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适切教育,让孩子站在学校教育的正中央
适切教育,让孩子站在学校教育的正中央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林添才

      

     [摘  要]  适切教育不仅是新时代教育的自觉选择,更是普通生源校多维展示、多元培养、各尽其才、自主成长的迫切需要和努力方向。本文结合个人教育经历,介绍了由适时、适性、适合至适切四个阶段的教育规律的探索与实践,着力从德育观、教学观、课程观、评价观、核心价值层面等五个方面对适切教育的体系建构与操作策略进行阐述,切合学生的素质起点和个体特长,以学生多元发展为方向,为学生的阶段成长助力,让孩子站在学校教育的正中央,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  适切教育;因材施教;因需而教;多元成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样地,我国目前教育所面临着主要矛盾也体现在优质、个性化、多样化教育资源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景和多样化教育的自主选择权不能得到充分满足的矛盾。孔子曰:有教无类!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通过挖掘学生的兴趣、潜力把每个学生培养成才,那才是教育的初衷。作为教育者,我积极探索切合学生的素质起点和个体特长的教育方式,努力建构“适切教育”体系,做到让孩子站在学校教育的正中央,为学生的阶段成长助力,为学生的人生出彩奠基。

    一、 适切教育是新时代教育的自觉选择

    适切教育是在基于对学生发展规律充分理解、对社会需要深刻把握及对校情生情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一种自觉选择。

    1.学生发展规律和特长发展要求适切教育。

    对学生发展规律的理解是任何教育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根据科学研究成果和教育实践,我们认为,人的智力发展是有很大潜力的,学生的潜力是各不一样,兴趣也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就需要适切的教育加以开发,让他们的特长尽情发挥,从而发现自己的潜能,激发学习内驱力,使学生个性获得健康和谐发展。

    2.教育公平和社会多样化呼唤适切教育。

    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美好愿望和执着追求,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放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的视域下进行论证,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质量与适切的基础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搭建“人人成才、享受出彩”的基础教育舞台,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着力点。

    3.校情不同和生源差异需要适切教育。

    目前普通高中学校都面临着相似的办学困境:县里“一中”独大,占有生源、师资等天然优势。其他高中校,高一新生的录取分数低于“一中”,所招学生大多都是学业成绩处于中下水平的“中等生”。师生苦战三年,普通高考的成绩仍不甚理想,老百姓还“不买账”。为此,有些学校在每年招生期间,为抢夺优秀生源燃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使出浑身结数,分别打出了种种优惠政策,动用歪招,以达到争抢优质生源的目的。这既破坏了社会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失去了教育应有的尊严。

    基础不扎实、行为习惯有所欠缺、缺乏内在的成才动机和自主发展的意识,很少享有成功体验,以致学习兴趣不高,这就是所谓“中等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让他们进一步热爱学习、主动学习,“进得来、留得住、学有成”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课题。我们有责任创造一个“立足多元,让每位学生享受适合自已的教育”的校园生活,让每一个学生的潜在长处在学校得以开发,享受人生的出彩,这更需要适切教育。

    二、适切教育的内涵及建构历程

    “适切”有“适合贴切”之意。建构适切教育,前提是要求适合校情学情,贴切于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现实,其要义就是“因材施教”和“因需而教”。“因材施教”就是要立足多元,让每位孩子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因需而教”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顺应个人发展特质的各类人才。

    我对适切教育思想的思考与追求、建构与发展,与我的教育经历和大量管理实践息息相关。从在中等师范学校安溪培文师范任教务副主任对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到师范改制办高中时任副校长为解决学生学科长短腿而开办兴趣小组的青涩尝试,再到县完中校龙门中学任校长时扬长促短教育的开展,后调入沼涛中学任校长初期的适合教育践行,直至目前的适切教育理念形成。这是一场教育的追梦之旅,也是“适切教育”思想的凝练、提升过程。

