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形声字”过时啦!
“形声字”过时啦!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刘朝生

     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小学教研室 刘朝生

    近日,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中,看到“形声字”一词,回想《教师教学用书(语文)》中多次出现形声字、象形字、会意字等词汇,部编教材编者在国家级培训时也时常提到这样的概念,令人深感忧虑。

    汉字学理论知识关系到识字教学是否科学严谨和识字教学效率的高低,不能马虎。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标记语言这一符号系统的符号系统,汉字和汉语的关系也是如此。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音义结合的,当语言经过上万年的演变,自身逐步完善成熟,再加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便产生了跨越时空进行交际的强烈需要。这便要求把音义结合、音逝义消、稍纵即逝的语音流用有形的符号固化下来。不同的部落群体、民族种族各自经过几千年的研究探索,逐步形成了由记录语音入手的音节文字(如日文)、音素文字(如英文)和由记录语音语义双重角度入手的语素-音节文字,即汉字。汉字教学必须遵循汉字记录汉语的特殊规律。

    我们通常所说的汉字三要素音、形、义,其实只有一笔一画构成的字形属于汉字本体,而字音和字义则来源于汉语,是汉语语音的基本单位音节和汉语语义的基本单位词或语素的移植。对于母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儿童来说,入学后学习母语与学习外语是显著不同的。本民族儿童由出生到入学有六年多的母语学习经验,入学时对音义结合的汉语已经相当熟悉了,口耳相传,面对面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中交际的需要。因此入学后语文学习的重点任务之一便是学习“记录和传播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3500个现代常用汉字”。而识字的任务便是逐一认识陌生的视觉符号——笔画、部件和成字,了解笔画的组合程序——笔顺规则,建立起方块字形与汉语音节-语素之间的牢固联系,并姿势正确地书写汉字,逐步形成书写技能,以求端正、美观、有一定速度。其中“建立起方块字形与汉语音节-语素之间的牢固联系”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一环。那么汉字字形与汉语音义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就需要回顾一下汉字的发展演变历程。

    据考古发现和汉字学家推断,汉字起源于图画文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四个阶段初步定型。这个阶段在汉字学发展史上被称为古汉字阶段。古汉字发展到小篆时,书写符号已经统一为粗细均等的线条,笔画数量虽无法确定,但却均比较简单。东汉时期,著名汉字学家许慎对以小篆体为主体的汉字进行研究,将当时的汉字归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假借字六类,即众所周知的“六书”理论。

    汉字发展到小虽然较大有了重大改进,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很不方便,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易写性都大大提高。由小篆到隶书的变革过程,在汉字发展史上称为“隶变”。隶变是对小篆字体的简化、合并,甚至是讹变。隶变后的某些汉字便已经不能用“六书”的方法进行归类了,隶变也因此成为古今汉字的分水岭。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总体来说,楷书形成后,中国字已基本定型。楷体汉字一直流行至今,可见其适应汉语发展的需要。但楷书繁体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难以书写的弊端也明显存在。所以民间早已存在自发简化汉字的现象,民国时期政府就曾以行政手段强制推行民间已经普遍使用的一些简化汉字。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为了普及汉字,扫除文盲,分期分批地颁布推行了大批简化字。截至1986年发布的《简化字总表》为止,简化字的总数达到2235个。汉字的简化方法有省略部分字形保留特征(聲——声),省略部分字形保留轮廓(奪——夺),换用简单符号(雞——鸡),另造形声字和会意字(響——响、滅——灭),草书楷化(書——书),同音代替(幾——几),简化字、简化偏旁类推等等。以上简化方法中,有的是原有“造字法”的延续,如另造新的形声字和会意字;有的则完全突破了传统的造字方法,直接对繁体字进行省写改造,如省略部分字形保留原字的特征和轮廓、换用简单符号、草书楷化等。经过一系列的简化整理工作,形成了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基本面貌。这些字的字形与港台流行的字形有了较大差别,大陆的汉字发展到今天的现行汉字,其构字理据已经不完全适宜用六书理论来分析了。《现代汉字学通论》(杨润陆著  20007月长城出版社出版)中将现行汉字划分为四种类型,即记号字,如“人”“所”等;半记号字,包括半音符半记号字,如“球”和半意符半记号字,如“送”、“疫”等;表意字,包括独体表意字,如“凸”和合体表意字,如“炎”、“尖”等;意音字,即传统意义上的形声字,如“吐”、“旱”等等。显而易见,现行汉字中的意音字、表意字的字形与音义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半记号字中的半音符半记号字与语音有着必然联系,半意符半记号字中的意符与语义有着必然联系,而纯记号字的字形与汉语音义之间则毫无理据可讲。

    汉字构形的基本单位——字符,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意符、音符和记号。跟汉字所代表的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字符是意符,在语音上有联系的是音符,在意义上和语音上都没有联系的是记号。汉字在隶变以前,主要由意符和音符构成,记号极少。隶变、楷化、简化以后,字形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独体表意字作为字符大都失去了原来的表意作用,变成了记号。例如“日、月、山、川”这4个字符就已经由意符变成了记号。如果不考虑字源,根本无法找出“日、月、山、川”这4个字的字形与它们所记录的4个词有任何联系。尽管绝大部分的独体表意字变成了记号,但并不妨碍占汉字绝大多数的合体字仍然是由意符和音符构成的。考虑到汉字在隶变前后的变化,可以把隶变前的古汉字称为意符音符文字,把隶变、楷化、简化后的汉字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这就是现行汉字字形与相对应的汉语音义之间相互关联的基本规律,也是识字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关键是培养独立识字能力,而培养独立识字能力的关键是建立起字形与音义的联系,以便能见形知音义,知音义而能正确写出字形。现代汉字学的四类划分法不是对六书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六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是适合现代3500个常用汉字、7000个通用汉字的周延理论,是对现代汉字的科学划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吐故纳新,用现代汉字学理论知识指导当代识字教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