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借来《诗品》三分韵味 炼得教学一脉“真”香
借来《诗品》三分韵味 炼得教学一脉“真”香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张蓉

     ——谈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在语文“真”教学中的逸处

    张蓉  四川省金堂中学校

    摘要:教育部语文出版社联合全国14省市32校发布《聚龙宣言》,倡导“教师真教、学生真学、评价者真评”,从而拉开了真语文的序幕。为何大力提倡真语文,那极有可能是“假”语文已经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成了一股大象。如何克服这种可能已在你我的语文教学中已然存在的问题,成为了当代很多语文大家共同研究的对象。笔者认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倒能为我们这些渴望“真”语文的教育人提供很多启示和方法。

    词: 《二十四诗品》   语文“真”教学

    在当下,每一位教育人尤其是语文教育人孜孜不倦地追逐着心目中的“真”教学。何谓“真”教学,顾名思义即真正地、有效的。那如何又能达到语文中的“真”教学呢?在很多人眼中看来,这则问题宽泛且庞大且不好定论。其实,一本薄薄的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倒能让很多窗外人窥得这语文“真”教学的全貌。

    一、洗练: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司空图《诗品》

    洗练,《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对其的解释为“简练利落”。

    在这一点上,长篇幅、大容量的文章彰显地最为突出。例如:《祝福》是鲁迅先生在《彷徨》中的第一篇,不计标题又9135个字,共计112段,是先生给予我们一份博大且沉重的精神遗产,也是语文教学中人人都在啃人人都觉得难以啃出新意的课文。如何设计才最“真”,首先确定教学重点,长篇幅大容量的课文我们着重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上:

    抓三次外貌描写

    第一次:“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第二次:“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  

    第三次:“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让学生对比着三次的外貌描写,紧抓有关眼神的细节,删繁就简,让学生在“语”中很自然地领悟到祥林嫂一生的不幸,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以祥林嫂为代表的劳动妇女的迫害和摧残。这样,明确的目标和文线的引领自然就能在语文迈向“真”课堂中起到见微知著、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沉着: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司空图《诗品》

    沉着,《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对其的解释为“不忙乱不慌张”。

    一堂“真”课堂教学,即便是身至人声喧嚣的竞赛课场,处处被时下“假”语文要求的笑声不断、掌声不断的课堂,也应该“沉着”于课堂,着眼于文本,立足于学情,将静态的沉着与动态的沉着熔铸成语文课堂的“真”沉着。当然,这种“沉着”是立足于授课教师用貌似简单的内容去巧妙地演绎广博而隽永的教育理念。

    三、圆浑: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司空图《诗品》

    《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将“圆浑”解释为:“(诗文) 意味浓厚,没有雕琢的痕迹。”

    提出“真”语文教学需要“圆浑”,是指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要意味浓厚,没有雕琢的痕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圆浑”,路径有三:

    1. 遵道,还语文教育以生命。

    在学习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在让学生速读了一遍文章过后,很多教师便会迫不及待地抛出史铁生双腿如何残疾,生活境况如何窘迫,然后很顺利成章地让学生回答出了铁生此时心中的痛苦、无奈、沮丧、悲观等等。那如何才是“真”教学呢?笔者认为,深入文段中,通过抓住地坛中所涉及到的景物描写,在一一展示中感悟地坛的荒凉、破旧、寂静。然后抓住文中的一句话,“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引导学生去思索“地坛和史铁生有怎样相似的经历呢?”我们相信,这样沉浸于文本中,真正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去感悟到的情感才是真实的、有效的、对他们现在和将来的人与事的对待和处理是有指引作用。

    其次,用师生的生命意识去发现文本世界的生命图景。在《祝福》一文的教学中,对于“鲁四老爷”这一人物形象,不要急于将其贴上标签,而是共同和学生们一起在文中找到有关鲁四老爷的肖像描写,聚焦鲁四老爷的“但也还未留胡子”。让孩子们去思索这一句是闲笔还是妙笔,能否删去,从而让学生们去掌握到鲁四老爷的“不野蛮、不粗俗”,又在继续阅读中把握其身份——“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鲁镇人对他的称谓“老爷”,继而又在他的语言动作中抓住他根深蒂固的“干净”思想,从而一步一步剥夺祥林嫂这个“不干不净”的女人的生的权利,一步步将其逼近了死的绝境。师生的共同情感体验才是语文“真”教学中最让语文教育人有成就感、认同感,最能实现师生共进目标的有效途径。

    “我倒当真想在中国文字的风火炉中,炼出一颗丹来……我尝试把中国文字压缩,锤扁,拉长,磨利,把它拆开又拼拢,折来且叠去,为了试验它的速度、密度和弹性。”,这是我十分崇敬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先生在《逍遥游》散文集后记中的一段文字,那么,我也想说:中国教育历经这么多年的沧桑变化,但是仍然有无数的教育人在孜孜以求着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炼出一颗名叫“真”的灵丹。他沉稳踏实,不求速达,但求脚步稳健;他春雨润物,不求喧嚣,但求默默滋养;他厚重绵长,不求鲜花掌声,但求硕果累累。请相信,在语文教育改革的曲折道路上,只要我们遵循孩子们发展的本真,引领孩子们灵动的思维,语文“真”教学,或要点,或层次,春风得意,酣畅淋漓。如能所有教育人一起用心教书,智慧育人,假以时日,改革中的语文教学定能在百花盛放之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陆机.大中华文库:文赋 二十四诗品(汉英对照)[M].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1.

    [2]王尔楷.灵动轻逸见真淳[J].语文教学通讯:第C02版,20141A):4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