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同读共思促成长 ——大阅读背景下备课组阅读共同体的形成
同读共思促成长 ——大阅读背景下备课组阅读共同体的形成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上 作者:黄莺

     黄莺  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摘要】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学科备课组作为最基层的教学研究活动单位,在学校教学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的是在学校大阅读活动背景下,语文备课组对如何成为学习型教师和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实施相关联的思考,结合备课组的形成特点以及知识获取的特点,本文主要分析了备课组阅读共同体的形成原因,以及形成的要素,结合实际情况,分别从阅读主体、阅读目标、阅读评价、阅读环境四方面进行了探讨。在阅读共同体中,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

    【关键词】大阅读  备课组阅读共同体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地,教学改革的深入,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一线老师,在平时的备课组活动中,我越来越觉得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直面困惑  思索改变

    其一,社会对语文老师的要求。《论语·述而》中,孔子就感慨地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思想,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作为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学习型的社会里,唯有学习才能不断地丰盈自己、提升自己,但基层老师承担着学校繁重的基层教学工作,系统学习的机会和时间并不多,如何在学校教学工作中有效学习,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其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核心素养课题组历时三年攻关,并经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议,最终形成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中学生核心素养。社会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对中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培养对象的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如何提升自己着三方面素养,寻找具体的路径,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老师需要学习,学生需要提升,在有限的学校空间内,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可否把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找到一个有效的契合点?我们需要寻求一个出路。我校由2014年开始倡导的大阅读活动,给老师和学生打开了一扇窗——阅读。阅读,是培养学习型教师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这在我们学校达成了共识。那么,在大阅读背景下,作为最基层的教研活动单位——备课组,我们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了。备课组的存在意义,只是为了共同讨论教学,任务的上传下达?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在阅读活动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呢?是阅读活动的组织者还是执行者?是保持距离的观众还是舞台中心的参与者?

    二、立足团体  寻求改变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知识的生长,是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的传递和接受。杜威认为,交往与沟通对于意义的形成极为重要,知识就是人与环境的对话,在交往活动中,知识形成并生长。可见,在阅读活动中,形成一个阅读共同体,让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对话,极为重要。

    当一群人互相交往互动,相处的时间长得足以形成一套共有习惯和习俗,相互依赖共同完成某些目的时,就形成了共同体。一般情况下,年级备课组由十余名教师组成,三年一个周期比较固定,在平时的教学研讨工作中,会逐渐形成一些相似的阅读目标,达成一些阅读共识,基于此,以备课组为单位,在学校开展大阅读活动背景下,以2016年语文部编教材为依托,初2019级语文备课组阅读共同体逐渐形成,这种形成有自发性,也有自觉性,更有一种共识,师生共同成长。

    三、依托背景  实现改变

    阅读共同体的组成要素:阅读主体、阅读目标、阅读评价、阅读环境。

    阅读主体。在阅读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都是阅读的主体,在阅读活动中都起主导作用,教师不再是阅读课时坐在阅览室里监督学生阅读的纪律管理员,而是走入学生当中,与学生一同阅读,教师与学生一样有共同的阅读任务和阅读要求,教师与学生以他们各自的阅读经验和视角阅读,并按要求做好阅读批注,为阅读交流做充足的准备。

    阅读目标。阅读共同体的形成,一定是因其有相同的阅读目标,就大方面来说,师生阅读共同体的形成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交流,在交流中生成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也在其中共同成长,实现其终身学习,成为学习型教师的目标。就小方面来说,阅读目标应呈现出具体而有序的特点。何为具体?阅读目标切忌笼统,以时间为标准,师生可以制定学期阅读目标、学月阅读目标、周阅读目标、甚至可以细化到一课时的阅读目标;以内容为标准,师生可以制定具体的阅读书籍、阅读篇目、阅读侧重点。何为有序?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生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结合中学生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发展的层次特点,师生可以以部编教材中推荐的名著阅读为立足点,拓展延申,制定初中三年的阅读书目。如我校语文教研组就进行了阅读书目的开发整合,初步拟定了每学期学生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整个书目的选择体现出中学生认知和理解的有序性,以及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提升的有序性。以初一上和初三下为例,部编教材分别推荐必读名著《朝花夕拾》《西游记》和《简爱》《水浒》,根据学生年龄层次不同,两学期的书目区别很大,初一时期,着重从学生生活出发,推荐的名著富有童趣、想象力,在阅读中,消除了学生与经典书籍的隔膜,给学生打上靓丽的文学底色,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初三时期,推荐的名著偏向于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引导,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基于此,在阅读共同体中,我组师生制定的阅读目标也遵循了有序原则,如初一阶段推荐的选读书目可以设置为具有绮丽想象的《镜花缘》《神秘岛》、以儿童视角展开的回忆性散文《城南记事》,初三阶段推荐的选读书目则可设置为同为女性视角寻求真善美的《巴黎圣母院》《傲慢与偏见》、有更广阔社会背景的《战争与和平》。在制定阅读目标时,具体而有序,是我们的基本原则。

    阅读评价。阅读时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从阅读的定义上来看,阅读的作用具有多重性,所以,阅读评价也应该有多个维度,但是平时我们最常见的阅读评价有两种,试卷检测和阅读笔记,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评价作用,但却不完善。之前我们提到,交往与沟通对于意义的形成极为重要,建立阅读共同体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在沟通、交流、对话中生成知识,而不是传统的知识传递和接受,因此,建立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非常重要。在我们的阅读共同体中,教师和学生都时阅读的主体,当我们达成共识,知识的获得需要交流沟通,需要环境后,我们会考虑阅读评价的转变,由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变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师师交流。如在共同阅读《昆虫记》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到户外,组织一场别开生面的昆虫大会,学生交流阅读收获,师生交流阅读收获,还可以邀请生物老师来交流阅读收获,一本薄薄的《昆虫记》在大家的交流中变得丰富,在沟通中成长的又何止学生。阅读评价的改变,让阅读主体在阅读中更主动、更活泼、更丰富。

    阅读环境。阅读主体在确定了阅读目标后,共同阅读,并通过双向甚至多向的阅读评价来体现其阅读价值,者其中需要阅读环境的保障。阅读环境可分为硬件阅读环境和软件阅读环境。就硬件而言,主要为阅读时间和阅读空间的保障。如我校在课程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区别于语文课的阅读课,每周两节,起到了时间上的保证作用,另外,图书馆阅览室的全面开放,也为阅读提供了空间保障。就软件环境而言,主要体现为学校阅读氛围的培养,自2014年大阅读活动在我校开展以来,学校就形成了浓厚的阅读氛围,每年一度的大阅读活动节更时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展示交流的机会,此外我校的各个社团,如话剧社、演讲社、文学社在各类活动中表现活跃,也为共同阅读提供了良好的软件环境。

    综上所述,在我校开展大阅读活动的背景下,在社会需求和自身需要的条件下,我们以备

    课组为单位,逐渐形成了阅读共同体,通过拓展阅读主体、设置具体有序的阅读目标、改变阅读评价和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我们的阅读活动进入了良性循环,学生和教师都受益匪浅。

    (本文于2020年重庆市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 “识益”校本教研基地项目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佐藤学著,钟启泉译,教与学:寻求意义与关系的在构,全球教育展望[J]2001/2

    张建伟,陈琦,什么是建构性的学习和教学,教育技术通讯[J]2002/7

    窦试杰,教学中的师生心理相容,中国教育报[N],2004,7/9

    保罗 郎格朗,终身教育导论[M],华夏出版社,北京,198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