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音乐与阅读融合探究学生多元学习能力培养
音乐与阅读融合探究学生多元学习能力培养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陈丽霞

     福建省泉州实验中学丰泽附属小学  陈丽霞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每个环节都体现着音乐阅读。音乐与阅读融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兴趣,理解音乐与文化的共生关系,使音乐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在寓教于乐的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多元能力。

    关键词:   阅读   音乐  融合  多元能力

    关键词理解。

    音乐属于艺术范畴,是在时间中展开的听觉艺术。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中,明确提出了音乐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包括:一、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二、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三、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四、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五、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而在关注学科综合理念中指出,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传统的阅读就是识字阅读。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的定义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电视、电脑、电影、手机等新颖的电子媒体都在进行着有声和无声的阅读。无论是纸质书、电子书还是有声书都将长期存在,用想象力去阅读,产生阅读快感,体验阅读的乐趣,这样不同的阅读方式正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而在小学阶段,阅读更倾向于传统阅读。纸质版的书,依然吸引着学生的目光,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静心思考问题的习惯,总结经验的习惯,做文字记录的习惯等,这些习惯的培养,都将成为学生具备多元能力的基础。

    “融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思是:“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 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此外还有综合、融合、集成等,但它的主要含义是“整合、融合”,即由系统的整体性及其在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或因素合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建构、程序化的过程。整合或融合可以使系统内各要素实现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这个过程会导致生成一个新的事物。

    在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音乐与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以及与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综合,实际上就是强调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

    而音乐与阅读融合,是小学音乐课程发展和具体教学实践的需要。二者的融合会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音乐课程教学,让学生更加热爱音乐课程教学,养成阅读习惯,同时培养学生多元学习能力。

    本人从音乐和阅读融合视角探究学生学习的多元能力培养。通过音乐教学实践,使学生慢慢习得这些多元学习能力,成为一个乐观、快乐、勤于学习、具备多元学习能力的学生。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中,处处体现着阅读。

    歌词阅读体现音乐阅读。

    在歌曲演唱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文字阅读基础上熟悉歌词,进行歌曲内容阅读。通过歌词的阅读,理解歌曲情感,学生在尊重作者表达的情感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完成歌曲演唱地学习。

    例如:湘教版音乐教材《音乐》四年级上册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第一段歌词:我们美丽的家乡就在日喀则呀,哎索哎索马里拉,就是日喀则呀。本段歌词告诉学生,我们美丽的家乡在西藏日喀则,让学生提前读一些关于西藏日喀则相关内容的书籍或者资料,学习本曲就会感到熟悉、容易和亲切。第二段歌词:我们欢乐地舞蹈,我们尽情歌唱,哎索哎索马里拉,我们尽情歌唱。通过歌词可以知道他们在开心地唱歌跳舞。于是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学会乐谱,掌握旋律、节奏和节拍特点,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进行二度创作的歌表演,完成歌曲演唱的学习内容。

    乐谱阅读体现音乐阅读。

    在演唱或者演奏乐谱时,读谱唱谱,是对音乐旋律的认识和阅读。乐谱认读是一种音乐上的精准阅读,要细致准确,技能技巧理解到位,可能还要反复进行阅读和练习,才能完成学习的目的和要求。

    1:湘教版音乐教材《音乐》三年级下测中歌曲《小骆驼》中,出现频率比较多的音有:lamire,旋律主音落在la上,是c自然小调,四二拍。旋律共有38小节,共分3个乐句,第一乐句8小节,第二乐句16小节,第三乐句14小节。通过简谱认读,学生可以找到旋律相同的小节,在第一乐句中,5-8小节的旋律与1-4小节的旋律相同,第二乐句17-24小节的旋律与9-16小节的旋律相同。第三乐句前八小节旋律由低到高,后六小节旋律再由高到低至结束,没有相同小节。乐句划分清楚之后,按照乐句进行乐谱学习。本曲旋律优美,速度稍慢,可以先聆听旋律,再进行旋律模唱,逐渐掌握三个乐句的旋律。

    让学生学会简谱认读,找到旋律主音,进行乐句划分,按照乐句划分逐句学习旋律。这个学习过程体现了精准阅读与音乐的融合。

    2:湘教版音乐教材《音乐》二年级上册中歌曲《小拜年》中,有4小节演唱旋律加了鼓和锣两样打击乐器进行伴奏。通过乐谱阅读,伴奏第一行节奏与歌唱旋律节奏一致,另外一行伴奏是一个四分休止符和一个四分音符。二年级的学生对纵向三个声部的简谱阅读,是个全新的认知,首先要横向逐一对每个声部进行学习,然后在恒拍基础上慢速进行三个声部的纵向对位合练。这个过程是横向旋律和纵向节奏对位的精准阅读。见谱例1 

