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预习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预习策略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李爽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胜利镇中心小学    李爽

    古人讲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尤为重要,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也要备学,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这样解释预习:“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显然,预习是学生主动的课前学习行为,其主要任务是复习、巩固有关的旧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找出新教材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也为老师的以学定教提供依据和参考。

    课前预习是学生在课堂学习前对要学的知识有个大体了解,找疑点,提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听课,讨论探究,学习掌握新知。预习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养成自学习惯。数学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连贯性,预习内容是所学新知识的先导和基础,所学知识是它的延伸和发展。通过预习学生可熟悉、掌握一些旧有的知识,初步认识知识的构架和网络,为完成由旧到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所以预习单的设计尤为重要,预习单设计要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找到知识的连接点,切合学生的见闻、理解、情感和思维。通过预习,教师应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是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疑问等。

      一、预习兴趣、重点培养

     设计难易适度形式多样的预习单,采用先扶后放,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能自主进行预习,逐步提高学生预习的能力,引发学生预习的兴趣。设计带有竞争的预习单,在预习中采用适当的竞赛,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学生只有对预习有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学生自觉地行动。在学生初步树立起预习意识的同时,教师应加强学生预习的兴趣培养。再如 ,“找规律”课前预习:仔细观察主题图,用你自己的语言叙述图中都有些什么?你能发现哪些数量之间有关系?你能设计一个有规律的图案吗?比一比哪个小组设计的最漂亮,应用的规律最有创意。学生在完成了以上的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前已经思考了相关的问题,在课堂新授时只要教师稍稍点拨,大部分学生就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现象背后的规律学生自然就能独立概括,思维就不会停留于表面,教师就可以充分为学生进行思维的深层引领。将探索规律渗透到各部分内容之中,把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探索规律的主要学习形式,注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二、预习内容、精心设计

    设计预习单要目标明确。不仅停留在一些具体的知识上,还应对“能力”“情感”“经验”等方面目标提出明确要求。不同年级的学生预习要求不同,如:低年级学生侧重于在游戏中进行预习,注重预习兴趣和预习习惯的养成;中高年级学生重数学思维训练,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设计预习单要内容具体,每课时前要给学生“预习提示”,如:你将要学习什么知识?在预习中你了解哪些知识?你有哪些不会的知识或者疑问等。指导学生按预习提示,从低到高循序渐进培养预习能力和习惯。不同的学习内容,预习作业也有差异,指导预习也要因材而异。概念型内容可采用阅读理解的方法进行预习,计算型内容可采用尝试练习的方法进行预习,空间图形内容则可采用实验操作的方法进行预习。设计预习单要逐层推进。学生个体存在差异,设计预习作业要注意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通过预习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如三年级“面积和面积单位”预习设计:a、这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b、面积单位有哪些,动手制作出10个边长为一厘米的小正方形和5个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c、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厘米?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分米?有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平方米?在预习中,你有哪些疑问?

    三、预习方法、有效指导

    预习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预习。我在寻找解决预习有效性的策略过程中,学习到了 “四步”预习法。

      一读:要求学生读课本,按照“重点知识是什么---知识是怎么来的---应该怎样运用”思维顺序进行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重视用笔标注重点 找出疑难处 ,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整体了解新知,读懂教材,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二思:让学生思考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想新授知识与哪些旧知识有联系,有怎样的联系。   

    三练: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数学知识。做练习或解决简单的问题,可以检验预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又能让教师发现学生较集中的问题,以便课堂教学时抓住重、难点。

    四问:预习时,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所提问题可以是在“读、思、练”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也可以是学生由将学习内容引发的疑问。在预习中不断引导学生质疑,引发对新问题的思考,使学生感知到问题的存在,逐步形成问题意识。预习指导要注重过程,让学生在预习中达成对问题“感性——理性”或“理性——理性”的提升。

    五评:统计通过预习已经理解了多少?以便增加预习的信心 统计还有多少不理解?以便第二天问同学和老师或者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听课。

     四、预习效果、评价讨论

     预习是学生个人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个体活动。在预习中,每个个体都形成了自己不同的感悟,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有启发性的讨论模式,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并给予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教师可对坚持认真预习的小组同学,通过学习共同体的“荣誉捆绑”制度进行表扬;对有一定水平或有独到见解的预习题,在此题上给予肯定,并请获星或者加分的同学介绍经验;定期展示学生的预习作业,让预习成为学生期盼的活动。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在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检索,激活已有的知识和策略,同时引发出对新问题的思考。教师要收集整理这些预习过程中产生的“未解决的问题”和“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动态生成的资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