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深挖细掘,实施德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深挖细掘,实施德育——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于海景

     

     南黄镇中心学校    于海景
    摘要:要让学生成才,必须先让其成人,可见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化学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  德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光源。”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把德育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教人要教心,成才先成人,德育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的灵魂。 中学化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其中蕴涵的德育因素虽然丰富但并不明显直接,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大力挖掘德育因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那么,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
    一、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人类的基本情感。中学化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化学教学中,要利用各种机会,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因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例如: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盐》这一课题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侯德榜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毅然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不但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而且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国外对制碱方法的垄断,使我国的制碱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的卓越贡献,他主持测定的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被国际原子量委员会采用为国际新标准。
    在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这一课题时,可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春秋时就开始炼铁,战国时开始炼钢,钢铁生产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放后我国的钢铁生产能力大大增强,1996年钢铁产量突破1亿吨,2010年更是突破6亿吨,产量稳居世界第一。
    通过对我国在化学领域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产生最自然、最朴实的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进而变成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
    二、基本国情教育
    初中生的知识有限,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不太了解,因此,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还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基本国情教育。
    例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一课题时,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水资源虽然总量丰富,但人均缺乏,只有2300m3,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算得上中度缺水国,而且各省市水资源分布不均匀,还有不同程度的水污染现象。通过多方面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水资源状况,从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爱护水资源的好习惯。
    在学习《燃料与热量》和《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时,同样要让学生明白,不管是能源还是金属资源,我国都比较缺乏,即使有些总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也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使学生明白我国并非地大物博,而是资源严重匮乏,从而培养学生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的习惯。
    再例如,再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钢铁生产状况时,要向学生指出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钢铁生产大国,但生产效率底下,能耗过高,而且有许多特种钢材还需从国外进口,所以并不是一个钢铁生产强国。    
    国情教育可让学生对我国的国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与认识,使他们不会因我国近年来的高速发展而沾沾自喜,也不会因我国与资源匮乏,科技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而妄自菲薄,激励他们正视现实,理性思考,为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学习
     三、环境保护教育
    当前,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化学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解决环境问题必须依靠化学。初中化学课堂就是一个很好的、很直接的环保教育基地。。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环保素材很多,例如“空气的污染和防护”、“水的污染和防护”、“温室效应”、“白色污染”、“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燃料燃烧对空气的污染”、“化肥与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等等。
    又如在学习水的污染和防护时,通过实际调查我镇申皖毛巾厂排放的污水对当地环境的污染,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工业“三废”对当地环境造成的严重破坏,理解工业治污的必要性,使“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理念深入学生心中。
    初中化学教学应该把环境保护教育贯穿于始终,多途径多角度渗透环境保护教育,使每一位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养成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好习惯。
    四、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当前我国人民的科学精神普遍缺乏,封建迷信思想在民间十分盛行,伪科学在学术界也屡见不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需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比如在学习完《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已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时可针对以前出现的“水变油”事件,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这一事件的伪科学本质。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人们一时无法理解,不能正确看待,有些必须运用化学去解释。如民间传说的“鬼火”、“天火”,现象。“鬼火”实际是尸体腐烂分解时,生成的磷的化合物(主要是:二磷化四氢和磷化氢)发生自燃,放出了淡蓝色或者淡绿色的光芒而形成的,与鬼没有关系。天火”实际是易燃物在不通风的情况下长时间放置,发生了缓慢氧化,使其温度达到了着火点而引起的自燃,与“上天”也没有关系。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也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内容,把它结合到实际教学中去,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理解得更深,掌握得更牢固,还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明白在化学教学中只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适时抓住教育契机,结合初中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有意识地渗透德育教育,不但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真正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