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拓展教材外延 延长课堂深度
拓展教材外延 延长课堂深度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赵文平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垦利街道中心小学   赵文平

    【关键字】小学语文  阅读   拓展  延伸

    【摘要】

    坚持以教材为原点,寻找课内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使其有机结合,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拓展语文教材的外延,加深语文教材的宽度,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学科的核心素养精神和智慧,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文学精品中积累文化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形成健全的人格。

    【正文】

    在大语文教育背景下,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能成为真正的家园;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共同价值共同愿景。

    中华文化源于流长,文学精品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食粮,我在教学中坚持用文学精品滋润学生的心灵,坚持以教材为原点,寻找课内语文教材与课外阅读之间的联系,辐射开去,坚持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

    《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写动物爱心的文章。文章中的老麻雀为了救小麻雀舍身忘死的精神具有强大的震撼力,所以,我在这一课的教学中,首先挖掘课文的内涵,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爱的教育,使学生感悟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它能战胜一切,能战胜敌人,能战胜自我。但我觉得单靠这些还不够,还觉得意犹未尽,于是,我选择了一篇描写动物之间爱的精品——《母爱》读给学生听,作为拓宽教材外延的补充。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呀!……老黄牛沉默的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他们都不象这头牛这般倔强。人和牛都这样耗着……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左右,放在牛面前,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面对夕阳,仰天长啸,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的沙滩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的看着小牛贪婪的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添添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当我声情并茂的朗读这篇补充教材时,我和学生一起感动了,我们一起流着泪,一起感悟爱的无私与伟大,一起体验灵魂的震撼与精华。

    当课堂教学进行到这里时,我进一步拓展,《麻雀》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作家写了这篇文章后,有一段精辟的话述说自己的创作感受:“是的,请不要见笑。对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对他的爱的激情,我是怀着虔诚之情的,我想,爱比死,比死的恐惧更强大。——只有她,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她充满活力。”至此,学生在与读者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鸣。

    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例子还很多。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杏林子的《生命生命》一课时,为了加深对生命的理解,感受生命的意义,我为学生补充了克伦·沃森的《生命 生命》,他为我们讲述了一只蜜蜂被我踩踏进土中后,一而再,再而三的顽强挣扎,最终又展翅飞翔的故事。当我们读到 “捋翅和扑翅”,“继续整理着翅膀”。“捋翅的速度加快了”,“更有力的捋翅和扑翅。”这些句子时,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蜜蜂的顽强,与生命的对抗所感染。

    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成长的故事”单元后,学完后由于年龄的小,对成长的理解仅仅局限在我学会了什么本领。还不能深刻领会成长的真正含义。我并没有急于告诉学生什么是真正的成长。到了五年级,我给学生推荐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让学生去了解《草房子》中的人物桑桑、细马、杜小康、秃鹤、秦大奶奶。读着这些人物的一个一个故事,都在叙述着他们的成长。在感动中读完这本书以后,在班里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人,最敬佩的人,讲一讲草房子中人物的成长故事。在交流中学生感受到了药寮中的桑桑经历了病痛的折磨,变得勇敢,坚强,有责任心;细马经过了洪水的洗礼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经过了家庭的变故,芦苇荡中暴风雨寻找鸭子的过程,杜小康从一个处处显示着优越感的大少爷变的坚定,勇敢,温和,竟无一丝卑微的神色,秦大奶奶在爱与被爱中为了学校的南瓜而丧命。在这种阅读、交流、感悟中学生渐渐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成长。这些都是以课内阅读为依托向课外阅读延伸,给孩子们带来的收获。学完了《祖父的园子》我们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再去感受萧红的美好童年以及呼兰河城的公众生活和环境,感悟萧红一生的不幸。

    《语文课程标准》中描述的那样: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我们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同时,拓展教材外延,就犹如给学生架设了一座课内学习向课外阅读延伸的桥梁,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文学精品中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这种做法还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自觉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对教材的延伸拓展还可以给学生课外阅读起到导向作用,如果长期坚持,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技能必能有效提高,真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我们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使生命更有意义”。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挣脱现有教材的局限,拓展语文教材的外延,加深语文教材的宽度,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学科的核心素养精神和智慧,对教材知识进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丰富多彩的课来实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语人文性的结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