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课程育人 礼润童心 ——以一年级新生日常礼仪培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例
课程育人 礼润童心 ——以一年级新生日常礼仪培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例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黄笑笑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实验小学 黄笑笑       

    摘要:一年级是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笔者根据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日常出现的礼仪问题,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笔者深入研究必修课程,从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教学三方,全面构建礼仪教育体系;量身打造选修课程,通过体验式、游戏式、本土化课程,精准实施行为准则;别出心裁的拓展课程,分集体阅读、自主阅读、拓展阅读,多方培养自主感悟。三种课程资源相辅相成,让日常礼仪习惯教育更有实效性和趣味性。

    关键词:一年级 课程资源 礼仪习惯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一年级是小学的起始阶段,儿童可塑性强,喜欢模仿,是良好的礼仪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但据笔者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尽管日常礼仪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引起了学校和老师的重视,但是仍存在不少问题。

    问题一:入学前的礼仪教育“浅尝辄止”

    幼儿的礼仪行为一般都是遵从老师的指令,模仿老师的礼仪行为,没有真正的理解礼仪行为的内涵。但小学对于孩子礼仪行为的要求更更规范和严格。比如:在课堂上,幼儿园以游戏为主,对学生坐姿等要求不严格;小学课堂上学生要端正坐好,回答问题要举手,不能随意和同学说话。因此入学初期,面对这一重大转折,孩子们的生理和心理上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不少问题,急需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

    问题二:礼仪教育课程“水土不服”

    我校秉承“尚合雅,求可爱”的办学目标,已经迈进了学校发展的第三阶段:特色办学。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需要在校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一年级新生入学后能直观地了解到学校的物质文化环境,但是“尚合雅,求可爱”的具体要求和内涵,需要花费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去学习、理解、践行。而德育国家课程却无法结合每个地区以及每个学生的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内容。

    新生的礼仪教育养成怎么摆脱“浅尝辄止、水土不服、千篇一律”,能更有实效性和趣味性?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来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一、 必修课程:深入研究,全面构建教育体系

    《道德与法治》的教材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知、情、意、行”的四个方面对学生的品德和习惯进行培养。因此,教师要全面把握课程标准,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将教材和课堂有机融合,让课堂变得更有效、更有趣。

    (一)生活化教学,优化礼仪内容

    在《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教师应关注好一年级学生的礼仪习惯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上学路上》这节课,教材里的范例提到上学路上要过河和过桥,不符合本班学生上学时的实际情况。老师从班级学生自己熟悉的上学路着手,请学生说一说、画一画自己上学的路线,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上学路上的环境,让一年级学生初步意识到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落实安全教育。老师优化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实际上学情况紧密结合,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文明出行礼仪。

    (二)情境化教学,强化礼仪行为

    学生在情境演绎的过程中,深化了礼仪情感体验,强化了礼仪行为,能够自觉去遵守礼仪规则。在教学一上《吃饭有讲究》一课时,老师创设一个自助餐厅就餐的情境,让学生自由就餐。学生在就餐时自觉排队,交流时用上礼貌用语“请帮我拿一下”,“谢谢”等,同桌共餐时不喧哗。生动的用餐情境,让一年级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用餐礼仪的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一年级学生日常礼仪养成提供了重要的教学资源,也是良好的习惯教育的有效手段。教师通过科学的、有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强化一年级学生的良好的礼仪习惯,帮助他们养成优秀的礼仪素养。

    二、选修课程:量身打造,精准实施行为准则

    我们以一年级新生为主体,根据学校育人目标和培养目标,开发了幼小衔接特色校本课程。课程包括三大主题:“成长技能”意在帮助一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适应”为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的;“特色校园”帮助一年级学生进一步认识校园,了解校园特色,感受校园文化。

    (一)体验式课程,提升彼此“亲密度”

    课程从一年级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从而获得整体的校园生活经验。以“我会交朋友”活动为例,通过贴名字游戏,促进学生彼此间的认识和了解,学会了解别人和让别人了解自己,从中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通过体验式课程,学生更快地认识新校园、新老师,结识新朋友,学习新的礼仪和规范,使学习和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二)游戏式课程,提高能力“熟练度”

    一年级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一年级新生不知道怎么上交作业。老师进行交作业行为训练时,为了避免学生感到枯燥,安排比一比游戏。通过比赛,老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仅让训练变得更有趣,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学会准确又迅速的上交作业。   

    三、拓展课程:别出心裁,多方培养自主感悟

    绘本故事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能唤起他们的阅读欲望。教师利用绘本故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比起单纯说教,更易被学生接受。根据德育工作课程生活化、综合化、生本性、开放性四个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学习和生活出现的问题,选择贴近儿童生活、主题相对应的绘本进行教学。

    (一)集体阅读,共探礼仪准则

    经过开学生活技能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学会如何分类物品,整理书包和课桌。但部分学生养成没有整理的习惯,书包和教室书桌的抽屉都是一团乱,犹如“垃圾场”。笔者选择和学生一起共读绘本——《一本乱七八糟的书》。阅读的过程中,大家看到书中物品乱七八糟的画面,想起了自己乱糟糟的书包和课桌,纷纷主动进行整理。同学们共同探讨考核标准,约定互相监督。通过集体阅读绘本故事,学生明白了优秀的礼仪行为规范和准则。

    (二)自主阅读,自悟礼仪规范

    开学一段时间后,学生之间渐渐熟悉起来,交往中也不再束手束脚,一些同学的“坏脾气就暴露了。A同学不顾上课还是下课,一遇挫,就大喊大叫,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尽管笔者多次找她对话谈心,转眼又会故态重萌,十分令人头疼。

    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学生会主动积极的自我思考,拥有更丰富的情感活动,加深学生对文明礼仪的理解和感悟。

    陶行知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一年级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为学生以后的成长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规范化的日常礼仪学习,能够在日常的言谈举止中,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文化融入学生的血脉,对营造知礼守礼、井然有序、和谐融合的校园氛围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吴云.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9.

    [2]王蕾. 好习惯,初养成——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习惯养成教育[J]. 教育观察,2018,7(24):81-8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