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错例分析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注释: 本文为北京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融错教学’案例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CDBA19092。 ]
错例分析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注释: 本文为北京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校本研究专项课题“‘融错教学’案例研究”成果之一,立项编号CDBA19092。 ]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上 作者:韩晓景

     北京市顺义区河南村中心小学校  韩晓景

    一、问题的提出

    我校“十二五”北京市规划办课题“透过错误,读懂学生学习的校本实践研究”已经结题,通过师生共同收集错例,分析错例,对错例进行反思和整理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的错例资源,并进行了错因归类,转变了师生对待错误的态度,教师们认识到:任何人在学习中都会出现差错,差错是不可避免的,是有规律的,学生差错的背后是有其合理性的,是和教师的教相关联的。学生遇到错误不再担心、害怕甚至漠然,而是积极面对,分析错因,寻找解决策略,同时学会了收集整理改进。

    这一系列的认识与收获,引发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思考,引发了教师对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从根源入手,从错因出发,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变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从根源入手,从错因出发,反思课堂中存在的问题,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

    2.提高教师读懂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引导学生树立反思意识,形成反思习惯,学会学习。

    (二)研究意义

    1.使错例增值,促进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一方面将“十二五”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广与深化,另一方面把前期成果回归到课堂,让它发挥更大效应。

    2.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积累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课例、案例、学习单,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错例: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认识、理解的片面、不准确的教学案例。表现在学生的作业或课堂行为中是做错题、写错字、回答问题不准确、不到位的例子。

    教与学方式:指现小学阶段所开设的各学科的课堂教学,既指传统意义上的每节课的教学也包含由教师按计划组织的室外乃至课外的学习实践活动。

    错例分析下“教与学方式”:这种“教与学方式”体现两个特点:一是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维度,分别提出“未雨绸缪”预防错题、“有的放矢”干预错题、“查漏补缺”指导纠错等;二是学科中心转向学生中心”,形成学生立场的教与学

    (二)研究内容

    1.错例分析下“教学改进对策”的研究。通过对“十二五”成果的再分析、再研究以及错例的再积累,对教法和学法做出相应的调整,形成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2.错例分析下“学习单”设计与使用的研究。应用“十二五”错例研究成果,结合日常错例积累与分析,在了解学生易错的知识点及其解决方案后采取措施提前干预,减少类似错误的发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思维的发展、方法的提升等方面总结“学习单”设计的基本原则,梳理“学习单”使用的基本要求。

    3.错例分析下“作业创新设计”研究。从学生的易错点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反思改进。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测试等方法了解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积累错例

    (二)案例分析法的:在平时教学、课后练习和解答试卷中观察分析学生的解答过程,在“学习单”设计与实施中,在课堂教学与改进中,探究基本原则、基本规律、基本流程、基本类型等,不断分析改进,提升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及措施

    (一)准备阶段

    1.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确定研究方向。我们查阅了大量资料,从早期“防错如防川”到以“宽容态度对待错误”。从能避则避,遇错就纠,到学练正确东西;从教育学到心理学;从首师大教授到身边的专家;从国外到国内;从学校“十二五”研究成果到课堂教学实际,我们发现,关于错例的研究是在持续不断、深入进行的,它研究的价值也越来越被众多学者和老师认可,研究的学科也在不断扩充,涉及的原因也从知识角度外延到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但我们发现这些研究大多体现在知识点本身上,我们力求将“错例分析”与“教与学方式”进行有效对接,进一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确定参与年级、学科和教师。作为校本研究课题,我们立足促进全体教师发展,为此,我们确定1-6年级全体教师参与此课题研究,以数学学科为突破口,带动语文和英语学科,进而辐射带动所有学科,形成了以骨干力量为核心的研究团队。

    3.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做好开题论证。本课题于20167月立项,11月开题,市区教科室专家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进一步明确了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设计、初步确定了成果形式,并帮助我们把“错例分析”和“教与学方式的改变”二者建立起关联。

    (二)研究实践阶段

    1.精心设计“学习单”。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上课要有学习单,并定期组织研讨,探究“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问题,在研究中不断修改完善,形成精品。提升教师研读《课标》、研究教材、读懂学生的能力。

    2.课题研究课推进。我们研究展示学生学习中的“错误”,不是弘扬鼓励学生做错,而是分析原因,转变观念,寻找策略,改进教学。先入为主,我们在课堂上能否第一次就要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错误?科学地教,教正确的,让学生第一次就把知识掌握好,强化正能量,是我们要进一步思考的。

    我们结合学校评优课、教研组研究课、教研员视导课等契机,推进“课题研究”活动,我们的抓手是:(1)“新授课”要有“学习单”;(2)“错例分析课”要有“评研任务单”;(3)课后有反思。

    3.定期让学生撰写错例分析故事。引导学生将学习中的错例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让学生积累错例,反思错例,然后有针对性地纠错,在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反思中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发挥错误最大的育人功效。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提高学生质量。学生的错例故事大体包括:(1)我的错例(可照片、可文字);(2)我的反思(错在哪里?为什么错?);(3)我的发现或提醒;(4)我的例子。

    (三)总结提升阶段

    1.边研究实践边总结提升。课题研究至今,我们坚持每月一期教科研简报,记录学校教科研动态,记录课题研究成果,积累资料,推进课题研究。我们要求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课题研究相关论文或案例,定期分享交流,大家互相学习启发,并择优编辑在简报中,为成果的提升积累第一手资料。

