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转变农村中学生的劳动观念
切实加强劳动教育转变农村中学生的劳动观念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施诸红

     

    广西南宁市横县横州中学 施诸红
     
    摘 要 农村中学生的劳动观念逐渐淡薄,不爱劳动,不尊重劳动人民,劳动习惯差,劳动技能低下的现象在目前城乡中小学生中普通存在。因此加强劳动教育转变农村中学生的劳动观念,重塑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是当代中国教育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农村中学生   劳动观念
    一、农村中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农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匮乏
    据我们了解发现,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能经常主动帮助家里到田间地头去劳动的学生很少,很多学生没有春播,插秧,秋收,晒谷的劳动经历。对农村基本农副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了解的缺乏。很多学生叫不出常用农具的名称,更不用说它们用途和使用方法了。
    (二)很少参加家务劳动
    农村的学生经常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的很少,有的是父母安排了才勉强去干,有的是被家长逼着才去干,特别是一些男生几乎就没有干过家务活。极大部分学生只会做简单的饭菜和洗小件衣物,而整理房间也只限于叠被子、打扫房间、擦桌椅之类,家务劳动技能并不高,更没有养成积极主动做家务的好习惯。
    (三)不爱劳动、视鄙视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
    很多农村中学生认为体力劳动是低人一等的事。虽然自己来自农村,仍然瞧不起农民。如在学校里劳动态度不积极,偷懒不去参加班级劳动,老师分配的任务勉强完成的,经常逃避劳动,大扫除时能不参加就不参加,应付了事,看到其他人埋头苦干就冷嘲热讽,轮到做值日生时经常不主动去擦黑板,捡纸屑等。而有的学生参加劳动是纯粹出于功利目的——得到老师表扬,获得操行评分加分的机会等等。 
    二、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劳动观念淡薄主要原因
    (一)家庭原因。大多数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希望孩子通过读好书考上好大学来改变生活在农村的命运,将来在城市的公司从事体面的工作,所以会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看书学习而不让孩子干点简单的家务活和简单的农田劳动。有的家长甚至把自己辛苦劳作的经历当作为反面教材来教育自己孩子,让孩子对劳动产生了鄙弃感。
        (二)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之风日盛的今天,有个别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以学挤劳”,学校的劳动教育形存实亡。至于参加社会劳动,出于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害怕学生在参加活动中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往往只只从高年级各班出派几名学生为代表参加到福利院、集市的做一些简单的扫除义务劳动,而真正能到农村、工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几乎没有
    (三)社会原因。进几年以来,由于社会传播媒体宣传的片面性,造成社会上人们普遍是以高分数来衡量学生的素质和估量一个人的价值,社会分配不公等现象也助长了轻视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的不良习气。?
    三、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将会带来许多危害
    (一)对于农村中学生劳动教育的缺失引发道德问题。对于一个不爱劳动,没有亲自参加过劳动的人就没有无切身的感受劳动辛苦的孩子是很难主动去帮助别人的,关心他人。对含辛养育自己的父母也不会感恩和知恩图报。等他们长大走上社会后,是不可能热心的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所以中学生缺少一定的劳动教育引发家庭和社会道德问题
    (二)农村中学生轻视劳动教育,厌恶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追求奢侈的生活方式,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个好逸恶劳的人往往是一个安于享受,不爱劳动,不会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在生活上互相攀比。为了买时尚衣物饰品和电子产品等,不顾及家庭经济状况要求父母为自己购买,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一不去上学、跳楼自杀、弑母等极端方式,甚至铤而走险去偷、抢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农村中学生缺失劳动教育会影响到其个人生存与发展,阻碍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农村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由于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没有良好的劳动技能,将无立足之地。如果以个人为中心的享乐主义泛滥,最后必然导致个人主义,对国家来说,对于国家来说会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步伐。   
    、加强农村中学生劳动教育转变农村中学生的劳动观念势在必行。
       (一)在家庭中父母要灌输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要起到榜样的作用。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主动承担一定的家务劳动,积极参加农田生产劳动。家长首先应该为孩子长远的发展着想,改变溺爱孩子的心理。让孩子们从小利用节假日等时间适当参加一些田头地间的劳动,教会他们简单的农业常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修理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养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习惯,爱惜劳动果实,培养动手能力提高其生存技能。
    (二)学校应认真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既然重视文化教育同时也要兼顾对农村中学生的劳动的培养。首先,开设劳技课。培养聘用专门的劳动技能课教师,鼓励农村中学生参加劳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其次,多组织些适合农村中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劳动,组织学生开展劳技、科技作品制作竞赛等。第三,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通过校内的每学期或每个月的校园“劳动之星”、“ 发明小能人”、“公益标兵”等的评选活动,激发学生劳动积极性。
    (三)社会要改变对人的价值的取向的标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改变对学校的价值评价体系,不以分数衡量一个学校,而是看这个学校是否培养教育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总之,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把学生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技术的培养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真正重视起来,要有长远的目标和切实的规划,把这事关我国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和共和国的未来的大事做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