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在线欢迎您!维普在线!
您的位置:首页>期刊文章>中小学教育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五要素”
在语文阅读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五要素”

来源:中小学教育 作者:毛卫华

    浙江省遂昌育才中学  毛卫华

    语文――知识面广、包容量大。语文教育融知识教育、能力训练、道德培养、情操陶冶于一体,在核心素养方面有着无与伦比、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也是我们一线语文老师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本人就自己的教学实践从阅读教学的角度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要注重语文能力培养

    能力是知识转化而来的,当然不是所有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只能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的。因此,不能把传授知识当作教学的终极目的,而要把语文知识当作深化、强化学生对语文言语的感应、领悟的武器。语文知识大体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概念性知识,一类是方法性知识,一类是规律性知识。其中概念性的知识占不少的比重,学生应当学会记住。但是,实践告诉我们,这类概念性知识无论怎样组装,也难以形成切实指导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知识结构。“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段落——篇章”一整套知识掌握得再扎实,也不等于形成了读、写、听、说能力。

    语文知识虽不是构建语文能力的主要基础,但它是构建语文能力的必要的辅助手段。该抄的要抄,该背的要背,该默的要默,一概否定也不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对语文知识要善于筛选,区别对待,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划分主谓宾,而要教给学生,怎样理解各种结构的语句的表达作用,怎样根据表达的需要组织语句,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层次结构,而是要教给学生怎样理清文章思路,怎样梳理文章的语言脉络,唯有如此,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就比较容易落到实处了。

    二、要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并不只是为了教懂这一篇课文,而是要教会学生能阅读一类课文,也就是叶圣陶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比教懂课文更要紧,要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试举例如下:

    如何学会阅读说明文,要了解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会分析说明顺序,学会辨析常用的说明方法,学会分析语言的准确性、平实性、简明性。比如分析说明文的准确性,一要分析说明文语言的准确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为唯一可取的表达形式;二是分析用词、造句的准确性;三是分析恰当地使用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准确地说明事物,剖析事理。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几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这一语段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表达。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流平行”。

    总之,要把学法指导有机地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大致可从四个方面有机渗透学法指导:预习设计要指导学生;讲解过程中要示范学法和点拨学法;整个教学过程要重视指导学生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助于学生运用学法,迁移学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提高阅读能力。

    三、要注重培养学生语感

    当前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最普遍和严重的倾向是支离破碎,肢解课文,忽视语感,情思淡漠。这种直露的解释,“严谨”的分析,貌似抓住了文章的精义,实则失去了文章的灵性。我们要给学生有“参悟”的时间,让学生下“悟”的苦功。让学生去感受语文——领悟语言,形成语感。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从长期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一种比较直接迅速地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联系语境和学生的生活知识积累,加以点拨和指导,通过语感训练,使学生习得和积淀语言的分寸感、和谐和情味感。比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先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推敲、品味、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想象体会送别时的背景和情景,然后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重点诗句,体会主人公触景生情,吟诗抒情的感人情境,通过诵读,学生就能悟出语言材料中有血有肉的人,色彩缤纷的景和感人肺腑的情。

    四、要注重激发学生思维

    老师要善于在课文当中挖掘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活动,课堂提问要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党性,要“一石激起千层浪”。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扬课堂民主,创造生动活泼,民主协商,主动探索和大胆质疑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比如上《变色龙》一课,分析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多变善变的特点后,提出有没有不变的地方,这就是逆向思维,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卑微心理不变,善变的特点就永远不变。从而使学生对全文整体及文章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又比如许多老师在上完《皇帝的新装》之后,要布置学生续写练习。这不仅仅是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问题,更是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一种途径。

    五、要注重培养阅读意识

    随着社会信息化步伐的逐步推进,学生的思想也在跟随者社会的潮流而改变,他们过多关注于电视、手机、电脑,对实体书籍的阅读已越来越少,尤其是与课件相关书籍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负起责任,树立学生的语文观念,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提倡学生增加语文课外读物的阅读量。

    首先,教师在课堂要借助课件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利用课件中的相关字、词来引申课外书籍中对其精彩的描述,激发学生的阅读意识,带动他们自主查阅书籍的兴趣;其次,教师要利用课堂教读指导学生自读,通过教读、自读等课内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最后,要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和阅读书籍的选择,并做好阅读总结,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交流会,将学生对阅读的感触进行分享,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实时阅读、丰富学生的阅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促进学生交流,增强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核心素养任重道远。语文教师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深入核心素养教育,努力发展学生语文素质,使全体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培养二十一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


返回顶部