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例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智用语文”的策略
例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智用语文”的策略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2月上 作者:朱玉宏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 朱玉宏

    【摘要】初中音乐教学中“智用语文”,体现了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旨在打通学科壁垒,实现文学与音乐的绝美对话,产生1+1>2的课程效果。本文从初中音乐中“智用语文”的意义,音乐与“智用语文”的多维度融合,“智用语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   智用语文    融合   策略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也强调:“音乐教师应主动关注语文、历史、政治、外语等学科与音乐相关的教学内容,恰当的从中取材引例,使学生在不同学科的横向联系中增强文化理解力,拓宽文化视野,增进文化理解素养。”学科融合能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

    语文素有“百科之母”之称,具有人文性,用文学作品表情达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也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文学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学生的音乐感受,音乐可以促进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因此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智用语文”,也就是巧妙地运用语文学科内容,服务于音乐课堂教学。旨在打通学科界限,凝炼教学主题,把语文学科环境中的音乐资源植入音乐课堂教学,将其对作品情境、人文内涵的理解和音乐学习有机交融,跨学科协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文学素养;改变初中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教材的现状,实现1+1>2的课程价值。以下是笔者的实践策略,求教于方家。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智用语文”的多维度融合

    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之一就是音乐审美,而音乐审美是经验性的,而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获取,除了亲身经历外,就是从书本上获得。语文教材中许多单元与音乐单元主题相似,由于相关的主题在语文课堂中已经解读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会比较丰富,然后在音乐教材中再出现类似的主题时,他们的情感体验感受和音乐理解力会随之上升一个新高度。因此,对初中音乐与语文教材中音乐的资源进行立体挖掘、找准二者切入口,优化整合,归纳为几类:

    1)以诗词为蓝本的音乐资源整合。(附表一)

    “诗言志,歌咏言”音乐与美文的对话更能让人领略到其中美妙而高尚的感情,这类作品以古诗词为蓝本,短小精悍,音乐形象生动,充分体现了诗词与音乐的绝美对话。

    音乐作品

    音乐体裁

    文学作品

    文体

    沁园春·雪

    艺术歌曲

    沁园春·雪

    诗词

    忆娄山关

    艺术歌曲

    忆娄山关

    诗词

    水调歌头

    通俗歌曲

    水调歌头

    诗词

    山居秋暝

    通俗歌曲

    山居秋暝

    诗词

    忆江南

    新学堂乐歌

    忆江南

    诗词

    西风的话

    学堂乐歌

    秋天

    诗词

    阳关三叠

    古曲

    送元使安西

    诗词

    春游

    学堂乐歌

    散文

    品读大师的美文,表现大师心路历程的音乐资源整合。(附表二)

    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中外艺术大师的心路历程,聆听感知大师的经典音乐作品,从中体悟音乐,帮助学生们深入感悟大师传递出来的丰富情感,从而真正走进大师的音乐内心世界,在“人与音乐融合”的高角度去理解艺术的真谛。还可以爱国主义主题的音乐资源的整合、世界多元文化主题的音乐资源整合、大自然主题的音乐资源整合等。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智用语文”的策略

    音乐课堂立足于“以美育人”“文化育人”的宗旨,将“智用语文”链接音乐课堂,拉近教材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克服学生畏难情绪。

    音乐大师

    文学作品

    音乐作品

    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海岛冰轮初转腾》京剧

    贝多芬

    音乐巨人贝多芬

    《命运》《欢乐颂》交响乐

    阿炳

    二泉映月  

    《二泉映月》二胡曲

    舒伯特

    舒伯特  

    《鳟鱼》艺术歌曲

    1)“智用语文”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要迅速的抓住学生兴趣共鸣点,教材中涉及四季、故乡、亲人、爱国、自然景观等主题相关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用相关的诗句或成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下面教学环节做铺垫,例如: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华夏古韵》中琴歌《阳关三叠》时,首先出示古人送别的画面,引出古诗《送元二使安西》,然后配乐朗诵,吟诵古诗,根据音调平仄高低,感受声音曲折变化,婉转动听,引导学生体悟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的和谐,同时从朗诵的平长仄短中探索语调节奏、力度的变化,表现出琴歌《送元二使安西》的韵律感和其中的意蕴。        

    在歌唱环节中探究音调平低仄高,发现其旋律特点是依字行腔,请学生边画旋律线边视唱歌谱,感知旋律线条走向,然后朗诵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将两条旋律线进行对比,发现旋律的音长、音高、与语调行腔以及节奏的关系。

    2)“智用语文”开阔审美视野

    音乐核心素养之一是音乐实践活动,在拓展延伸环节中这一素养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对培养学生的诸多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既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音乐审美。。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沁园春 雪》这一课拓展环节中,对比欣赏男、女声演唱的《沁园春 雪》两个版本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问同学们更喜欢哪个版本及其原因,引导学生从音乐基本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歌唱者演唱风格等进行比较分析。还可以出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 雪》,然后对比聆听几段音乐,选出符合本文意境的作品,进行配乐朗诵,艺术形象更加鲜明,更加丰满。通过文学作品的移情作用,引导学生感受作品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了音乐作品,同时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了音乐审美体验。

    3)“智用语文”升华音乐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会歌曲后怎样才能表达出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使音乐更动听,这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淀出发,深入的挖掘,激发他们的情感。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辉的历程》中歌曲《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离孩子们年代久远,他们很难理解其中的情境情感,怎么样才能较准确地表达呢?我插播毛主席配乐朗诵《忆秦娥 .娄山关》视频,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段历史,又因语文课堂学习过《保卫黄河》这类的文章和爱国主义的作品,在此基础上,生动的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仿佛把他们带到日寇侵略、国土沦陷的危难时期,刻画了坚强不屈的中华儿女团结一心、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形象。讨论出歌曲的演唱处理:前半部分是刻画了游击队员们夜间伏击、勇敢顽强,机警灵活的音乐形象,演唱时声音应该灵活而有弹性,力度要适中,后半段以级进为主,刻画了游击队员奋勇前进、坚定乐观豪迈的音乐形象,力度加强,最后两句“无论谁要强占去,我们就坚决和他拼到底!”要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达战士们抗战到底的决心。

    4)“智用语文”降低欣赏难度

    在欣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积累音乐素材,加深学生对音乐主题或者是音乐动机等音乐语汇的印象,培养他们的读谱能力和演唱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有时会安排同学们唱一唱音乐主题或动机或引子这个环节,提高学生们的音乐表现力和实践力。

    初中音乐课堂以“音乐为本”,适度的“智用语文”,着眼音乐课程的核心素养,为初中音乐教学开辟一种新的学习路径,增强学科融合意识、形成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音乐课堂,提高学生音乐学习效率,在潜移默化中引领他们走进音乐殿堂并徜徉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