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谈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张霞

     

    山东省莱芜市方下镇中心中学   张霞
    《思想品德》教材是围绕初中学生的生活来组织编写的,教材的内容体现了生活化的课程理念。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课堂学习课本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将典型的生活素材引进课堂,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所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课堂,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活力四射。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走进生活、融入生活,从而过有意义的生活,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让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一、课前准备,选取材料生活化
    1、优化、生活化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素材。
    教学资源挖掘的关键是要懂得利用学生身边的资源,这样学生才会兴致盎然,从而真正地达到教育的效果。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合理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甚至可以适当的加上我们本地区的一些生活元素,灵活处理教材,在生活中备课,学生易接受,而且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2、捕捉生活素材,让学生去发现、思考、总结。  
    生活中处处有教学需要的素材,在教学改革的实践里,老师应努力构建生活化的课堂,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的联系,使课程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综合素养能力。
    3、加入时尚元素,让思想品德课堂与时俱进。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体现较强的时代信息,在教学中必须注重与时政相结合,从现实中提取丰富的教学素材,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思想品德课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才能显示时代气息和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引用一些时事材料,渗透必要的时事信息,可使学生兴趣大增,思维活跃,从而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达到理论与实际运用的结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上组织,教学活动生活化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新课导入生活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或活动方式入手,即新课导入生活化。
    所以在《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教学设计中,我在上课前首先让学生背对黑板,闭上眼睛,认真倾听,猜猜自己听到了几个人物的声音,通过 “猜猜看”这个小游戏,既认识盲人歌手杨光的多才多艺,又较好的烘托了课堂气氛,并启发、引导学生感受杨光挫而不折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共鸣。
    2、创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生活化。
    在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在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情绪容易受到感染,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自主大胆地进行探索。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差异特征采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所以,在《挫而不折  积极进取》的教学设计中,结合展示课教学模式,我主要采用讲故事、听故事、表演歌曲、小品感悟、视频欣赏、小组活动等形式,多表扬鼓励学生,及时点拨学生,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下课了还感觉意犹未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贴近生活,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益——教学情境设置生活化。
    教师的职责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因此,创设情境所选用的材料必须是与课堂教学内容有着内在联系的、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
    4、运用生活化的活动,内化学生行为,使课堂走向生活——教学活动生活化。
    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
    所以我的课堂中,大多采用了小组竞赛的形式,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学生为了小组的荣誉,认真思考、热烈讨论、积极发言、大胆表演,激烈的竞争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个性化展示环节,学生在小组内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充分展示自己小组的风采。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反应更加敏捷,全班同学完成了思想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学生的特长和才华,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实现了全班同学间的资源共享。
    三、课后探究,学生行动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导之以行,服务于生活是思想品德的落脚点,也是检验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一面镜子。所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认识感悟生活的同时,还要注重课余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通过调查采访、参加社会实践、制定计划方案、进行生活体验等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在活动中指导生活。
    因此,作业设置上,我根据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生活实际,布置各种实践性作业,如在学习了《相亲相爱一家人》这一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可供选择的两种作业:一是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写一封信(做到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二是帮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实践性作业)。学习了《我们共有一个家》这一课后,给学生也布置了两种作业:一是办一期歌颂祖国的手抄报,二是搜集整理祖国六十年历程中的主要成就。形式多样的作业,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更让学生走进生活这一大课堂提升了学生的能力,更激发了学生兴趣,激活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视野。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需要“生活”,与“生活”分离,失去“生活”的依托和保证,教学就容易流于虚空,只有紧密联系生活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生活化教学,这不仅是思想品德新课程的要求,更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更是打造活力课堂、魅力课堂、高效课堂的前提和保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打造活力而有效的课堂,更好的实现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而不懈努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