    1998年,福建的中等师范学校已完成其培养小学教师之使命,大多改制为高中校。“安溪培文师范学校”也于2011年改制为“泉州师院附属培文实验高级中学”。改制后第一年新高一年仅招收217名学生,且是周边学校完成招生计划后剩余的“二流学生”。如何让他们留得住、学有成,是一大课题。时任副校长兼教务主任的我是突破这一课题主要承担者。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师范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生源特点,决定开设音乐、美术、体育三大兴趣小组,从艺术高考和体育高考进行尝试。经过三年的努力,在217人中,有43人报考美术高考、11人报考音乐高考、18人报考体育高考,三科的本科上线率均在20%左右(同届的文史、理工的本科上线还不到10%)。这在普通高中校已是不错的成绩。三年的摸索,让我更加坚定“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与潜能才是最合适的教育”。

    2006年8月,我调任乡镇完中校“龙门中学”任校长。正值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步入低谷,教学秩序混乱,教师情绪浮动,师生关系紧张。县政府已将这所学校列入了撤办高中、只办初中的计划。基于此,我就开始思考如何将注重“老师个人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主动的学。”我认为,必须注重学生特长的发挥,实施“扬长教育”,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找到自信、得到乐趣。在综合学校学科优势和对学生兴趣摸底后,学校在新高一年设立美术特长班,并尝试专业课程和文化课分层教学。该班43名学生特长得到进一步发展,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高,拥有了强烈的内在成才动力。他们各学科成绩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成为全校的学习标兵,带动了其他同学。这个时期的实践,让我进一步明确,教育不能忽略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只有尊重个体,给学生更多选择的余地,尽情发挥潜能,才能使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这使我对“适性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那就是给每一株幼苗以合适的生长方式(环境)。

    2012年8月,我调任城区完中校“沼涛中学”任校长,开启自己教育生活的又一旅程。

    沼涛中学是城关最年轻的一所三级达标校,在四所完中校(安一中为一级达标、铭选中学为二级达标、六中为办学历史较久的三级达标校)的夹缝中艰难求存。生源起点低,不少学生因基础不扎实、行为习惯有所欠缺、缺乏成功体验,以致学习兴趣不高、学生成材率低。可喜的是,学校对于摆脱困境已做出尝试,在美术教育方面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

    我带领班子,认真总结经验,分析优势和发展瓶颈,制定了具有引领性、可行性的三年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办学定位及走向,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未来自己可以喜欢做什么、适合做什么、能做什么,让全体师生由被动发展转为主动发展,从盲目发展走向定向发展。

    学校将特色教育的重心放在找寻有效、高效提升美术专业与文化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途径上,立足学生差异,因势利导,着力抓好班主任选配、师资配备、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评价建构以及出台奖励办法等重点环节,力促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成,使“立足多元、让每位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办学理念得以全面践行中,并取得显著实效。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试点实验学校”。这个时期是我对适合教育的深刻理解、大胆实践、反思延展的重要阶段。

    2016年,我推动美术特色教育向更深、更广的领域进军,进入全面展开的的延展期。学校以美术教育为主轴,辐射体育教育,进一步完善富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出台《沼涛中学美术能力等级考试制度》,开设教师国画班、涛中画室、写生基地,并积极与国内外高校对接,建立美术素养评价标准等等,为师生的品行打上深深的“尚美”烙印;结合高考改革新形势,为学生开辟七条绿色成才通道。“因材施教,让每位学生享有出彩机会”是这个阶段的主旋律,让每个涛中教师、学生共享特色教育成果,充分享受到多样化办学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是我校办“适切教育”的最大成果。

    从教三十多年来,我一直走在教育改革与探索的道路上。从教育就是适时(让每一朵花在开放的时节绽放鲜艳)和适性(要给每一株幼苗以合适的生长方式)的有机结合,到最终提炼生成为“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切教育”的适切教育办学思想及实施体系;从青涩探索到清晰践行,再到反思延展,直至发展到自主建构,“适切教育”成为我教育追求最大收获。

    三、适切教育的体系建构与实施策略

    (一)适切教育的德育观:站直、走稳、跑起来。

    “站直”是一种人生姿态,既是对我们形象礼仪的要求,也是对我们内在气质的要求,要求每位孩子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做一个独立人格的完整的人。其核心是唤醒自我、自信自律、热情向上。要求初、高一学年,要“远远的望着中、高考”,“而今迈步从头越”,做到:站直了!以“抓好衔接、促进规范”为中心,以增进学生的生活、学业、习惯、职业、社会等心智见识为宗旨,重在抓好初高中衔接,培育初、高中新生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和良好规范,夯实学科基础,抓好兴趣发展,渗透学法指导,打好初、高中三年的发展底色。

