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语言的生动性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作文语言的生动性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谢燕

     

     广西横县横州镇五中  谢燕
    宋代著名文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意思是半亩的池塘像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中,在水面上不停地晃动。想问池塘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呢?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地流进来啊。在作文修改中,我们语文教师往往发现,学生的作文语言平淡无味,如一杯白开水。没能达到如朱熹诗中所说的“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即“凤头、猪肚、犳尾”之效。“凤头”指的是作文开头要小而精美,给读者以强的吸引力和阅读兴趣。“犳尾”指的是结尾精短而有力量,深化主旨,震撼读者心灵之效。而“猪肚”指的是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象,精彩,富有感染力,给读者很深的情感熏陶,产生深刻的情感共鸣。“问渠那得清如许”即如何使学生的作文语言生动起来,提高作文成绩,那就势必要有“源头的活水”源源不断的流进来。而这里的“源头活水”就是使作文语言生动形象的有力手段了。
    一、善用修辞。
    一篇文章如果修辞用得好,就好比一个人穿了一套非常漂亮的衣服一样,倍添光彩。修辞方法中的比喻,拟人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通俗易懂,富有美感;排比、对偶可以使语言富有气势,音韵和谐;设问,反问可以使语言发人深思富有吸引力;对比、顶针可以使语言的情感更加突出……如:《感动》一文中的一段:感动好像暖暖的春风,“二月春风似剪刀”给大地带来春的讯息让世界充满生机活力。感动仿佛隐隐的春雷,驱散了人们心中的阴霾,使沉睡者苏醒,使懒惰者振奋。感动犹如纤纤的春雨,滋润了干涸的心田,“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这段话以春风、春雷、春雨连续作喻,意象丰富;三个比喻构成排比,一气呵成,很有感染力,充分体现了“感动”带给人们的温馨、振奋、滋润之感。在这里,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为文章语言增添光彩的作用就体现得淋漓尽致了。
    二、引经据典。
    短小精悍、言简意赅的名人名言、警句、俗语、诗句,或者通俗易懂、家喻户晓的经典故事,往往达到画龙点睛或者点明深化中心的作用,强调突出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意图。从而让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可感性。让阅卷老师有深度感、给人眼睛一亮之效。如:《宽容》一文引用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脸,由于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总理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总理会大发雷霆。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这样一句暖人心的富有幽默感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三、巧抒情、议论。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情未必真豪杰”,这句话说明了人是有感情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就是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流淌,是放飞的心灵,讲真话抒真情乃作文之真谛。恰当的抒情议论,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真实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才能拨人心弦,引起读者共鸣。给读者以真实感和充足感。抒情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指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在感情达到炽热的程度时, 便直截了当地把内心强烈的感情抒发、倾吐出来或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这又叫做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间接抒情是指作者的感情渗透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感情同写人、叙事、写景、状物融合在一起,这种感情的抒发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议论就是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利于更鲜明地表现中心思想,加深读者对所记事物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杨绛在《老王》一文最后一段写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表达了作者认为自己对老王的关爱还不够的那种自责、愧疚之感。同时也告诉读者: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与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他们改善生活。同时更引发读者思考:如何关爱生活在底层的不幸者?作为不幸者如何摆脱生活的困境,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由此可见巧妙地穿插抒情、议论,是一种极好的点染,会使细节得到点化,情感得到渲染,主题得以明确,主旨得到升华
    四、抓细节描写。
    文无定法,在实际写作中灵活运用“源头活水”,作文语言就能活起来了,就能脱颖而出了,离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效果也不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