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九年级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的成因及心理调控
九年级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的成因及心理调控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庞云星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城关中学   庞云星
     
    摘要:考试焦虑是目前我国中学生群体中带有普遍性和共性存在的心理情绪障碍问题,过度的焦虑和紧张是影响学生个体发展、行为认知、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受到教育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以及有识家长的广泛关切与高度重视。针对目前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的现状,分析内外成因,提出解决策略,探究学生如何走出考试焦虑阴影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考试高度焦虑;成因;对策
    考试是目前教育评价的重要圭臬,是现阶段作为综合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考试检验的不仅是学生的学识,而且更是对其综合能力与心理素质的一种检验,然而学生因考试引起焦虑的现象却比比皆是。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生理或心理现象。但研究表明:持续过久的过度的考试焦虑能够使人情绪难以稳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导致生理心理调节机制紊乱,降低学习效率,引起心理障碍。因此,分析引起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的原因以及了解学生应对考试焦虑方式的特点显得至关重要,有助于我们探讨科学正确的解决考试过度焦虑的方法,引导学生自我缓解焦虑。
    一、影响九年级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症状的因素
    形成九年级学生考试过度焦虑症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自我认知、知识储备、应试技能、考试情境、情绪状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既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也有学生所处的现实环境的外部因素。研究表明,内因是主要的考试焦虑形成的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加重了考试焦虑的症状。
    (一)学生考试过度焦虑自身的内在因素
    1.自我认知评价不当
    这种认知方式最大的特征是担忧,学生潜意识里往往消极自我评价或消极看待他人评价。大多数学生存有错误的认知,或者缺乏信心,认为能力不足,或者期望过高,以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他们担忧考试的结果,考试越重要,考试焦虑越严重。正处于青春期的他们,缺乏独立合理的自我评价,面对可能出现的他人评价,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对所处情境的威胁评价恰当,这样的焦虑被认为是合理恰当的。而过度评价,放大危机,则会激活焦虑,这基于其建立在多年经验基础上的认知评价方式。
    2.学习策略不当
    九年级学生除了要学习新知识外,还要对初中三年的所有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复习。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缺少有效的复习计划、复习不全面、重要知识点不突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习惯不良等原因,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程度不够,导致在考试时出现“似懂非懂”或“不会运用知识点解答题目”等情况,就会引起考试焦虑。有关研究表明,引起考试焦虑的水平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或复习效果成正比。
    3.人格特质的影响
    在考试焦虑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中,担忧与自卑都影响焦虑情绪。换言之,有自卑特质的学生,焦虑水平越高,越担忧考试。这种担忧与实际上的学习成绩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就是面对考试时发挥失常,缺乏信心,自卑。可见,自卑作为人格特质,极易引发焦虑。
    4.考试情境的影响
    考试情境是指考试现场的气氛及现场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考试时现场异于平时的紧张气氛、影响考场环境的不利因素,或者考试过程中突发的事件,都会对学生的情绪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加强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一些考生在陌生的考试环境、环境不舒适的考场或者监考人员严肃,造成紧张的气氛下,焦虑紧张情绪明显增加。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考试现场各因素对学生焦虑水平的影响会因个人心理素质的不同而出现差异,这既是考试焦虑的情境特性,也是情境化特质焦虑的表现之一。
    (二)考试过度焦虑症状形成的外部因素
    1.家庭因素
    家长焦虑转化成了学生的焦虑,不同的家庭父母都期望子女成才。条件优渥的希望孩子成为“锦鲤”、人中龙凤,占据生活的制高点;家庭贫困的则对改变现状有强烈的愿望,孩子就是改变命运的法宝,担负着家庭甚至家族的使命,压力山大。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学历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增加了父母的焦虑,随之加大了对孩子考试成绩的期望。家长的期望水平过高,孩子的考试成绩承载了过多不该承受的砝码,自然引发了学生过度的焦虑情绪。
    2.学校因素
    学生的过度考试焦虑与学校的教育影响是休戚相关的,学校焦虑、教师焦虑传递给了学生。这与目前单一的评价体系有关系,对学校的评价往往以升学率为唯一的黄金标准,虽多有诟病,但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实际的、科学的评价标准,提高升学率是学校的焦虑之所在。升学率要依靠教师实现,教师的评价,包括荣誉、奖励、职称等就与学生的考试成绩紧密挂钩了。提高学生的成绩成了教师焦虑的关键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单一化,唯分数论英雄了,极度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二、根据学生考试过度焦虑形成的因素,可从以下方面积极进行调控。
    1.帮助学生调控认知
    考试不只考知识,也是考学生的能力与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引导学生积极构建健康平和理性的心理状态。认识自我,合理定位。不被考试的失误或失败的经历羁绊自我,以偏概全,丧失信心;适当调整降低自己的期望值,淡化考试结果,坦然面对别人的评价。要积极地自我暗示,“我能行”,增强自信,减缓焦虑。
    2.进行心理辅导,调整情绪
    心理辅导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区分合理情绪与消极意识的表现与利弊。合理的情绪就是拥有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保持乐观、上进、自信的心境,有坦然面对困难失败的心态和战胜自己的信念。消极意识则是用不合理的认识来禁锢自己的心绪,画地为牢,自我囚禁。内心时常想到失败的经历、对未来结果的担忧恐慌、父母师长的热切厚望等,有绝对化、极端化的不良倾向。这种意识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心理辅导就是让学生用积极的意识对抗消极的意识,自我诊断,自我治疗,达到平息紧张的情绪的目的。
    3.指导学生学会自我减压
    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过高或过低的压力则反之,所以重要的是如何把压力调整到适度。调理情绪的方式多种多样,可合理宣泄情绪,向亲朋师友倾诉自己的郁闷心情、紧张情绪,甚至通过哭泣或吼叫等方式来优化情绪。也可适当的运动,锻炼身体,疏解焦虑;或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愉悦身心。学生要养成主动、积极、有意地自我减压的良好习惯。
    4.家庭与学校的双重减压
    家庭教育会对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明显的影响,打个比方,如果孩子是一棵树,那么孩子的成就就是果实,家庭教育就是树干,家长教育就是树根。可见,要求家长配合,为子女减压,鼓励孩子正确面对考试是非常必要的。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注重子女的知识积累,考试成绩,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的良好品格和各种能力,比如合作精神、感恩之心和创造力、想象力、忍耐力、反省能力等,人生不是一次短跑,孩子的成功最终靠的还是平时沉淀的品格和能力。可以考虑采用召开家长会或家长委员会的方式,抑或通过班级群、家长群的媒介方法沟通交流,从“根”上减压,舒缓学生考试焦虑情绪。学校要改变唯分数论,寻求和运用积极可行的举措,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非智力因素,预防和减轻学生考试过度的焦虑情绪。
    (该论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九年级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7]GHB095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葛明贵.考试焦虑与智力水平、人格类型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19(3).
    [2]肖玮,肖琼.中学生考试焦虑相关认知评价特征[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5(4).
    [3]王晓霞,刘丽.学生考试焦虑研究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