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大珠小珠落玉盘
大珠小珠落玉盘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郭红军

    ——如何有效积累作文材料?

    山东省汶上县第一中学 郭红军

    对很多考生来说,在考场作文的诸多问题中,最根本的往往是“没内容可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材料无技巧难出佳作,而无材料空有技巧成文都是问题。如何有效地积累材料,做个材料的“富翁”?我认为,除了广开“材”源,还要善于理“材”。

    一、积“材”有路,“材”源广开

    1.课文内容是宝藏

    我们从小学到高中,学过的语文课文,加上相应的语文读本,不下十几册,其内容基本上耳熟能详,但真正能活用到写作中去的考生,却少得可怜。这显然与我们忽视课文有关内容具备的“写作材料功能”大有关联。

    比如以下示例——《赤壁赋》:人生在世,要学会豁达,要善于潇洒。对生活中的恩恩怨怨,你把它看得很大,它就会把你压垮。苏轼本来“居庙堂之高”,因政治风波被贬至黄州挂了个有名无实的卑微闲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尽情享受“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这种旷达乐观的情怀、“笑傲江湖”的情致,足令后人仰慕。(适用“直面挫折”“保持乐观”“淡泊名利”等话题)

    2.生活处处有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只要留心,生活处处有材料。从生活积累材料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观察积累。观察的过程就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我们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并把观察的所见、所感、所思、所悟等及时记录下来,掌握的素材就会越来越丰富。

    视听积累。现时代,广播、电视、网络等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对同学们来说,较之传统的书刊阅读更形象可感,更具吸引力,我们应高度重视有目的地从现代化的视听渠道中获取材料、积累材料。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克服纯消遣性的视听倾向,提高观察品位和积累材料的质量。

    活动积累。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引起各学校的注意,我们应该把握机会,积极参加,注重观察,强化体验,在亲身经历中获取丰富的第一手写作材料。这类材料往往由于富有情趣而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再现容易,写作中信手拈来便能达到鲜活生动的效果。

    3.名言警句是钻石

    浩浩中华文学史,源远流长,流传下来的无数名言警句,不仅富含哲理,而且文采斐然,如果能够撷之一二嵌入自己的作文中,它们一定会像钻石一样熠熠生辉。

    示例——《语文,心中一泓清泉》

    贾平凹曾写到:“人生得也罢,失也罢,悲也罢,喜也罢,要紧的是心中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此言得之。如果语文是人们心中的一泓清泉,那么我对语文的爱就如皎皎月辉,长照人生路。(江西高考佳作选段)

    示例开门见山,紧扣“一泓清泉”,以贾平凹的名句引出“我对语文的爱就如皎皎月辉,长照人生路”,显示出该考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卓而不俗的文化底蕴。

    4.小故事有大用场

    生活中,我们常被一些小故事触动心灵,或受启发,或受感动,却大都懒于及时记录,轻易放过便一去无踪影,实在可惜。总有一些特别有心的同学、有着良好积累习惯的同学,他们善于捕捉这些小故事,在恰当的时机写入习作从而成为精美的事例。

    二、理“材”有方,“材”源滚滚

    积累材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涉猎越广,积淀越丰;涉猎越用心,积淀越有价值。针对高中学生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掌握理“材”之方,尤显重要。

    1.梳理课本内容,架起写作桥梁

    合理的梳理是沟通课文阅读与写作素材之间的桥梁。课本汇集了人类文明史上的精华,本身就是一个材料宝库,取之不尽,常用常新。可分别以人物、话题、典故等为专题,进行梳理归类,归类可以是纵向的,如以历史顺序作线性整理;可以是横向的,如将李白与杜甫、苏轼与辛弃疾等同时代人物作比较。有若干专题材料分块成线贮存于大脑,使用时调动起来一定会得心应手。

    2.集中一点,务求参透

    北京曾有一位考生,对诗人海子情有独钟,对有关海子的作品、资料了然于胸。一段时间的作文训练,他每篇必以海子为基本素材,根据文题立意变换取舍,高考时他同样写了海子,成就了自己满分作文的高考传奇。

    屈原的例子,同学们掌握得相当熟悉,如果灵活变换对很多不同话题的作文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屈原面对小人谗言、君王疏远、政治腐败、环境险恶,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对国家的忠诚,从来就没有忘记过肩负的责任,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对理想的追求,这难道不是最大的“诚信”?(用于“诚信”话题)

    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面对罢黜流放,是向恶势力屈膝低头,苟全性命,安享荣华,还是保持人格操守,独善其身,宁折不弯?面对心灵的艰难选择,他如何不痛苦忧思?(用于“心灵的选择”话题)

    屈原被疏远流放,是因为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凭感情用事;屈原自投汨罗,是因为自己感情冲动,意气用事,缺乏对人生的理性思考。为什么不能学一学庄子、司马迁、陶渊明?即使不能实现政治理想,也一定会在文学上建树更大。(用于“感情与认知”话题)

    ……

    一个材料,可以应对很多文题,只需要根据题意变换角度,加以取舍而已。当然,我们对这个材料应该有全面地认识,人物的思想品格、人生态度、哲学观念、所历所为、作品成果等,了解的越多越深,运用起来才能左右逢源。如果我们查阅一下历年各地高考高分作文,运用到屈原这个例子的比比皆是,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3.记忆分角加链接,三步处理成系统

    很多同学平时摘录过大量的作文素材,而真正到运用时,不是想不起来就是用之不当,为此,我根据多年指导高三备考的经验总结出一种三步处理法:第一步——“关键词”记忆;第二步——运用角度分析;第三步——相关素材链接。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步的“关键词记忆”,提取关键词要尽量遵守帮助记忆的原则,不需要也完全没有必要去机械记忆整个材料,通过关联词的串联便可形成完整的材料,既降低了记忆的难度,又增加了运用的灵活度。第二步的“运用角度分析”,需对高考常考的话题有一个前提性的大致把握,还要对材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善于选点分角。第三步的“相关素材链接”,可进一步促使我们主动梳理已占有的其他材料。运用三步处理法,不仅可以训练我们的多种能力,而且能极大程度地挖掘单个素材的使用价值。用这种方法去处理二三十则材料,我们一定会受益匪浅。

    “材”有路,“材”源广开;理“材”有方,“材”源滚滚。愿同学们都能成为材料的富翁,不再因为“没内容可写”而在考场上抓耳挠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