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李贵民

     山东省莘县第二中学  李贵民

    摘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性质作了这样明确的界定:这个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世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它要求语文教学在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德育

    一、新课标下的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

    新课标明确要求语文课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验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新课程的这些理念与我们当下德育工作强调的内容是一致的。《班主任的任务和职责》第三条规定:班主任要“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志向,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遵守《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需要挖掘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价值因素

    我们现在所使用的中学语文教材,都有着极强的目的性,选文都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道德情怀,体现了人们的真挚情愫,挖掘教材中这些有价值的因素,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如《陈情表》一文体现了李密对祖母的一片孝情,“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引導学生也要有感恩情怀。社会的发展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我们的孩子却习惯了这样的环境,习惯了索取和享受,远远意识不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贪图享乐和甘于现实使他们学习没有动力,更没有感恩父母、感激社会的道德情怀,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就可以利用这样的文章和有利时机,去教育感化学生做一名有良心的人,要有感恩情怀,体会到父母养育子女的不易,作为子女要以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要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可借机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回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

    三、高中语文教学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价值

    语文学科涉及到历史上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著名人物,他们的事迹和优良品质一直被世代传颂。如伟大爱国诗人屈原,那种忧国忧民,为国家衰亡而痛心疾首的爱国情怀,博学多才,刚直不阿的气质,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愤世疾俗的凛然正气,都为人们所倾慕和景仰。这样的英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他们的光辉业绩和高贵品质是我们后代学习、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教学这些课文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头脑中树立起英雄形象,让这样的英雄深入学生心中,成为他们追求的真正的“明星”,照亮学生的人生。

    四、高中语文写作中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语文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写作环节,学生写作既是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考查,即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表达阐述问题的能力和语文的基本素养,又强调写作的立意,既要有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又要有深刻的认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写作要言之有物,要有思想、有内涵。我们常说,文为心声,就是说学生的作品透露着学生的思想认识,甚至可以在学生的作文中看到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情操和人生追求等一系列在学生表面很难发现的特征。针对写作的这一优势,语文教师就要充分地利用好语文教学的这一环节,做好德育的教育工作。

    有一次我看到杂志上有篇报道:某记者去采访一个山区放羊娃,问他放羊干什么?放羊娃说为了赚钱,赚了钱娶媳妇,娶了媳妇生小孩,小孩长大再放羊。对此我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放羊娃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人生怎样才有意义?人活着为了什么?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我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样的作文课学生喜欢上,也喜欢写,因为他们有话要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但教师要善于点拨,这样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中引导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要活得有意义。除此之外,还要多让学生积累一些社会上宣传的正能量的素材,比如,《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在作为作文素材分析讨论时,对学生的触动就很大,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这样既积累了素材又渗透了德育教育,岂不是一举两得?

    总之,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与人文性于一体的学科,有着丰富的教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发挥教材的思想价值,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德育教育。寓道于文,使学生从作品深刻的意蕴中受到熏陶感染,才能使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参考文献

    [1]漆永峰.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J].学周刊.201908

    [2]杜子腾.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思想培育策略[J].中学课程.20160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