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王建华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中心中学  王建华
    穿行在语文的天地,活化的文字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自己。讲台之上,远离了人性的扭曲,交流之中,闪烁着意蕴的灵光。语文让我们的心灵纯净,语文让我们的人生绚丽。可语文毕竟是一种能力,如果老师不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不能提高学生理解运用的基本素养,再美的语文也失去了本来的光彩。语文是一个生命历程,它要在每一个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生长壮大,用它繁密的枝杈为学生撑起一片清凉人生的绿荫。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才能不断提升学生的素养,在不断应用语言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以不断提升。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语言品味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非朝夕之功,须有恒心毅力,作长久不懈的努力。它应从阅读发端,好的文学作品,是语言与思维凝成的佳酿,味醇气香,甘之如醴。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其涵泳于优秀文学作品的长河,浸淫于丰美语言情境之中,并加以不断指导,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自能提高。如读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仿佛证明还是一个活物。”这个“轮”字用得如此传神,它写出了祥林嫂因痛苦而麻木的木讷之状,极具表现力。再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写道“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如此巧妙的比喻来写月光,大概也只有朱自清先生能做到了……在我们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学生能心入其中,“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时,语言的大门悄然为其打开。
    语文要学习的是语言,这是语文的大方向。不管语文如何改革,这个方向是不能变,也是不会变的。我们今天提倡的大阅读,实际就体现了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做读书笔记,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积累语言素材的方法。但读书笔记,质的要求比量的达标更重要,不是精彩的语言不要,不是精美的片断不收,引不起共鸣的篇章放过。读书笔记是不拘形式的,剪贴式的、摘录式的、随想式的、批注式的都可以。定期指导,定期展评,要让学生的付出得到充分的肯定。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丰富语言的内涵
    一粒种子,如果不努力的吸取营养必会枯败死亡。阳光恩泽于它,雨露施惠于它,一粒小小的种子会生长成一个伟大的奇迹。
    一滴水珠,如果不把它置于江海势必消遁蒸发。雨粒亲吻着它,浪花裹挟着它,一滴小小的水珠成就了江河非凡的气势。
    合抱的壮木,从弱小的毫末起始;澎湃的江河,从微藐的情势发端。语文始于自然,自然也在启示着语文。我们常说,要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如果只把它看成一句响亮的口号不从细致处做起,它只能空洞无依。
    语文根植于生活,生活的外延有多大,我们的语文就有多大。语文从寻章觅句开始,但闭门苦读却活化不了语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毛主席都说要到民间去,老舍也说要向群众学习语言,可见生活中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资源”。风花雪月,人情冷暖,家庭琐屑,时事变迁……这些都可以登堂入室,进军学生思维的高地。荀子说:“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了解生活、亲近生活,学生才不会感情僵化,内心虚空。很多老师提到的象课前五分钟的演讲、写日记等等都是积累语文素材的良方。但我认为不管采取哪种形式,我们心中要有一个导向,要让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否则,素材是有了,说得无条无序,写得一塌糊涂,那也不利于语文的学习。
    三、勤于写作,提升语言的运用能力
    只有把丰厚的素材,广博的积累变成自己的能力,我们所说的“积累”才能完成它的使命。苏轼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胸有“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这就是把内在的积累融汇成外在能力的表现了。在平时,要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我常让学生做“连词成句”的训练(即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几个或多个词语流畅的表达出老师命题式的或自命式的写作任务)、做仿句的训练(仿修辞、仿句式、仿表意等)、做整篇文章的仿写训练(阅读完成后,即开始)。以此来提升学生对语言素材的运用能力。我想当学生“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之时,积累的能量就全面爆发了。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从生活中走来的语文真实而生动,从兴趣中走来的语文绚丽而多彩。但愿我们的语文世界风清月明,但愿我们的语文老师步履从容,但愿我们的语文课堂诗意率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