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交流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张治贵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抓手,师资的均衡又是义务教育均衡的关键。教师交流能有效推动师资队伍均衡发展,从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国城乡资源配置差距大,激发广大教师参与交流需要相应的激励体制机制。通过对全国部分省市地区教师交流政策的调查研究,探寻有效的交流条件、交流形式、交流年限和激励措施。交流条件归纳为年龄、校龄和比例三方面制定政策;交流形式从保证提高质量缩小差距为前提,总结出三种形式:支教、上挂、流动;交流年限从统计分析和教育专业特点讨论,得出交流年限至少3年;激励措施方面通过质性分析,概括出三方面构建激励机制: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和管理。

    教师交流在世界范围不是新鲜事物。1954,日本颁布了《偏僻地教育振兴法》,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艰苦地方从教,发展偏僻地教育。我国教师交流经历了四个阶段:1999年-2003年高校教师分流,2003年-2004年宏观交流,2005年-2006年县域内单交流2007至今县城内双向交流.

    1999年教育部《关于当前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若意见》提出高校优化组合后富余人员分流办法一是在高校内实行教学、管理、教辅、工勤等岗位转岗流动二是在教育系统内部交流;三是依托社会保障部门人才交流中心向社会交流。这里的教师流动是不适合教学岗位工作的人员顺向流动(从高位向低位流动)。

    2003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制度:东部地区学校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学校:大中城市学校对口支援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贫困地区学校。这里的支援包括硬件设施设备方面的支援,也有软件师资培训,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支援,开展教学活动的交流互动,但没有明确教师交流形式。2004年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该计划提出建立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次教师流动与以往教师交流意义不同,涉及面广,是把优秀的教师流动到乡村学校以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为目的。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意见》,为了实施师资均衡,《意见》中提出区域内骨干教师巡回授课、紧缺学科教师流动教学、城镇教师到村任教务、超编学校教师向农村缺编学校流动。从此教师流动制度在全国各地实施。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组织本区域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校长教师流动从此教师流动政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法律依据。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再一次要求省一级政府落实好大中城市教师到边远地区支教,县一级政府落实好区域内城镇教师定期到农村任教。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建立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和校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纲要》里提出教师校长流动由以前单向流动向双向流动。2010年的教基【2010】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明确校长教师双向流动即城乡之间校际之间流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实行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将教师流动上升为国家教育制度同时明确交流范围是县域内,操纵性更强。

    2005年起教师交流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各省市地区出台了不同的政策,鼓励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本报告对部分省市地区教师交流政策交流条件、交流形式、交流时限、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对比讨论。

    一、部分省市教师交流体制机制调查研究

    从全国部分省市教师交流政策研究归纳提炼各自交流条件、交流形式、交流年限和保障措施。

    二、教师交流条件统计分析

    从部分省市地区对交流条件的设置看,主要是从年龄、校以年龄设计,男教师50岁以下,女教师45岁以下为宜以校龄设计,在同一所学校工作年交流为宜以交流比例设计,年交流15%为宜。

    三、教师交流形式分析

    目前描述交流形式时有些混乱。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教师交流实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

    这里有必要对教师交流进行科学分类。我们不难推出教师交流分为三类支教、上挂、流动。交流种类分清后,有助于开展工作中克服搞形式,走过场,达到通过交流缩差提质的目的。

    假如我们说超编学校教师到缺编学校任教,就有三种可能超编学校优秀教师到缺编学校,也可能超编学校教师与缺编学校教师水平相当,还有可能超编学校教师水平低于缺编学校教师。低水平教师交流到薄弱学校如何提高薄弱学校质量因此交流形式概括为支教、上挂、流动。

    四、教师交流时限研究

    交流教师到交流学校任教年限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影响。时间短了,教师对学生学校还没了解清楚,就结束,显然没有效果时间长了,影响交流教师的积极性。一半地区交流年限年以上,近一半地区一年。根据我国教育学制,本研究认为义务教育阶段交流年限年以上为宜。

    五、结论

    教师交流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让我们学生享受“同在蓝天下,共享日月辉”的理念,实现义务教育的平等。科学合理的政策是均衡教育实现的根本保证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和成长期规律要求教师不停交流,充分激发从教激情。五十岁以下男教师和朽岁以下女教师经验丰富精力充沛,是交流的好时段。通过教师交流缩小学校之间质量差距是核心,不能为了交流而交流,为完成任务充数。为此明确三种交流形式非常重要。支教、上挂和流动各自有多种形式。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基础上才可能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一所学校至少3年才有可能有成绩可言。教师作为自然人,他们在物质精神方面都有需求,教育管理者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满足教师的需求。激励措施将保证教师交流工作顺利开展。

    (作者单位:重庆市垫江县十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