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用“玩儿”构建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
用“玩儿”构建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程永梅

       

    “玩儿”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玩儿”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物。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曾有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说,可见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既然“玩儿”是兴趣,那么我们就努力“玩儿”出名堂,“玩儿”出效果。

    要带着学生“玩儿”,必然要有一个会“玩儿”的老师。武汉市第五十九中学邹华章老师,这位史上最牛的美术老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带领孩子们尽情地“玩儿”,让所有的孩子都喜欢他的课堂。有这样一位榜样,作为美术老师,我们何须畏首畏尾,带领学生大胆地“玩儿”吧。

    “玩儿”是什么?百度词条给出的答案是:玩耍的意思。我想美术课上的“玩儿”寓意更广,“玩儿”不仅是气氛活跃、师生穿梭往来、热热闹闹的体现,更是体会玩耍的乐趣,遵守玩耍的规则,各种经验与体验的提升,这才是用“玩儿”构建的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

    一、轻松快乐地“玩儿”

    1.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经常有家长问我:“孩子是不是没有天赋?”我想之所以家长会提出此问题,必然是在用成人的眼光评判自己孩子的作品。他们对孩子作品的评价很有可能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造成孩子逐渐对美术创作失去信心。作为美术老师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象征期的阶段,他们更多的是画出对物象的所知、所见、所感,所以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的环境,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表扬,树立他们的创作信心。

    2.老师要用快乐的情绪感染学生

    美术老师要用一种积极向上、乐观活跃的情绪来“玩儿”,这种快乐必须是发自内心的,从而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学生。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心理系教授经过研究发现,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情绪确实会通过你的姿态、表情、语言传达给对方一些信息,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到对方——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情绪效应。作为一名快乐的老师,当我在课堂上画范画时,小故事就会脱口而出:“一只蜗牛妈妈慢慢地爬过来,蜗牛妈妈可真时髦啊,她穿着彩色波点外衣,挎着小提包,头上带着粉色小花,长长的眼睫毛忽闪忽闪地,还涂了蓝色的眼影。”孩子们一边看着一边笑着,还不时地给老师出主意。一个小故事孩子们明白了小蜗牛可以用拟人的方法去表现。他们的作品就出现了《打伞的蜗牛》、《开心蜗牛》等等。

    二、变着法的“玩儿”

    目前的美术教材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大领域,其内容可谓丰富,技法形式多样。但是众所周知用水彩笔、油画棒画画是学生最熟悉,环境保持最干净、教师最省力的绘画方法,所以更多的老师选择了使用水彩笔、油画棒。更有甚者美其名曰为了完成一幅四开的作品让学生用水彩笔、油画棒磨十几节美术课,殊不知这样完全刺激不了学生的创作神经,因为任何一种游戏玩久了都会腻,小学生更不例外。美术教师一定要不惜力,根据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让每一次艺术创作都成为一种艺术探险,以此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

    1.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刺激学生的思维

    现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其所具有的直观、形象、生动等特点,还有存储、再现等功能,是传统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带领学生“玩儿”出新境界。

    2.各种绘画媒材综合运用,学生“玩儿”出花样

    现在的绘画媒材可谓是琳琅满目,那我们的表现形式就可以五花八门。谁说我们的画一定要画到纸上,美术教室的墙壁就是我们的创作天地;小木凳色彩单一,马蒂斯的装饰色彩让它焕然一新;家里的玻璃瓶穿上彩衣变成一个个小娃娃,这些例子不胜枚举。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有效地开拓和更新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当一年级学生拿起毛笔往宣纸上画上第一笔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种神奇的效果,一根墨线跃然纸上,由深变浅,由粗变细,当使用固体水粉进行施色时,学生感受到这种涂色方法的便捷。很多时候儿童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来完成创作,这在我自己的实际教学中有切实体验。有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绘画技巧,学生并不能立即懂得、运用,画面也未必就能立即收到好的效果,但是只要他们敢于大胆的抒发自己的感受,必定会出现非常成功的作品。我认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学习的过程而非完整的作品。

    三、“玩儿”出的名堂

    学生在“玩儿”的过程中享受了创作的乐趣,思维模式的更新,各种经验的提升才算是真正“玩儿”出了名堂。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思考的显现,当他们会从一种方法联想到更多的方法,从一种表现手法联想到更多的表现手法,才真正使美术创意成为“鲜活的生命体”。

    1.学生边“玩儿”边学会独立思考

    儿童对艺术的看法是与成人不同的,艺术对儿童不过是表现的方式而已,因为儿童的想法和成人不同,他们的表现亦必不同。儿童强调自己经验的价值感,较不注意物体的实际现象,这正是最接近于艺术的原始本质,即表现。在一年级《剪贴画》一课中,学生向艺术大师马蒂斯学习,利用各种色彩和装饰图形完成创作,不要认为孩子们没有思考,有一幅图形乱七八糟的作品就很是精彩,这幅画的题目是“很乱的房子”。通过与该生谈话了解到这个孩子生活的地方私搭乱建了很多房子。还有的孩子在制作过程中创新了很多表现方法,比如正负形的使用。透过这些现象可以出学生们是善于观察,并积极思考的。低年级学生善于联想,教师在宣纸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学生就会联想到:天空上放飞热气球;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

    2.让学生“玩儿”出成就感,艺术展览常态化

    去美术馆看展览不仅路程远,展览内容离学生们的生活更远。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自己边“玩儿”边把自己的展览办了。“老虎来了”主题工艺作品展,一个班的泥塑老虎;一个班的纸盘老虎;一个班的水墨老虎;一个班的剪贴老虎形式多样,造型生动,利用合唱凳堆积成虎山的效果,再把这些老虎摆上去,学生对这样的展览充满热情,每节课的课间都跑去观看,尤其是那些作品被展览的同学,骄傲的神情溢于言表。

    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美术课堂需要我们做一个会“玩儿”的老师,带领一群爱“玩儿”的孩子,思想上、情感上达成共识,大家时刻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教师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愉悦中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提升自身的美术素养,不断挖掘自身未知的潜能,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美术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维克多•罗恩菲德——《创造与心智的成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润丰学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