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怎样学好小学语文
怎样学好小学语文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夏冬静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黄堡镇中心学校   夏冬静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教学的重点,素质教育的宗旨就是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很重要的措施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注意因材施教,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在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作业、课内外指导、测评等方面体现层次性,才能不断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因材施教
      1.转变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育是应试教育,语文是升学的必考科目,它重视的是对知识的机械记忆、背诵、反复的习题演练、按标准答案去答题的一个强化储存的教学过程,学生是被动的吸收者,没有主体的体验。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都在焦灼于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问题,导致了语文教学的机械化,学生从根本上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了知识的容器,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状况和学生学得好却考不好的现象。种种的教育现状已经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协调,为了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教学改革是对教师教学的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是前提。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正确审视教与学的关系。沐浴着新课改的阳光,教师不是"统治者",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是"奴隶",不再是"师为上,生为下;师为主,生为仆;师为尊,生为卑。"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运用新知识的过程。
      2.教学方法分类指导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层、适时、有效地进行分类指导。对优生,以"放"为主,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放"中有"扶","扶"在引导深化理解和深入探究上。对中等生,实施半"扶"半"放"的策略,在适当点拨之后,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或先让学生独立看书、思考、探究,在遇到困难时适时予以指导。既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给每个学生创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张扬;又注意做到允许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策略,上课时,尽量做到通过自己独立思考掌握知识。对学困生,以"扶"为主,"扶"在引导深化理解知识和指导学习方法上。
      3.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一位教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注重实践,多方面感悟语言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学生们了解到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
      4.正确处理好教科书和引进相关资源的关系
    教科书仍然是教学的重要凭借。要用好教科书,落实教材的基本要求。但在教学中,也要适当引进相关课程资源,重视学科间的联系,做得好,会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促进语文学习。要用好教科书,凭借教材培养各项语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警惕出现课文还没怎么研读就把教材甩在一边,过早、过多地补充其他内容(包括滥用多媒体)或花样翻新地过多安排与语文学习关系不大的活动的做法。要让老师回到黑板上来。在这个基础上,适当的引进必要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多学一些,学得更好一点。做到"上不封顶",可谓锦上添花。
      6.运用电教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先放低沉的哀乐,渲染一种悲壮的气氛。然后老师进行有感情的配乐朗读。这样使学生很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其融入课文所展现的意境中,调动了学生的想象力的参与,培养了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接着放映课文插图,先让学生整体观察图片,形成初步印象,再細看各个部分,从人物的服饰、仪表联想他们的身份、爱好;从人物的举止、风度联想他们当时的内心活动。最后结合课文讲读,使学生对人物的品格、精神风貌获得一个完整深刻的印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去思考教学,用新课改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极参与,从中获得知识、能力,实现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宗海.有效教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8.
    [2]邹尚智.有效教学经典案例评析[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9: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