    2.在思维碰撞中总结提升。我们定期召开核心组成员研讨会、教研组交流会、课题推进会、与专家对话等,以多种形式交流碰撞,提升研究成果。再次梳理“学习单”,对比一次次修改稿,形成学习单设计基本原则;再次回顾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提出“学习单”使用“四要求”;梳理相关课题研究课资料,形成教与学基本流程;反思作业形式,提升作业创新基本类型。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形成了课堂教学“两流程”

    1.新授课基本流程。新课导入,明确任务——自主学习,教师诊断——交流成果,展示过程——达标展示,拓展延伸。突出了学生自主、交流、拓展。

    2.错例分析课基本流程。新课导入,明确任务——自主分析,教师诊断——小组交流,解惑存疑——全班交流,总结提升——效果评价,巩固深化。突出了学生反思、总结、提升。

    (二)总结出“学习单”设计“四原则”

    1.突出重点的原则。活动单不是教案的缩影,不是检测的习题,要紧紧围绕重点、难点、关键处、易错处进行设计。

    2.关注过程的原则。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促进学生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可操作原则。提出的任务要求指向要明确,让学生读得懂,可操作。

    4.开放性原则。在活动单中设置“我的方法”“我的发现”“我的例子”等栏目,体现思维的开放;给学生留有一题多解、一题多思路的“自留地”,体现思维的开放性。

    (三)梳理出“学习单”使用“四要求”

    1.有审题。在错例分析中,我们发现50%以上的错因都出在审题上,为此,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读懂题意尤为重要。面对一个新的题目,首先要让学生自己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再开始行动,每天坚持,养成审题习惯。

    2.有追问。使用活动单之后,我们更多的是让学生当小老师到台前交流,一个或几个学生讲解之后,其他学生是不是真正明白了,还需要教师在重点、难点、关键处、易错处深入追问。

    3.有提升。“活动单的设计与使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准确理解《课标》,理解教材,读懂学生,才能抓住“根本”,在重难点、关键处、易错处点拨提升,包括内容提升和方法提升。

    4.有质疑。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小组交流后的记录存疑;二是全班交流后的互动质疑。

    (四)生成了作业创新“五类型”

    1.反思型作业。让学生撰写错例分析故事是我们的创新点之一,学生通过积累错例,反思错例,然后有针对性地纠错,在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反思中树立纠错追因意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习惯。

    2.讲题型作业。学生回家当小老师给家长讲题(可能是当天所学的新知识,也可能是易错题),巩固所学知识,家长把听孩子讲题的感受写在讲题本上,沟通了家校联系,同时,教师根据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

    3.出题型作业。(1)出试卷。正因为有了日常的错例积累,学生手里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放手让学生下水设计易错题小卷,自己完成自己设计的小卷,兴趣浓厚。(2)给家长出题。我们还尝试让学生回家给家长出题,出题、批阅的过程也是孩子内化吸收的过程,巩固知识,激发兴趣,树立自信。

    4.实践型作业。调查统计、动手操作、量量画画等作业形式出现。

    5.总结型作业。针对每个单元后面的整理与复习,教师精心设计学习单,逐渐引导学生学会梳理。

    七、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及价值

    (一)创新点

    1.从错例分析入手,改变教与学方式。本课题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例进行归因分析,在纠错反思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从根源入手,从错因出发,转变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引导学生将学习中的错例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我们让学生撰写错例分析故事,引导学生将学习中的错例当作一种宝贵的资源,在积累错例,反思错例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否定、纠错追因,养成良好的反思意识和习惯。

    (二)价值

    1.为同类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课堂教学“两流程”; 总结出“学习单”设计“四原则”;梳理出“学习单”使用“四要求”;生成了作业创新“五类型”;达到了学生、家长和领导“三满意”,并物化出丰厚的研究成果。为同类课题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对今后课堂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在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学校出版了《校本研究促师生发展——错例分析下“教与学方式”的研究》一书,40多万字,涉及小学各年级、全学科。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出发,有实践,有反思,有提升,促进了师生成长。本书的出版将本课题研究成果向全国推广,为同行们提供了宝贵的可借鉴的资源。

    学校《小学数学学习单设计200例》结集成册。覆盖一至六年级,每个样例主要包括三部分:知识目标、活动设计、活动说明。“活动设计”回答的是“是什么”,“活动说明”回答的是“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二者一一对应,让读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其中的“活动设计”直接可以提供给学生,便于课堂教学使用,整体上可以供老师延续使用。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一)存在问题

    1.需要进一步对错例进行类化分析。我们积累了一个个案例,但按领域或板块的研究不够深入,对学生个性共性的错例跟踪调查不够。

    2.对错例内容的关注比较多,有机地“融”在教学中还不够深入。

    (二)今后设想

    1.对已收集的错例和将要收集的错例进行类化分析,按领域或板块深入研究,找到某类知识点(数学:如竖式计算、简便计算等,语文:如识字写字、阅读积累等)系统化教学的策略,使类化更科学,教学方式更合理、更富操作性。

    2.对学生的共性错例进行跟踪调查,从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知识点衔接的合理性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对个性错例也要进行跟踪调查,进行个案研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