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课程故事:木耳奇遇记
课程故事:木耳奇遇记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李楠楠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市红旗幼儿园   李楠楠

    故事背景:

    初冬时节,因为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原本冷清的小树林变得热闹了起来,充满了生机。突然,一阵悦耳的吵闹声引起了我的注意,薇薇说:“这是什么呀?”“我也不知道。”孩子们满脸的疑问和好奇,一个劲的往前凑,想要看个究竟。

    这时,中班的孩子们跑来,说:“这是木耳!”“就是我们吃的那种木耳?”彤彤疑惑的问。“对啊!”我悄悄的走过去一看,原来是常年存放的草地里的一根树干上,长满了新鲜的木耳,从孩子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们对未知事物的好奇。看似平淡无奇的木耳以这样一种姿态呈现的孩子们眼前,更多的是新颖和想要一探究竟的决心。我会心一笑,机会来了。

    (一)木耳的讨论风暴

    看到孩子们对新鲜的木耳如此感兴趣,于是我先行动起来,因为就自身而言,木耳的知识知道的也很少,所以我开始上网查阅资料。原来关于木耳的学问还真不少呢,可是从哪入手会更加适合小班的孩子呢?我翻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和孩子们交流,了解了他们内心的想法和需要,在孩子感兴趣的同时,又能挖掘出活动探究的价值。    

    我问孩子:“你们吃过木耳吗?”孩子纷纷点头,说:“吃过。”“吃起来什么感觉?”佳琪说:“我吃过,是软软的,脆脆的。”崧崧反驳道:“我看妈妈在做木耳炒蛋时,那个木耳的干干的、硬硬的。”接着我说:“小朋友,你们说的都对,木耳有的时候是软软的,很脆,有的时候是硬硬的,那到底什么时候它会软软的,什么时候会硬硬的呢?”说完,一场关于木耳的讨论风暴在孩子们之间展开。

    教师反思:

    在发现新鲜木耳的过程中,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新鲜感,到知道这是木耳时的惊讶与好奇,以及接下来他们想要知道的更多。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观察出发,从而生成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积极探索,遇到问题动脑想办法,知道同伴间相互合作的力量会更大。

    木耳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孩子们的讨论如火如荼,各持观点。这时,婉桐说道:“我想到一个好办法,我们去买点木耳看看不就得了?”

    “对啊,这个主意不错。”琪琪说。

    于是在放学后,我将孩子们今天在小树林的发现在微信群和家长们进行了分享,请家长带幼儿购买木耳,并用木耳做一道美食,幼儿全程参与。

    第二天一入园,孩子们就迫不及待的来跟我分享他们的收获。

    佳琪:“老师,木耳是硬硬的呢!”

    如如:“刚买回来的木耳是硬硬的,但是做熟之后就是软软的了。”

    珂珂:“老师,买到的木耳是干干的、硬硬的,买回家妈妈用热水泡一会就变成软软的了!”

    孩子们纷纷表达完自己的想法后,一一站起来说:“老师,昨天晚上妈妈带我去买的木耳也是硬硬的,可是为什么小树林树干上的木耳是软软的呢,能吃吗?”

    通过和爸爸妈妈们一起现场体验,孩子们知道了买到的木耳是硬硬的,需要经过清洗、热水泡发之后才能食用。

    关于木耳软硬的问题通过家长带孩子们购买、体验、制作自然而然的解决了,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教师反思:活动中,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老师是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此时,不要将答案直接告诉幼儿,而是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促进孩子的主动探索。本次活动中,我同家长们分享了孩子们的新发现,并和孩子一起体验、探究,同时让家长感受到幼儿园的自然教育课程理念。

    (三)小树林的木耳

    带着疑问,我们来到小树林,原本长有木耳的树干上覆盖了一层树叶,孩子们小心翼翼的扒开树叶,一簇簇的木耳晶莹剔透。

    朵朵说:“这是从树干上刚出来的新鲜木耳呢,一晃一晃的。”

    杭杭拉着我的手说:“老师,妈妈泡发好的木耳就是这个样子,是可以吃的。”

    睿睿连忙说:“不行不行,不知道他从哪来的不能吃的,万一他像毒蘑菇一样有毒呢?”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争论不休,观点各不相同,疑问也越来越深。我想是时候让他们知道究竟了。

    回到教室后,我们一起在电脑上查阅资料、搜索图片。原来,木耳分为人工种植和野生的,我们询问过伙房爷爷得知幼儿园并没有种植过木耳,所以小树林的木耳是野生的。刚刚长出来的新鲜木耳是不能直接吃的,他需要经过阳光的暴晒将木耳上一种叫卟啉的物质分解,食用前在清洗、泡发,这样的木耳就可以吃了,所以我们在超市买到的木耳都是经过暴晒晒干的干木耳。

    “老师,也没有种子,小树林的树干上怎么会长出木耳呢?”浩浩突然说道。于是问题来了......

    木耳喜欢生活在哪里

    带着问题,我问孩子们:“你们每次去小树林玩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如如说:“每次玩回来我的鞋底都全是泥。”

    珂珂说:“我试着小树林的草都有点湿。”

    幼儿园的小树林地势不平,种植了很多草和树木,一遇到下雨天里面就会很潮湿,久久不能散去。

    通过回忆经验,查阅资料、教师总结。原来木耳喜欢生长在腐朽的木头上,很茂盛的鲜树上一般不会长,木耳的生长是需要菌类的,木耳靠分解树木和菌类作为营养,供自身生长,野生木耳更加喜欢潮湿的环境,这就是为什么小树林草丛里的一根树干上会长木耳的原因了。

    原来我们每天吃的木耳秘密还这么多呢,孩子们知道的更多了。

    教师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跟随幼儿思路,和他们一起寻找答案,尊重幼儿想法,帮助他们理清思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在必要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关的知识。

    课程故事总反思:

    其实,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并不难,但是如何将幼儿兴趣生成课程,是我的困惑。在这次木耳奇遇记活动中,我的收获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站在幼儿角度看待问题,将幼儿的问题转化为自己问题,带着未知的疑问和幼儿一起探索,生成课程。

    木耳,在我们生活中是常吃的一种食物,但是孩子们却没有真正看见过木耳是从哪来的,刚长出来的新鲜木耳是什么样子。小树林里的野生木耳无疑是大自然送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教师应抓住时机,带幼儿一起探索发现。其实关于木耳的知识还很多,比如:我们可不可以种植木耳呢?种植木耳应创造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等等...

    在后期的活动中,木耳的话题仍在继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