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数感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数感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赵琳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西关小学  赵琳
    《数学课程标准》在总体目标中提出要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并且在内容标准中多处阐述了培养学生数感的问题。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这是第一次明确地把培养数感作为数学教学的任务提了出来。可见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
    “数感”不是知识,也不是技能,它不是通过他人的传授而能够获得的。培养学生的数感,要紧密联系生活,要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去感知、去体验。其主要的策略有:联系生活事物,数的意义,建立数感;感受生活实例,把握数的大小,发展数感;进入生活情境,理解运算的意义,优化数感;加强生活应用,提倡算法多样化,巩固数感。
    一.联系生活事物,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小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学生去经历和体验,从而建立数感。理解数的意义是数学课程的重要任务。数的概念的本身是抽象的,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而能将数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则是理解数的标志,也是建立数概念的表现。
    《课程标准》中强调小学第一学年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在认数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身边的数,生活中的数,如何用数表示周围的事物等,会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运用数可以简单明了地表示许多现象。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中,学生通过小棒操作,知道了“十个一是一个十”和“一个十与几个一和起来是十几”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学号、自己家所在街道的号码、十字路口红绿灯显示的秒数,翻数学课本的页数及估计其厚度等,使学生在对这些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中,进一步强化数感,加深对数的意义的认识。这样通过对现实素材的计算,感受数的意义,为在以后的生活中有意识地运用打下基础,从而逐步建立数感。
    二.感受生活实例,把握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概念,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例如分数的大小更具有相对性,同是一堆苹果的五分之一,如果这堆苹果有50个,它的五分之一就 是10个;如果这堆苹果有300个,它的五分之一就是60个,如果是一车苹果,它的五分之一可能是成千上万个或者是几十甚至几百筐苹果。学生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在以后遇到一些数学答案就会自觉、主动地作出反思和评判,从总体上感觉是对还是错,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三.进入生活情境,理解运算的意义,优化数感
    数感的另一个含义是在实际情境中把握运算的意义。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奇而有趣的事物,而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往往会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例如,孩子在解决“ 小明有4颗糖,奶奶又给他3颗,他现在有几颗糖?”的问题时,如果发生困难,他们会在头脑中假设桌子上有一些糖,实际情境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当数和数的运算与情境中的事物相联系时,学生的头脑才能获得真正的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会增强学生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优化学生的数感。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为了计算。以往的数学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简单地重复练习没有意义的题目,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不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一定要用固定的方法计算。一个问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找到答案,一个算式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得出结果,用什么方式方法更合适,得到了结果是否合理,这与问题的实际背景有直接关系。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四.加强生活应用,提倡算法多样化,巩固数感
    学生能力和思维的培养,都必须以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为前提。知识转化为能力,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完成这一过程一要靠理解,二要靠练习,而数感就是理解与练习程度的指标。数学基础知识始终在智能发展过程中起着奠基和主导作用,没有知识,就无法形成数感;反之,数感越健全,知识也就越扎实,而且知识更易活化。数感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是一种意识活动;它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良好的数感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而在知识的应用中,学生的数感又得到加强与巩固。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应用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应用到新的情境中。
    《课程标准》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这是培养数感的主要表现之一。学习运算是为了应用,对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数学教学中过多技能训练、简单重复训练的状况,将数的理解和运算相结合,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
    总之,数感是人一生中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的核心品质和重要条件,它不能凭一时的兴趣和偶尔一次的感觉就可形成,也不能靠强化记忆和多次传授得到,它是一种数学上的直感,就是生活中的“凭感觉”,是一个长期的培育工程。
    所以,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重组资源,结合具体内容有意识地设计培养目标,提供有助于培养学生数感的情景,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把培养数感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这样才有利于师生的数感长足发展,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体验现实,而且这也会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想,随着数感的建立、发展、形成和强化,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就会有所提高,真正解决好新课程中的一些新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