    (谱例1)

    音乐欣赏体现音乐阅读。

    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过程时,聆听音乐和对作者背景介绍等内容都体现了音响和文化方面的内容,是一种对人物、剧情和音响等方面的阅读,体验人物和故事情节等音乐形象的塑造,让学生与故事中的人物情绪情感产生共鸣,在学生大脑中留下记忆和情感体验。

    例如:湘教版音乐教材《音乐》一年级上册听赏《我爱我的家》,学生通过聆听和观看画面,深刻体会到家的温暖和真实。画面中有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一家四口其乐融融。学生边听边唱,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舒缓,学生会联想到自己的家,有快乐的体验,产生亲身体验的共鸣,感受听赏带来的快乐。再如:湘教版音乐教材《音乐》三年级上册听赏《山村来了售货员》(唢呐与乐队),这是一首民乐合奏曲,东北民歌音调。唢呐与民乐队演奏轻巧欢快的旋律,让学生在听觉阅读的基础上,体验货郎挑着扁担快乐叫卖的音乐形象。

    音乐知识学习体现音乐阅读。

    在看音乐书上的简谱时,学生通过阅读获得音乐记号和标识的信息,如,歌曲的节拍,调号以及情绪术语,连音记号,重音记号,渐强渐弱等。这些信息,学生通过阅读,加以记忆,用自己的方式演绎出来,如演唱或者演奏,从中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

    例如:湘教版音乐教材《音乐》二年级上册演唱歌曲《时间像小马车》,歌曲中有渐强和渐弱的强弱力度记号。通常情况下,旋律由低到高,力度会由弱到强;旋律由高到低,力度会由强到弱,这个过程就是唱歌的力度要有渐强和渐弱的过程。通过浏览乐谱,获得节拍、力度等信息,如:四二拍,1=F。旋律共有16小节,8小节一个乐句,共有两个乐句。第一乐句后四小节由弱到强,强收;第二乐句后四小节由强到弱,弱收结束。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力度变化记号。强收,学生想象小马车跑到了自己面前,距离很近,声音很大;弱收,学生想象小马车跑远了,声音就越来越小了。旋律主音落在了do”上,是F大调。模唱和聆听旋律之后,演唱简谱,增强学生识谱视唱的能力,理解乐谱中各种音符的时值,能准确做出强弱记号变化、旋律高低等音乐知识的内容。

    三、音乐、文化与阅读相融合,提升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效果。

    1、学生通过广泛阅读,提升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潜质,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广泛丰富,会提高音乐课程的教学效果。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不是单纯的音乐教学活动,每首歌曲都有相关的文化背景。阅读会让学生对所学音乐的内容有认同感和获得感。

    如果音乐课堂内容不是大部分学生所熟悉的内容,那么音乐教师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相关文化内容。比如:二年级上册的新疆民歌《阿凡提骑驴》,教师在授课之前做好文化背景介绍,一、阿凡提故事;二、新疆简介;三、歌曲来源介绍等。在学习纳西族歌曲《阿里里》时,教师准备一些关于纳西族生活以及传统节日、服饰等内容介绍,引导学生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纳西族歌曲。学生在对歌曲文化背景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歌曲就会轻松,理解起来会比较容易,学起来才会感兴趣。

    音乐与阅读融合,学生参与评价,让音乐课堂更加精彩。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聆听范唱和聆听音乐以及听辨同学演唱是否音高准确,是一种听觉上的学习,也是音乐的听觉阅读。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阅读引导,比如重点引导学生歌词和旋律以及节奏节拍、情绪情感等阅读,使学生逐渐养成音乐阅读和聆听习惯,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效果。

    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堂评价,不仅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的学习中,还能让学生主动进行聆听阅读。例如:一二年级学生进行音乐评价时重点是听辨旋律节奏是否准确。如在上歌唱内容时,请部分学生演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歌唱结束后,对每个演唱的同学进行举手评价。觉得自己听见演唱音高准确、声音圆润的学生,就举手,没有听见演唱就不举手。利用举手和不举手的方式对演唱的学生进行自己的评价。教师根据学生举手评价的人数,再进行综合评价。高年级的学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评价内容,就请学生说出自己的评价。师生共同参与音乐课程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程,让音乐课堂更加活跃和精彩。

