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三部曲” 让学生永葆质疑的热情
“三部曲” 让学生永葆质疑的热情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李斌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上茶庵小学      李斌
        【关键词】:质疑  情感  兴趣  因势利导  情感体验
        【内容摘要】文章从“激发兴趣,让学生生疑。”“对症下药,让学生敢疑。”“因势利导,让学生会疑。”三方面具体论述如何让学生具有大胆质疑的勇气和热情。文章多处引用教育理论知识,使其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在此基础上,文中的大量事例都来自我平日的教学实践,使其操作性更强。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 可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年龄越大,那些刨根问底的牛犊们却越来越少,他们似乎“文静”了许多。殊不知这是一种危险信号,从表面的安静中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的胆怯·冷漠。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永保大胆质疑的勇气和热情呢?我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入 手。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生疑。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得情境中产生的。如果把语文知识放在一个质疑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产生问的意识和潜能。如学习《苏州园林》时,我设计的背景音乐带有很浓重的江南味儿。在这种背景音乐中,我饱含深情的读完课文。这时,我发现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便灵机一动说:“同学们,听完课文后你们一定非常想了解苏州园林,假如请你作为采访苏州园林的小记者,你会设计哪几个问题呢?”有一位同学站起来问:“苏州园林美在何处?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具体说明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也很想了解苏州园林的情况,纷纷站起来当“小记者”。有人问:“苏州园林和其它园林有何不同?”有人问:“我们在观赏苏州园林是应从哪些地方入手?”·······望着“小记者”们紧张而开心的问东问西,我由衷的感到开心。我热情洋溢的表扬了一些同学说他们的问题提的很有价值,是个合格的记者。此后,我常常给学生戴上“小博士”“小问号”等头衔激发他们问的欲望,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交织中碰撞出火花。
    二:对症下药,让学生敢疑。
     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的引导学生作答,而且更重要地培养孩子怀疑的精神和勇气。在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日记得知他们不问的缘由:1 惧怕心理 怕问题提的不好老师批评。2 害羞心理 怕同学们嘲笑自己出风头 3 习惯 以前在学习中大家总是围绕老s师设计好的问题转,根本没问的机会,久而久之便形成在“坐享其成”的习惯。
    针对学生反馈的情况,我明白要想让学生生疑,必须给他们营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他们敢疑。为此,我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消除他们的恐惧害羞心理,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课上,只要有人问问题,不论好坏都进行适当的鼓励,肯定他们有挑战自我的勇气。我常常告诉他们课堂上我们不会嘲笑因大胆质疑而犯错的勇士,只会鄙夷那些无所事事,幸灾乐祸的懒汉。其次,改掉“坐享其成”的坏习惯。我给他们讲问问题的好处和重要性。我告诉他们一切知识的获得都由发问而来,新发明,新创造也常常有发问开端。牛顿创立“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因为他们具有这种可贵的精神和习惯。
    三:因势利导,让学生会疑。
    陶行知先生说:“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提问并不是乱问,无目的的问,而是要求学生围绕重难点问到关键处,问到糊涂处,问到思维受阻处。首先,我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技巧,引导他们问有价值的问题,问在难点上,问在盲点区。如《中国石拱桥》我引导学生从课题质疑,他们提出“中国石拱桥有哪些特点?”“课文从哪些方面说明赵州桥和卢沟桥的特点的?”再如《少年闰土》我让他们围绕主要人物提问,他们提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各有什么特点?”“闰土成为‘木偶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其次,为避免学生乱问,无目的的问的现象,我采用小组讨论提问法。我让他们每组提2-4个有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后我和他们一起讨论确定哪些问题提的好,哪些问题不必提。久而久之,学生提出的问题针对性越来越强。
    孔子说过:“知之者没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只有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乐问,愿问的氛围和空间,才能使他们把早已丢弃的“ 疑”带在身上。    
    参考文献:
    1.  施良方、崔允漷主编:《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出出版社 1999年版
      2.陶行知著:《陶行知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 张斌贤、褚洪启等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