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如何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如何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 赵永康

     

     陕西靖边职教中心  赵永康   
    有人说:好的语文老师就必须是一个好的导演。我很赞同这句话,怎样才算是好的语文老师呢?我觉得有一点毋庸置疑,那就是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必须学会提问。尤其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师有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分析教材的能力,而且要求教师能够在课堂的问题设计时必须充分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提问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上做到提问有方法、有意义、有效果,的确需要下一番功夫。作为中等职业中学的语文教师,紧抓课堂提问显得尤为重要。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我就一直在中等职业中学担任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因此我发现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很不乐观。具体情况如下:
    1、缺少学习兴趣。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入学分数不高。他们来上学的目的是迫于形势的需要,想混个毕业文凭,或是在家长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来。这些学生惰性大,依赖性强,学习主动性不够。有的上语文课不认真听讲,不作课堂笔记,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总结,作业马虎应付甚至不做,对考试成绩无所谓,总之一句话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
    2、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虽然已经上学很多年了,他们还没真正适应学生这个身份。这当中有部分学生还是想好好学的,但由于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支撑,往往是付出多,收获少,成绩上不去。
    3、自制力差,容易受诱惑。学生迷恋上网聊天、玩游戏,甚至极少数学生为此通宵不回家或旷课。家长和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来帮助他们抵御这些不良的诱惑,但收效不大。
    4.轻视基础文化课。由于上的是职业学校,所以有不少学生只重视专业课,而把文化课尤其语文课放在副科的位置。
    综其以上原因,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基础非常薄弱,要想成功地进行一节有效率的语文课堂,就必须在问题设计上多深思、多揣摩、多钻研。因此在平时的语文课上我也很注意课堂问题设计这一环节。下面我就结合鲁迅的小说《祝福》一课,具体谈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如何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1、提问应简单、有针对性。
    比如在《祝福》第一课时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快速且有效地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把握,我做了如下的问题提示:
    旧历年底,我回到鲁镇遇到了谁,使我不得安生?
    这时,祥林嫂已经沦为乞丐了,我与她说了些什么话?
    祥林嫂是在什么时候死的?她是哪里人,为什么会来到鲁镇?
    有一天在淘米时,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呢?
    祥林嫂是自愿改嫁的吗?改嫁后有孩子吗?生活幸福吗?
    为什么她后来又再次来到鲁镇?
    第二次来到鲁镇她的境遇和以前一样吗?
    为什么柳妈劝祥林嫂捐门槛?结果怎样?
    这些问题设计简单、有针对性,即使老师不说,学生自己完全可以根据问题来完成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体现了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
    2、提问应明确、有方向性。
    在《祝福》第二课时教学中,分析祥林嫂的形象是重点。因此分析人物时,为了避免学生摸不着头脑,没有方向性地乱分析人物,我同样设计了几个问题做以引导,然后学生合作探究、展示成果。具体如下:
       祥林嫂初到鲁镇时是什么样子的?请找出她的肖像描写(具体到脸色、眼神、穿着)。
    初到鲁镇时,她对生活满意吗?这时可以看出祥林嫂的哪些性格特点?
    再到鲁镇时,祥林嫂的肖像有什么变化吗?(具体到脸色、眼神、穿着)
    此时的她在生活上有了哪些变化?前后的变化能说明什么?
    最后沦为乞丐时,祥林嫂是什么样子的?(具体到脸色、眼神、穿着)
    有了以上这样的几个问题做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非常积极,而且也知道该怎么说了。给定了学生思考的方向,因此分析人物时,学生展示的环节很是精彩,效果不言而喻。我认为这样的问题设计很适合语文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也很好地为“少教多学”做了铺垫。
    3、提问应灵活、有创新性。
    在《祝福》第三课时教学中,我把挖掘祥林嫂人物的悲剧命运作为目标,因此我设计了下面的几个问题:
       有人说:“祥林嫂是一个没有春天的女人”,你怎么看?
       提示:春天有什么特点?
    发生在祥林嫂身上的悲剧事件和春天有什么关系?
    (结合这两个问题思考)
       祥林嫂死了,死因是什么?是自然死亡?自杀,还是他杀?到底谁是凶手?(结合祥林嫂自己以及鲁四老爷、柳妈、四婶、鲁镇人们等对她的态度分析)
    在我的引导下,学生一下子有了新鲜感,对春天的认识也更深刻了,最后学生们一起总结出了“没有春天的女人”是这样的:
             迎春之时   一命归天、
             春日之时   丈夫死亡
             孟春之时    被卖改嫁
             暮春之时    痛失爱子
    以上的问题设计是我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定的,也给这一节课增添了魅力。而实际上,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正应该有这样的创新之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之余进行深入挖掘教材,正所谓“教学相长”。同时这样的设计也是“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的充分体现。
    总之,我认为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如何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是一个长期的研究课题,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和钻研中,才能一步步出成效。而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如何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作为一个研究的小分支,也需要切实可行的教学经验,相信每一个语文老师都有自己心里的一杆秤,且行且完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