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立足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立足化学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陈骊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汇源校区  陈骊
    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旨向于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基本技能。从“深度教学”到“核心素养培养”,课堂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主阵地,而课堂的呈现,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和实施。本文意在通过生活化的问题群设计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元的课堂教学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生活化的问题群   探究性学习活动元
    一、基本概念
    核心素养:在如今飞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再一次成为教育讨论的热点,2014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具体表现为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认为:“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不仅基于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以“双基”为核心,更要明确在学习过程 “问题解决指向”,以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获得的基本方法为核心,同时更要有“学科思维指向”,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观。
    二、化学核心素养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旨向于人的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基本技能。育才学校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从“深度教学”到“核心素养培养”,课堂一直是我们研究的主阵地。作为创新实践的主流学科之一化学,其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更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课堂的呈现,关键在于教师的设计和实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中实验探究能力又排在了第一位,足见实验对于化学学科学习的重大价值所在。
    同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问题探究,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设计源于生活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能更好地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生活事物中学习和理解化学,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化学的作用,体验化学的魅力。
    基于以上,笔者认为可通过以生活化的问题群设计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来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生活化问题群设计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生活化问题群设计:是指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以设计源于生活的问题群出发,精心设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化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应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生活化问题群设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以生活常见的事例引入新课教学。科学源于生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大量生活实例,引入化学课堂教学,创设问题情景,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从而将枯燥的学科知识与丰富的生活联系了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为学生形成知识的建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实现对知识的高阶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对理论的粗略记忆。
    2.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初中化学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实际问题,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里,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随处可见,我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现象的背后所隐含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将我们所熟知的生活现象,转化为具有表征性的化学问题,并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3.开发利用生活资源,延伸课堂教学。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我们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堂与实践有机联系起来,不脱离实际。
    四、探究性学习活动元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在生活化问题群设计的环境下,立足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的化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也就是核心素养的培养。
    探究性学习活动元以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基于生活化问题群设计的环境,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通过活动元的形式设计实验验证,以自己的方式将知识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并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这也是核心素养中对科学素养、实践创新、解决问题等最好体现。
    探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以问题引导方案设计
    2.小组讨论、质疑、分享
    3.实验改进创新
    以二氧化碳制取实验探究教学实例为例
    创设情境:实验室如何制取二氧化碳?
    回顾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种方法。
    探究新知:探究一:你所知道的能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能否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写出能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并作出猜想假设哪些反应适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假设一:碳和氧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假设二:生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假设三:碳还原氧化铜产生二氧化碳。
    提出猜想后,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很快就有学生提出质疑:
    1.假设一中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使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否定。
    2.假设二中生物呼吸同样也会产生其他气体,也不纯,否定。
    3.假设三中实验要求条件太高,不利于操作,否定。
    讨论结束后,选定用酸和碳酸盐反应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操作简单,制取的气体易得。这时老师提出疑问:对酸和碳酸盐的选择是否有要求呢?
    方案一: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反应
    方案二:块状石灰石+稀盐酸反应
    方案三:块状石灰石+稀硫酸反应
    实验验证:小组合作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方案一、二、三,实验完成后小组分享交流实验过程,得出结论。
    通过这一教学情境可以看到,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不断地质疑、思考、分析、交流,并进行实践,这正是科学精神的最好体现。同时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通过思考对比会设计更新的改进和创意的个人方案。
    以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装置教学实例为例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装置选择固体+液体常温型,在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以及反应快慢的装置设计上,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思考自行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材料,用输液瓶代替锥形瓶,输液管代替导管,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组装成一套能控制反应速率的装置。
    方案二:利用废旧实验器材,底部有破损的小试管与广口瓶的组合,通过固液分离来实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通过学生设计的改进实验装置方案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在实验探究上的创新,考虑环保、考虑废物利用、考虑节约、考虑有效性。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中所提出的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实践创新在此案例中都能有所感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生活化的问题群设计以及探究性学习活动元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促进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蔡铁权,姜旭英,胡玫.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63,73,226
    [2]章志光.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118
    [3]柳夕浪.从“素质”到“核心素养” [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4]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核心素养的研究构图[N].中国教育报,2015.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