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以“生活纸牌”为载体的数学游戏开展
浅谈以“生活纸牌”为载体的数学游戏开展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夏慧慧

     

    浙江省绍兴市继昌幼儿园      夏慧慧
     
    摘要:在学前教育过程中,材料的有效投入与使用是推动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在数学活动开展时,通过生活化材料的有效投入,创设好玩的益智区游戏。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用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指导数学游戏的开展,更好的促进了课程游戏化进程。
    关键词:学前教育、材料、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数学
    一、引题——解读思想有所思
    在学前教育的各项活动中,教育思想、观念的挖掘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再开拓新方法的同时,也要不能抛弃传统的教育观念,要做到返璞归真。在学习传统教育思想的道路上,陶行知老先生的诸多教育思想是让我有所思的,其中印象深刻的就是“生活即教育”思想。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思想讲的是:在生活中发觉教育资源,启发教师、启发幼儿,不断的推动区域活动、生活活动顺利发展。
    我们通过孩子们都喜欢的生活化材料“纸牌”作为游戏材料,有效的将材料与数学游戏有效融合。
    二、所感——生活材料投放适宜性
    纸牌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娱乐工具,一副扑克牌有多种特征:两种颜色(红、黑)、四套1—13的数字卡片、四种花纹(红桃、方块、草花、黑桃),纸牌上的数字与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数卡相似,可作为排序、分合和加减等数学学习功能。纸牌上的图案、颜色可进行分类。除此之外,纸牌还可以开展多种游戏:数字接龙、比大小、叠叠高等。
    1.可塑性强:虽然纸牌给人感觉材质单一,孩子会喜欢吗?纸牌的多种玩法不仅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展幼儿的数学经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还有孩子的合作思考能力。
    2.材料耐用:对于区域内的各种材料,因为需要孩子反复摆弄,常常会把东西弄乱、弄坏。而纸牌虽然材质较软却可反复使用并且可以多次折叠,掉在地上也不易破损,经久耐用。
    三、所行——材料巧利用,游戏妙开展
    (一)准备阶段-----确认数学,纸牌材料收集
    大数学领域目标要求认知简单加减、分类、排序、比大小等一系列数概念,而通过微型材料纸牌设置在区域中让孩子经常使用的、熟悉的纸牌,在教学活动中借助纸牌开展一些列比大小、分层、加减等等多种数学知识概念。我们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纸牌在区域内活动展开,搜寻简单纸牌并利用纸牌的不同数字特点设计了多样的数学游戏。
    (二)实施阶段---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设计
    将纸牌完美的融合到数学游戏之中,通过游戏的准备我们设计玩法,利用纸牌的结构特点,有效的设计数学游戏。
    1.纸牌比一比
    比大小一直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之一,比大小活动也一直是幼儿园常见的一种数学活动形式,要求幼儿观察、比较的能力,学习按照材料数值的大小进行比一比。而纸牌上的数字不同也正好适合用来进行分类练习。
    益智乐园
    目标:进行选择纸牌比大小
    材料:筐中放置颜色不一的积木、纸牌。
    玩法:根据筐子内的积木数量,用眼与手进行数数,将相应数值的纸牌放在桌上,并与幼儿进行纸牌数字比较大小。
    根据幼儿层次可增加难度:在比大小游戏中提供多种材料如多双筷子、吸管小豆子等小的辅助工具,让幼儿进行数数后,拿出纸牌进行比较。
    2.纸牌加减法
    纸牌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游戏,多个数字就像卡片一样,数学加减法可以利用纸牌进行操作,让幼儿在玩中学。所以我们也在数学区开展此类活动。
    3.纸牌“折一折”
    纸牌其实看上去材质较软,但是通过折让孩子变成有趣造型的纸牌,孩子们兴趣点非常高。利用纸牌折一折变出各种造型,从而来进行更为有趣的数学区域活动。
    幼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通过观察幼儿的外显动作和语言表达以及对材料的摆弄状况,分析出幼儿的需求,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适宜地调整材料。幼儿在游戏活动时的主动性完全来自于好奇心发展起来的求趣心,对材料进行优化组合、设置情境、分层呈现等各种方法的变化,既支持幼儿的建构学习,从而使幼儿在不断对数学活动材料的操作中,培养幼儿思维的独创性和深刻性。
    四、所悟——利用纸牌开展数学活动的教师指导策略
    (一)乐于询问,多样评价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如果能善于运用巧秒的语言,提出问题,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哇,好神奇呀,这个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这样做接下来会变得怎么样呢?”“你好棒,是不是可以用更多的方法?”等等引起幼儿的好奇心,通过提问和鼓励并追问。
    (二)仔细观察,适宜指导
    目标的设定目标是创设数学活动环境,选择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投放材料的依据,也是观察、指导、评价幼儿活动的依据。虽说开放、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不同于平时集体教育活动,但也应具有目标。只有在确定目标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教师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通过主动地摆弄、操作去发现新知识,巩固已有的旧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
    五、收获
    通过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融入到幼儿的区域活动中来,投放生活化低结构材料,激发了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融合游戏后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接受知识的传递。通过教学实践,主要有以下收货:
    (一)从幼儿的角度来看
    支持幼儿创新挑战的精神,让幼儿自主操作,当幼儿了解在平时普通的材料,变成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时,幼儿非常激动。在这样的游戏学习氛围促使下,幼儿也能积极动脑,将纸牌的数学知识用到其他活动中,丰富了其他活动内容。
    (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教师在数学区不再是旁观者、指挥者,而是支持者、参与者,教师以区域同伴的形式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指导方法多因人而异。同时通过这次纸牌玩法研究活动,将有关数学活动的理论知识重新进行了梳理,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活动,通过主动地摆弄、操作去发现新知识,巩固已有的旧知识并运用于实践中。在设置数学目标时,教师可根据本班幼儿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以及所学的课程需要来设定区域。
    【参考文献】:
    1.林格. 幼儿园提升数学活动有效性的对策[J]. 考试周刊, 2016(53):195-195.
    2.杨小菊. 幼儿园数学区活动材料的设计艺术[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7(2):00106-00106.
    3.林晓丰. 浅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材料投放的优化策略[J]. 福建教育研究, 2015(10):31-32.
    4.张文英. 试论幼儿园数学活动游戏化的教学思考[J]. 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 2015(8):159-160.
    5.陈五梅. 区角游戏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的研究[J]. 读与写旬刊, 2016, 1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