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用好“三学小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用好“三学小组”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更具活力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李应柱

     

    湖北省保康县城关镇回民小学  李应柱
     
    三学小组是保康县教研室在开展“生本课堂”研究中推行的一种教学模式。“三学”即生本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预学、互学、评学。这种教学方式顺应了“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思想其实质就是让学生通过生困难,产生求知的动机、需和欲望,然后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展示交流,遇到关键点、疑难点,教师再顺学而导,去点拨,这样学生学习兴趣高,效果才会好。小学语文课如何用好三学小组模式,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一、“预学”中注重指导学法,培养习惯
    “预学”就是前置学习,也就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预习。这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广大语文教师也都很重视这个环节。因为课前预学,学生通过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从搜集到整理,阅读与思考,可以获得与文本相关的大量信息,为学习课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预学过程中,学生通过熟读课文,自学生词,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为课堂教学中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也为下一步“互学”奠定了基础。因此,在这一环节,我们教师既要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又要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学习惯。教师应根据年级的不同,对学生的预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低年级主要读通课文,标划好自然段,尝试自学认识生字;中年级在此基础上,结合课后练习题或根据老师提供的问题,进行阅读,并进行初步的质疑和标注;高年级则在中年级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初步的分析,并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问题再次进行尝试性自学,看看是否有了新的理解和感受。
        二、“互学”中促成相互启发,生成精彩
    “互学”是“三学小组”中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参与面,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由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需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提供表象,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所以教学时应提供充足的机会让学生去交流。使学生通过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去探讨知识间的内在规律,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合作交流,互学互教 
    在学生充分预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互学互教,可大大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教”的学生有成就感,“被教”的学生能愉快接受,轻松掌握。 
    2.抓住重点,能学不教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一些重点不可能全弄懂。教师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采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如教学《检阅》一文对课后提出的问题:这个小伙子真棒有哪些含义?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次朗读找出重点段落进行理解。
    3.适时点拨生成精彩 
    教师把握好点拨的时机很重要。如果早了会影响学生的思考,晚了失去了点拨的意义。因此,互学中展示交流的环节是点拨的最佳时机,此时老师悄悄地对个别学生进行恰当的点拨能够帮助那些思维有困难学生走出困境。这时他们经历了一定时间的探索达到了训练思维的目的了。当他研究不出,再给以适当的点拨就能有一种柳暗花明的感觉了。同时也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交流展示。班级展示时,教师更要注重点拨,因为此时的点拨是老师对全体学生的,此时出现的问题与困惑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老师适时叫停学生的展示及时进行精辟的点拨,并巧妙地结合重点句段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把课堂推向高潮。 
    三、“评学”中做好检测反馈,拓展延伸
    “评学”中当堂“检测反馈”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恰当处理好这一环节,不仅能及时了解学情,而且能促进教学效果的再提升。因此,一堂课中,完成教学目标后进行教学目标的检测是必不可少的。小学语文检测的主要方式有:答问、朗读、各种形式的书面测试等,我们在设计检测题时要把握好四点:(1)检测题的设计要紧扣学习目标。(2)练习题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3)所选习题既要典型,又要适度、适量。(4)检测题的设计要以发展思维为目的。要通过检测达到“绝大多数同学都学会”的目的。对于极少数不能完全掌握教学目标的“差生”可采取课后补救措施,从而最终达到全体同学都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样做似乎很好了,其实不然,这只是最基本的,这样做对优生来说总觉得还有吃不饱的感觉,这就需要给他们把教学目标延伸到课外。具体来说,优生学习效率一般很高。相对而言,他们的时间更充裕一些。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与文本相关的书目,让他们去图书馆、阅览室、互联网上等查找类似文章进行再阅读,而且要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以拓展知识面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语文的外延是社会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自觉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把语文的触角延伸到课外。拓展的本质是学生的课外语文实践。拓展延伸就是指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或在生活中印证课堂上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字词句的练习,进行课外读写训练。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具有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