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家长“幸福观”与学生成长关系初探
家长“幸福观”与学生成长关系初探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王鑫

     

      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  王鑫   
                          
    摘要: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自身幸福的设计者。家长的幸福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影响,让家长走进学校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幸福观,让他们具有自尊自爱、乐于感谢,善于沟通的个性品质,培养他们发现、创造、享受幸福的能力,成为一个拥有幸福的人。
    关键词:幸福观 家长素质 中华传统美德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幸福不是一种外在的恩赐,幸福也不等同于物欲享受,它是指人们在创造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的实践中由于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感到精神上的满足,其主体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感受。幸福观教育则是向学生传达人生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教育与生活的纽带。而家长的幸福观对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必须争取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幸福观。
    一、 家长幸福观调查:
    由于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水平,对社会和集体的观点、态度、生活习惯,为人处世的立足点以及经历、职业的不同,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就不同,因此每位家长的“幸福观”也是千差万别,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类型。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家庭情况下,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家长的工作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合力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1.家长受教育程度
    我校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特殊位置,通过调查显示:父亲的文化程度的基本状况为:文盲或半文盲2.79%,小学26.35%,初中、高中或中专61.10%,大专5.97%,大学或大学以上3.78%。母亲的文化程度基本状况为:文盲或半文盲11.24%,小学39.54%,初中或高中、中专35.37%,大专2.05%,大学或以上1.02%。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半数以上的父母文化程度只有初中程度,其中父亲的受教育程度高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
    2.家长幸福观现状
    由于家长所受教育程度的偏低,他们心目中的幸福观也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大多数家长认为物质享受与个人私欲的满足是衡量幸福、快乐的尺度,这是他们幸福观的集中体现。
    3.家长幸福观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家长幸福观的局限性,使他们很大程度上忙于物质生活的改善,而忽略对子女的教育管理,认为教育孩子那是学校的事,没有把教育子女作为自己家庭幸福的一个标准。这就导致了学生对幸福观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种种误区,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实惠主义等,这些对幸福观的错误理解,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他们在校表现为自私自利、追求享乐、攀比之风盛行,对班集体漠不关心、一切为了分数等等,这样,学生在扭曲的心态之下畸形发展。
    二、促进家长素质提高和改造家长幸福观的的方法:
    1.让中华传统美德深入家庭教育,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中华传统美德博大精深,“仁”、“忠”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义所在。“仁”就是仁厚、仁慈、具有爱心,就是“仁者爱人”、“为善最乐”。这是崇高品格的表现,是抵制利已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忠”就是“精忠报国”,“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是为国家、整体利益而甘愿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自古以来一直受到人民的赞扬。从岳飞、文天祥、郑成功、林则徐……到现代的共产党人,都应以天下为已任,立志为祖国人民作贡献。作为家长,只有深入学习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改造自己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使学校的教育活动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教育活动的效果。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大大提高家长自身的道德素质,在家里能给孩子起表率作用,对学校的教育活动和自己的孩子成长给予满腔热情的关注和支持。
    第二、邀请家长参加主题班会活动,不但让广大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活动的内容,而且使他们在班会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学生成长的快乐,与学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幸福感,使家长对幸福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第三、在学校开展相关中传美教育内容,以孝敬教育、爱心奉献为起点,采取上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立心理咨询室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孝心、爱心、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的耐挫能力、良好的心理调试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去反衬和影射家长幸福观的改造。
    2.师生共进,创建学习型家庭
    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对促进家长和学生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认识和改造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幸福观至关重要。我校积极参与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获得充分发展。
    3.提高家长自身修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父母要做出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以正确的人生观、幸福观、道德观、价值观来规范约束自己,用自身在家庭中良好的言行举止和思想品德熏陶孩子。
    (2)应有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心境。一个好家长的情感,就当是温和又慎重的,应当善于制怒,避免大起在落,喜怒无常。
    (3)应有坚强的意志。“望子成龙”是一件天长日久的事情,更需要家长“水滴石穿”的精神和顽强地克服困难的意志。
    (4)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培训,以科学的知识武装头脑,纠正传统的、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配合教师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家校携手,助力学生树立正确幸福观
    学校通过了解、研究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文化水平,帮助家长提高认识,用中华传统美德相关内容指导家长教育孩子,请家长走入课堂,亲身体验学生学习的苦与乐,一起接受新的挑战。使家长和学生的关系更亲密和融洽,让家长走进学校教育,在分享幸福与痛楚的同时,助力孩子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综上所述,家长的幸福观由于每个人的年龄不同、经历不同、职业不同,对“幸福”的理解的也大相径庭。把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家庭教育的各个环节,逐步改善家长自身素质修养,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和教育理念,把幸福观融入学生心中,让学生都能感受到“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我活着,天空、云彩和生命的美,都将与我同在!”学生才会健康茁壮成长!
    主要参考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甘肃省儿童发展状况报告》
    《中华美德五千年》
    《关于培养青少年“幸福观”的初探 》
    《家庭教育中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子女的影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