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我的眼中有你还有他--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我的眼中有你还有他--浅谈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几点问题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朱云燕

     

    浙江省义乌市湖门小学   朱云燕
     
    【内容摘要】
     学校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但学校德育的效果仍然饱受争议。学校德育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原因主要在于德育内容的广而杂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德育要明确思路,众中取重、大而化小、化零为整,有目的,有计划、持续的开展。
    【关键词】:学校德育  德育内容 家庭德育
    自课程改革以来,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社会上仍然出现了很多对学校德育教育的质问。那么,德育工作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学校德育究竟应该教些什么?
    问题一:学校德育内容广而目标模糊
    德育的出发点是人,那么德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道德。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有道德的人?似乎需要具备很多优秀品质,比如热爱祖国,态度乐观、积极向上、诚实、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尊老爱幼、勤奋好学、勤俭节约、节能环保等等,不仅广而且毫无界限。而学校德育又承载着太多的社会压力与责任,这就导致了学校德育目标的模糊,迷失了德育的重点。学校德育致力于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素质的培养,贯穿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因此,学校德育有目的、有计划、持续的开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促进作用。那学校德育该如何在众多的道德标准中,理清头绪,明确德育的目标呢?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
    1.众中取重,思路清晰
    有人说:“只要你的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你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事实是这样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道德的外延肯定要比法律宽广得多。又有人说:“一个人的行为只要符合社会习俗、当地的风俗习惯,他就是道德的。”笔者认为答案还是否定的。也许又有人说:“很难给道德标准下一个定义,因为不同的社会阶段,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笔者也认同,道德标准是随着社会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但不管道德的标准再怎么变,再怎么广,总有一些品质标准是基础的、代代相承的。那作为学校德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对学生基础道德的培养。
    2.大而化小,抛砖引玉
    根据《小学德育纲要》,我国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有: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每个名词都具备很多涵义,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所以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时就需要将这些德育内容大而化小,以便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比如说爱国主义教育,《中小学生守则》第一条就提到要热爱祖国。那作为小学生,应该怎样爱国?怎么样的表现才是爱国?具体能做到哪些内容?这些才应该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时应该给学生解答的。
    3.化零为整,整体感知
    在人的道德标准中,很多道德品质并不是毫无联系的,它们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比如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理解宽容等品质,都可以建立在“人人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有目的、合理的教育,培养学生“人人平等”的意识,那么诸如以上所说那些品质都会潜移默化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开枝散叶。
    问题二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德育是是德育体系架构中的重要支撑之一。我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是伴随孩子一生的,而学校只是孩子的一个阶段。可是家长的文化水平还有他们对德育的认识程度是不一样的,这个给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基于现在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学校可以从以下四点入手:
    1.健全家校德育内容体系
    全方位立体的道德教育内容框架是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良性发展的基础。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按照基础道德标准,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发展水平,构建两个教育体系。根据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自然几个维度确立不同的教育内容。这样,从学校到家庭,从课内到课外,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并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升发展为全方位立体的道德教育内容框架,保证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连续统一。
    2.构建统一的家校德育评价模式
    学生在校的表现可以记录在成长记录册中,但在家里的表现难以记录。笔者认为可以在家里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在家里的表现。每学期初,有教师和家长共同制定在学校和家里需完成的具体目标,期末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与相应的奖励,也可以和少先队活动的雏鹰争章结合起来。这样的模式可以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让学生懂得在家里和学校表现要一致,才能成为好孩子。(我们学校班级里的一个学生,就是
    3.构建家、校德育网络平台
    家、校德育网络平台可以由学校建立,家长参与,专家指导,旨在宣传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解决孩子在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等方面的行为偏差问题。在家、校德育网络平台上,既可以解决群体的共性问题,也可以针对个人解决个别问题,及时发现解决潜在问题。
    4.做好家校联系工作
        老师教的是学生,也有可能教育的是孩子的家长。利用好每次和家长见面沟通的机会,告诉他们德育工作对一个孩子的重要性。发现学生的德育方面的不良习惯后,也应该及时反馈给家长,
    总之,学校德育发展至今,已经取得了非常显著地成绩。笔者希望,学校德育工作能够在面对社会质疑时,清晰地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所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道德标准和道德要求能够找准方向,把握重点,目标明确,保证德育工作有序、有计划的开展。面对家庭德育工作的缺失,能够扮演好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与之高度契合,使德育工作更加有效,持续的开展。当然,这些只是笔者一些粗浅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位孩子能够渐渐康康的成长,每天都能以一张笑脸面对生活、面对未来。
    参考文献
    [1]常生禾.学校德育指南[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1
    [2]戚小丹.让德育返璞归真[J].教学月刊,2015(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