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反思
新课改背景下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反思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陈菊花

     

    新课改背景下对生物课堂教学的反思
    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   陈菊花
     
    【摘  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核心理念。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教学领域走向了多元视角,强调课堂教学多元化。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成为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试金石”。本文试图从新课程的视角出发,从生物课堂探究式与接受式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反思。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结果  知识与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既是挑战,又蕴含着极大的机遇。挑战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完全没有模板可仿,都是一线教师自己边实践边探索,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生死没有定数;机遇是新课程意味着所有的实践者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新老教师间根本不存在经验上的差异性——成败自我掌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改革已逐渐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已深入人心,审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本人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探究式”与“接受式”两种学习方式的比较
    新课程改革表现在课堂教学上的主要特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但是,所有的学习都适合于“探究式”吗?我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并非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去解决。其次,“探究式 ”适合学习能力强、主动性较好的学生。而我们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在一个班里是普遍存在的客观事实。况且生物学科理论性较强,受实验设施、手段、方法、材料的影响和制约。如果我们不顾班上学生的客观事实,一味地追求“探究”就会严重地脱离一部分学生的实际,挫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倡导素质教育,但并不否定“接受式”学习带来的学习效果。古人讲的“书读三遍其意自见”,并非没有道理,这两种学习方式的优劣,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灵活应用。也就是灵活解决如下三个问题:多数学生怎么教?加什么给“吃不饱”的学生,怎样帮“吃不了”的学生消化?新教材对教师角色的定位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大推动了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
    2、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教学的“结果”与“过程”的关系实质上是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倡导教学应该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这对纠正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做法,无疑具有积极作用。所以,教学重“过程”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从知识与方法、能力的关系来看,知识是基础。最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改变过去轻“过程”的现象,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解疑的欲望,获得解疑后的快感,让他们弄清知识发生过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结果”与“过程”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3、正确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授作用。教学以课堂、教师、课本三者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兴趣,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创造性和终身学习的一贯性。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课堂教学的一切程序就是按照教师提前预定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框架中进行,可是这样学生的学习没有主动性可言,老师代替了学生的主题活动、思维,学习氛围沉闷。事实上老师不是说话的机器,教学作为一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交互作用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合作进行的,师生双方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行为还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行为,教学过程的发展,教学节奏的调控,教学效果的评价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改革后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教师所能完全预设的,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总结新的教学经验。
    4、课堂教学中“民主”、“开放”与“秩序”、“规则”的统一
    教学方式的转变,带来了课堂常规的变化。传统课堂上发言先举手,两手平放,坐姿端正等旧规则被打破。民主教学氛围的创设,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赋予学生敢于质疑的空间和环境,使学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例如,在讲解“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时,我就采用了先播放Flash制作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动态过程,让学生观察后要求他们组织自己的语言将过程表达出来。在叫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我明显感到学生既紧张又兴奋,表现出强烈的表达欲望,结果有一位同学将过程表达的既清晰又准确,其他同学一个个表示惊讶甚至鼓起掌来,课堂掀起了高潮。这样的经历无论对这位同学还是对于其他同学都起到了促进和激励的作用。
    但是,追求“民主”、 “开放”有时教师又会陷入两难的境地。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想方设法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一旦兴奋起来,争着发言,而又吵做一团。教师如果制止就会压制这样的热烈气氛,如果听之任之,不予制止,教室就会乱成一锅粥,秩序混乱,效率低下,有时根本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凌驾于学生之上,发号施令或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说教与灌输,教师不是知识的权威和真理的化身,但也绝不是课堂的“客人”,教师应力图建立和谐、公平、自由宽容、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真诚交流、充满活力的课堂,要凝神定气、用心专一、融入情感、置身其境,要在“民主” 、“开放” 与“秩序” 、“规则”之间寻找一个结合点,不仅要把学生当成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朋友,还要与学生共同建立发言、讨论、争辩的规则,养成尊重和理解他人,善于倾听,接纳他人意见的习惯,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的进行。
    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好几年,对我们生物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使课堂教学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但不能因为问题存在,我们就否定新课改。新课改的理念是好的,就像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新课改的发展完善也不例外。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彻底理解新课标内涵,并应用于生物教学实践中,合理改变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创设一个自主、合作、自信、和谐的新课堂。我们只有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上述四种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提高为导向,强调多元化的学习,灵活把握课堂教学,才能使生物课堂教学更加完善、更加和谐、更加有效。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实施,需要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也特别需要高考指挥棒的明确指向和社会评价的正确导向。愿我们共同努力,让高中新课程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