     

    “站直”教育框架

    图中的每个环节中都有三个梯度要求,如行为标杆中的“管好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手、走好自己的路”,其梯度要求是:①管好自己的嘴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②管好自己的手就是不做不该做的事。③走好自己的路就是走该走的路。

    “走稳”是一种行动准则,既要脚踏实地的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与毅力,要求每位孩子走稳自己的每一步,做一个有抱负能担当的人。其核心是守信自励、善学善思、激情奋进。要求初、高二学年,要“渐渐的走近中、高考”,“雄关漫道真如铁”,做到:走稳了!以“学会规划、拓展个性”为中心,以强化技能特长培养、提高学科能力为宗旨,重在拓展学业的深度与广度,指导分层选科,凸显个性选择,优化学习品质,走稳初、高中三年的“雄关漫道”。

     

     

     “走稳”教育框架

     “跑起来”是一种价值取向,既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又要始终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要求每位孩子勇敢的大步向前,不断地向着目标前进,做一个有发展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人。其核心是价值认同、诱思探究、出彩人生。要求初、高三学年,要“紧紧的贴进中、高考”,“我们一起上高中、考大学”,做到:跑起来!以“提升能力、发展智慧”为中心,以预备升学、更好提升为宗旨,重在激励拼搏,完善知识结构体系,潜心钻研,提升应试技能,发展学习智慧,师生携手共创初三、高三之壮美。

     

                          “跑起来”教育框架

    (二)适切教育的教学观:因材施教谋分层。

    面对多层次、不平衡的生源结构,我们迎难而上、思变谋变,实施“因材施教谋分层”的教学举措,全面启动“三年一盘棋,错落各自求”的发展规划,厘清各年段的教育目标,明确各年级的学科教学定位。学科教学中,根据不同层次的学情,明确教学定位,实施差异化教学。各层次班依照不同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定位。各学科(尤其是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学科)以学案编写、校本作业、训练命题为载体,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努力提供适切性的教学材料,做到学生的基础、能力变了,教学材料要贴生而变。要依据学情,进行学案编写,即用即编,即编即改,不断提高教学材料的适切性。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1.积极构建教学信念系统。如“让优秀的学生更加卓越”、“不放弃学业不良学生”、“‘生动’不如‘生’动”,让理念改变老师的行动。

    2.推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倡导小班化、行政班+走班分层分类教学,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制度,探索导师制、个别辅导制。

    3.推进“33”教学结构的改革。一是落实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的要求:教师讲的时间必须控制在25分钟左右,必须有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的时间,必须有10分钟的短平快的当堂训练。二是针对学情坚决落实“确保三个底线”(抓好教学常规的底线、一课一得的底线、起始年段行为与学习规范的底线)的课堂教学要求,着力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做到低起点切入、小坡度推进、高密度强化、体验成功、和谐发展。

    4.形成“1+6”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3]  “1+6”自主互助课堂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1+6”模式中的“1”,谓之“切”,在开课时就对上节课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共性知识盲点进行再现,让学生精准解惑,做好对知识点的日清工作。第二部分是“1+6”模式中的“6”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导”、“思”、“议”、“展”、“评”、“练”六个环节。

    5.制定课堂教学评价表。“1+6”自主互助课堂改革打响后,学校启动教学大巡查和课堂观察活动,及时修订出台新课、复习课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表,进一步促使全体老师实施“因材施教谋分层”的教学举措。

    (三)适切教育课程框架:多元发展平台,为每位孩子量身定做。

    为每位学生铺筑切实的成功之路,需要以优质的课程通道为支撑。同时,构建学生多元成才的立交桥,为优质特色发展拓宽道路。不断探索和深化个性成才的“特色桥”,如美术、音乐、体育、传媒、书法等,通过加强文化课程与艺术、体育、传媒课程衔接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艺体教育的课程体系,通过加强与国内外艺术院校、传媒院校的联动与合作,进一步拓宽特长生的输送渠道,构建多元成才的“特色桥”。

    (四)适切教育的评价机制: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多出一批优秀学生。

    谈到教育评价必然涉及“好坏”与“适宜与否”的问题,因此,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必须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元成才为主线”,这也才是适切教育的真谛,出于适切,归于适切。

