观,在允许学生有自己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向主流价值观方向靠近,这对教师自身价值观定位和引导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最后综合性话题所涉及到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对学生来说要运用所有学过的知识来综合分析,对于教师来说要达到有深度、有广度的引导,就要求自身具备扎实的知识储备,不仅是本学科,还包括与其存在密切联系的法律、社会学、经济学等多重知识领域。因此教师要能够实现对趣味话题的灵活驾驭,就需要在教学前对话题充分剖析,形成充分的知识准备。于此,“深”已经不在仅限于对教学的要求,对学生掌握的一种要求,已经走向对教师自身的要求,要求教师做到更“深”的积淀来指导学生展开深层次学习。
    深浅之道,乃教学之首需把握之本,只有分清深浅之异,寻各自不同之路径,才能让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凸显层次性,充分发挥整合教学之优势,让思想教学在简单、有序、深刻中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