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启发性艺术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启发性艺术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丁雷

     摘要:小学音乐教学中,灵活熟练地运用启发艺术.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目的。

    关键字:小学音乐  启发式  艺术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灵活熟练地运用启发艺术,能够有效地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目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启发艺术才能让课堂更有时效,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下做法。

    一、开启提问模式,启动思维

    小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

    的。启发式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尽可能依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解决问题的尝试中。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没有解决问题,教师就要作必要的启发,最终使学生顺利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换气记号(V)教学时,一开始可不按照常规先讲换气的意义,而是先让学生练习、体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的主题音乐,并从中发现问题。如有的同学发现,A同学之所以能唱到旋律最后,是因为他在歌曲中换气了;B同学唱时没有换气,气息不够,所以不能坚持到最后,唱得也就不好。“唱歌时,为什么必须换气呢?”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如果学生经过一番思考答不出或回答不全面,这时,教师应因势利导,将学生已学过的说话、读文章等知识,用在换气记号的讲解上,会立刻收到激发兴趣、开拓思路的效果。

    二、实践比较模式,启发真知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在作出正确的示范与讲解之后,还适当的把一些常见易犯的错误动作展示出来,进行正误对比。通过比较、启发,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哪是正确的,哪是错误的。譬如,在教授歌表演《粉刷匠》的“挽花”动作时,初学者易犯挽花结束后手心朝里的错误,尽管教师做过正确示范,但有的学生仍不得要领。此时,教师做手心朝里的错误动作,再做手心朝外的正确动作,然后启发学生“你把袖子慢慢地挽上去,看看手心的方向哪种和老师的一样”,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到为什么第二种是正确的。

    三、采用比喻模式,启发乐趣

    比喻启发就是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具体事物来揭示知识的特征。一个形象的比喻,往往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沟通多个孤立的表象,从而建立恰当的内在联系。例如,用“火车离站"比喻音乐中的渐快;用“奔驰的列车"来形容音乐中的快速;用“火车到站”来比喻音乐中的渐慢。这样三言两语的恰当比喻,不仅生动、形象、简炼、易懂,而且学生喜欢听,容易口传心记,加深对速度的理解,自然会收到良好的讲解效果。

    四、授课直观模式,启发知识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知识信息的传导始于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直观启发就是让学生的感官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获得生动的表象,来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从而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并进一步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

    教师的讲解示范是最常用的直观方式。在新授课时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这是人所共知的。如果经常运用这一方法,往往收效不理想。如教师在讲解高音点时,找一名同学戴上帽子,然后再摘下帽子,让学生观察,他是戴帽子的时候高,还是摘下帽子的时候高;在讲增时线时,找两名同学,其中一名在身上系一条绳子伸到身后,相当于尾巴,让学生分析他们两个哪一个长一些。这样,学生自己就会找到答案,戴帽子的高,长尾巴的长。从而引出带高音点的音符高,带增时线的音符长。当然,条件许可还可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把知识人物化,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好一些。
        五、实践引导式,启发提升

    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正确地点明了思维与学习的辨证关系;孔子还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要求。这种重视启发学生的思想至今对我们的教学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在音乐教学中,无论学习哪项知识,都可运用引导启发。那么,如何引导呢?我认为:(1)教师要吃透教材;(2)注意引导时机;(3)重视引导方法;(4)注重引导实效。譬如,在二年级做读节奏的练习时,就可采用四步引导:第一步,教师提出课题:“大家都认识XX一,但有的同学读不对,这是为什么?"先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然后再引导启发,使学生懂得X是读手一下一上的时间;X一是读手两个一下一上的时间。第二步,当大部分学生都较好地完成了XX—的读法后,在做新的节奏练习之前,教师进一步引导:XX一的读法大家都掌握得不错了,你能把XX—组合成一条简单的节奏吗?”教师不做任何提示,先满足学生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心理,促使学生独立思考,想中练、练中想,反复尝试。于是乎同学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不怕失败,学习兴趣十分浓厚,出现了热烈、欢乐的教学气氛。在此基础上,开始新的教学内容,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了。第三步,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团结、竞争的精神,教师通过引导“下面进行分组练习,看哪个组能把自己的节奏读对,之后进行友谊比赛”。以促使学生互帮互学,共学、共提高。第四步,教师对各组的节奏进行讲评。提出“请大家总结一下你在本课内学会了XX—的哪些组合方式”,在学习中明白的了什么?你在和同学们的互帮互学中有何感想?"以促使学生从理论上去归纳自己的学习成果。最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想,然后,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结束本课教学。显然,通过总结可以培养同学们勤于动脑、动口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六、创设设问模式,启发理解

    设问启发,是教师有目的的提出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判断、分析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在特殊条件下运用这一启发方式对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比较能力有很大帮助。

    总之,启发式艺术运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能够真正有效地唤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欲望,从而达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和技巧的目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