    1.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以“43”工程(理念三导、过程三全、流程三抓、主体三自)为抓手,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中触摸和坚定理想信念,真正让理想信念教育落到实处,内化为每个学生可以终身携带的素养,同时,坚持后驱前引,形成全员提升的发展力。

     

                     学生主体“43”工程结构图

    2.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启动对教师“教学、素养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三个维度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因材施教、以学生个性成才为目标、以多元化的评估指标引导教师进行个性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达成效果差异,尊重他们的兴趣、志向差异。同时,推行教育教学质量共担体,看起点、比进步,出台《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以“三项平均分”(班级平均分、前20名平均分及后10名平均分)为抓手,将“学困生”的进步幅度、发展速度作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面的优先尺度。

    (五)适切教育的核心价值观:自主发展

    落实上述实践策略的关键是师生的自主发展意识与能力,缺少这一关键要素,因材施教与因需而教将成为镜花水月。因此,实施适切教育,要抓住师生“自主发展”的关键点来创新制度,并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来带动其他制度的改革。

    师生“自主发展”的关键点主要包括师生的自我发现与定位、自主规划与选择、能动调节与发展和创造成功机会的意识、观念与能力四个方面。[4]学校在顶层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四个方面,并加以细化,便于操作。具体内容如下:

    关 键 节 点

    具  体  内  容

    目  的

     

    自我发现与定位

    自我现状估计、自我潜能评估

    自我优势定位、自我特长发展

    自我愿景确立

    明白想做什么、能做什么?

     

    自主规划与选择

    发展规划、职业憧憬

    成功方向、目标选择

    课程选择

    明白怎么样做、在什么路径上成功行走

    能动调节与发展

    反思与调整、持续跟进

    主动发展、内在动机

    如何把握才能更好地追寻属于自己的成功

    创造成功机会

    理性分析、抢抓机遇

    展望意识、参与能力

    恰当时机下获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四、适切教育的阶段成果:全面发展,各美其美

    安溪沼涛中学实施适切教育以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素质教育先进示范校”、“全国创新教育科研先进单位”、“省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改革实验学校”、“省德育工作先进校”、“省会五一先锋号”、“省心理健康教育先进校”、“市文明学校”、“市美术教研基地校”、“市普通高中特色校”、“市中学艺术特色校”、“县人民满意单位”等几十项荣誉和称号。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教育改革的经验,《中国教育报》曾二次整版进行介绍。

    立足学生差异,因势利导,编印校本教材,实施精细、分层次教学;重视学科辐射,将美术特色教育的成功经验加以迁移、转化和应用,以点带面,全员参与,受益全校师生;挥学生的长处,搭建多元化成才通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安溪沼涛中学的这些做法均可资借鉴。

    五、适切教育的办学愿景:全力打造一所有温度的学校,让师生站立在学校正中央

    基于校情、生情,我们将学校发展定位于办一所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最具温度的新样态学校,让师生站立在学校教育的正中央,这才是“适切教育”的根本所在。

    1.建设不一样的学校。一所能让学生站立在学校教育正中央的学校,一定是能给学生带来幸福感的学校。所以,学校鼓励学生学有所长、以长促短、各美其美,“不比起点,比进步”,开展“提高学生校园生命质量”系列行动,全面实现了“低进中出,中进优出,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办学誓言。

    2.建设精细管理的现代新样态学校。一所有温度的学校,关键在于和谐,她是学校发展的生命力所在。这些年来,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我们主要在“精、防、新、活、和、美、特”七个字上做足文章:德育文化突出“精”字,以多元发展培养和谐之人;安全文化突出“防”字,将生命教育挺在前头;教学文化突出“新”字,以素质教育提高“升学率”;行动文化突出“活”字,让校园成为激情燃烧的乐园;制度文化突出“和”字,让管理成为沟通、服务和引领;物质文化突出“美”字,把学校建成一个“生态校园”;精神文化突出“特”字,把学校建成一个精神特区。

    “适切教育”,让孩子站在学校教育的最中央,站在教育舞台的最中央,各尽所能,各美其美。美哉,“适切教育”!美在多元,美在个性,美在特色,美在全面

    “1+6”自主互助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作者
     

    建省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专项课题成果(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沼涛中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