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让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让初中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孙业兴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孙业兴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育要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充满人情味的语文课堂,促进学生个性张扬,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孩子们的生命灵性和个性。
    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多一点人情味,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展台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满堂灌”、枯燥、古板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给学生创造的天地,放飞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我。如在学习初二下册的《俗世奇人》这一课时,我让几个学生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然后让其他同学学习本课作者的写作特点,任选其中一个同学进行描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了教学目标。这样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单独表演和学生被动静听的场所,而成为师生进行对话、交往、沟通和探究的互动舞台。
    二、 让课堂成为更直观感性教学的平台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和情绪感染的过程,创设教学情境能淋漓尽致地展现语文教学的无限魅力。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广泛运用,课堂教学能“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课件中的画面与文章内容紧扣,学生直观感受形象和情境,引起理性的思考,使学生富于感情,能够激发学生引起共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地感知,通过直观感受,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而有些理性的认识难以理解,媒体教学就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动画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难点。学生置身于课件所描述的情境之中,不只激发了学习热情,还培养了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
    如在学习位梦华的《旅鼠之谜》时,学生们没有那种亲临北极的体验,如果我们没有顾及到学生的体会,在学习时就会发现学生无法融入其中。而应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深刻的视听情感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时,多媒体展示作者亲历北极的相关视频资料,让他们不仅能深入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站在作者角度表述,还融入自我内心的深刻体会,逐步完成课文的情感目标。因此,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突破文章的重点难点,陶冶情操,达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
    三、 让课堂成为充满人情味的舞台
    情感是人的精神的内核。情感是文章的灵魂。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陶醉在文学大师们丰富多彩的作品中,对文本潜心解读。认真钻研教材,潜心解读文本,跨越时空,与文本及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力争与作者达成心灵的共识,形成思维的共鸣。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有了精彩的文本解读才有出彩的语文课堂。可以说,任何精彩的生成都不是“空穴来风”,它首先来自教师对教材研读的深度。教师有了深刻的思考,才能引领学生的思维;教师有了多元解读,才能关注学生的多元感悟。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着怎样的高度,才能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教师只有静心凝神地研读文本,准确地把握其语言特点以及人文内涵,才能根据课文的特点设计有新意的教法,才能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去引领学生理解与感悟文本,生成智慧与激情共生的鲜活灵动、充满情趣的精彩课堂。老师用精彩的语言为文本和学生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引起学生的共鸣,深深打动他们,因此语文教师的“语言”是特别有讲究的。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就文学的语言谈到:“必须掌握语言的技巧,这并非偏重,而是应当的。一个画家不会用颜色,一个木匠不会用创子,都不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一个教师,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如果不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要想完成传播的使命也是不可能的。谁都知道,我们最美好的思想、最深刻的感情,都只能靠最美妙的语言表达出来。因而掌握语言的技巧与魅力,才能使语言具有感染力,所以语文教师语言一定要有讲究。如精美的导语设置能使学生对你这堂课一见钟情,有先声夺人之效。像一块磁铁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使每一个人都积极思维,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精彩的问语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精彩的结语能让学生回味无穷,掩卷沉思,激起情感的共鸣。任何形式的教学,任何精彩的讲演,最终要落实到学生的接受上,否则最终是一纸空文,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作过一个比喻,他把课堂教学比作哄小孩子吃饭,任凭父母把饭食夸耀的多么香、多么甜、多么有营养,如果孩子不把饭食吃下去,这孩子还是胖不起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的告诉我们,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才是真正的活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发挥课堂“主演”的作用呢?所谓“表演”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动起来。重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让学生演好自己的角色,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怎能不充满精彩呢?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通过对课文言语对象再创造,从中引发主体的言语动态生成与发展,获得情感体验。这种在内化语文语言的基础上从心灵发出来的言语,使人文性和工具性相辅相成,相映生辉,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语文,用语文,语文生活化”的目的。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师生与文本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给学生选择的权利,满足他们不同的需求。让学生在充满人情味的课堂中去学习、去实践、去享受、去审美、去陶冶。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凸显“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一课程的基本理念。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具有人情味的课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