    音乐与阅读融合,理性学习音乐。

    在小学的音乐课程教学中,有丰富的音乐知识,内容循序渐进,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和记忆,阅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阶段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简谱及歌词进行认识和理解,养成看音乐书时进行音乐阅读的习惯,让学生知道从音乐书中能获得什么知识和内容,学会一边阅读、一边理解、一边联想,逐步达到看到简谱就知道该怎么演唱或者演奏,让学生从模唱阶段逐渐过渡到理性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阶段,从而达到系统地、理性地学习音乐知识。

    四、音乐与阅读融合,培养学生多元学习能力。

    1、培养学生音乐阅读的能力,构建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在歌曲演唱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歌词和旋律阅读,找出歌词和旋律创作的规律,学生根据歌词和旋律规律创编适当的歌词。

    比如:湘教版音乐教材一年级下册的歌曲《打花巴掌》,歌词:“打花巴掌的一月一,我们一起做游戏。打花巴掌的二月二,我们都是好伙伴儿。打花巴掌的三月三,山外山花赛牡丹。”根据“一月一、二月二和三月三”的歌词,创编四月四和五月五的歌词,学生创编的歌词如下:打花巴掌的四月四,我们一起放风筝、我们一起去看花、山上花开真美丽、满山花开笑咪咪、我们一起去采花、我们一起去郊游、我们一起去踏青、我们一起去玩耍、我们一起来跳舞、我们一起拍皮球、我们一起下象棋、我们一起吹喇叭、我们大家齐步走、我们大家要诚实”等。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自己认可和喜欢的几句进行集体演唱,学生积极参与阅读与创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有二声部歌曲内容,有多声部器乐合奏的内容,这些内容都是通过精准阅读理解之后,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共同完成的。如:湘教版音乐教材二年级上册歌唱内容《金铃铛》,本曲中有两个小节是两个声部演唱,学生首先听辨出两个小节的旋律与齐唱不同,然后学唱旋律,最后分组进行演唱。分组演唱强调团结合作、集体配合、互相监督。让学生养成团结合作的意识,能阅读和理解二声部简谱,能与同学进行合作,逐渐唱准二声部旋律。

    在多声部的器乐或者合唱音乐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读谱,明白每个声部的节奏和旋律,在分组练习之后进行合练,让学生学会遵守纪律,学会听指挥,懂得集体协作、积极配合、团结合作,培养学生在器乐合奏或者合唱实践中的团结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所有的音乐教学内容都围绕着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展开。音乐课程教学主要有演唱和听赏、律动、音乐知识等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都是培养学生学会聆听音乐、学会欣赏音乐、学会评价音乐、学会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和体验这些音乐活动,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让学生逐渐建立判断音乐美的标准。

    培养学生做学习记录,不断总结、反思和记忆的能力。

    在音乐课程教学中,传授音乐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比如讲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和节奏,学生虽然已经认识这些音符了,但放在不同的歌曲中,很难弄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声势方法让学生掌握节奏,运用柯尔文手势让学生记忆音高,简单抄写让学生记忆简谱的书写方式,反复歌唱让学生记忆旋律和歌词,慢慢培养学生总结、反思和记忆的能力。例如:二年级的学生可以做简单的音乐笔记,如记录简谱,强弱记号,谱号、节奏等信息,逐渐学会记录音乐笔记,慢慢养成记录的习惯。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复习,如果音乐知识点记忆不清,可以查看自己的音乐记录笔记,培养学生总结、记忆和反思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路欣.浅谈小学生音乐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41)

    [2]杨红佳.小学音乐课堂培养学生歌曲阅读能力的实践研究[J].文存阅刊,2019,(12

    [3]刘琴.让音乐走进阅读[J].读与写,20201718

    [4]许红阳.音乐元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5

    [5]张婕.阅读音乐,于无形中有形——图形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9,(16

    [6]刘胜男.让阅读与音乐完美融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阅读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9,(12

    ————————

    摘自小学《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这个定义摘自20096月东北师范大学周旅游的硕士论文《美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p3

    柯尔文手势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英国人约翰·柯尔文首创。包括七个不同姿势,分别代表音阶中固定的某一个唱名,并通过在空间所处的不同高低位置,显示音阶中各音的高低关系和调式音级倾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